【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身边的榜样】辩明法理担道义,师生凝心建一流——法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本网讯(新闻中心)在我校九十一周年校庆之际,由1996-2008级法学院毕业生组成的“老男孩篮球联盟”于2016年后再次返校,与法学院教职工一起组织了一场师生联谊篮球赛。活动得到了学院全体师生的大力支持,法学院篮球文化蕴含着体育锻炼、师生联谊、校友工作、对外交流等内涵,形成了多元的文化纽带。法学院曾蝉联“三好杯”校篮球联赛冠军和“龙磬杯”校研究生篮球联赛冠军,法学院教师范晓亮说道:“我们的篮球队能够有这样的精神状态和良好成绩,与法学院整体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精气神是分不开的。”
安徽大学于1928年创办时即设文法学院,并于1979年在全国地方综合性大学中率先重建法律系,招收法学本科生。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75名,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27人,拥有一批全国模范教师、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多名教师入选省十大优秀法学法律专家。
近年来,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定走“特色化、卓越化、国际化、社会化”之路,育一流人才,建一流法学院,建成拥有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专业硕士、本科专业为一体,层次齐全的法治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安徽乃至国家培养优秀法治人才的摇篮。
2019年10月15日,省委书记李锦斌前往法学院调研主题教育和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情况
锤炼“四铁”品格,夯实强院之基
法学院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并致力于构建“3244”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模式,使学生逐步养成“铁肩”担道义、“铁嘴”辩公正、“铁笔”明法理、“铁腿”查社情的“四铁”品格,让学生向德法兼修高素质法治人才的目标大步迈进。经过长期建设,法学教育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实现了基础理论研究与社会应用研究的有效结合,成为安徽法学学科的龙头和安徽法治建设的智库,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学科平台亦日益完善,现有法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级重点学科、教育厅重点培育智库。学院科研成果丰硕,法学院院长郭志远教授主持“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中西比较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同时法学院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数十项,省部级项目40多项,横向委托研究项目近百项,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4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10多项。在“2013-2016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奖”评选中,学院获得一等、二等、三等奖各一项。已故罗马法泰斗周枬教授的《罗马法原论》曾获国家教学优秀成果奖。学院加强对外学术交流,承办国内国际以及区域性的学术会议30余场。
多年来,学院加大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力度,获批教育部首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应用型复合型)、教育部法学教育实践基地等人才培养平台,教学研究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近年来,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广泛认可,40%以上的本科毕业生继续得以深造,并活跃于全国法治建设各条战线。80余人次在省部级以上学术科技竞赛中获奖,如“学宪法讲宪法”全国总决赛特等奖、国际刑事法院模拟法庭比赛全国一等奖等,并首次走出国门,赴荷兰海牙参加国际模拟法庭赛事。
法学院模拟法庭
2017级学子王敏表示自己在模拟法庭比赛中获益良多:“学院组织的模拟法庭让我能够把以前学的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同时让我加深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加强了我解决实际争议的能力。它带给我的不仅是队友之间的友情,不仅是法律能力与意志力的淬炼,更重要的是让我真切明晰地认识到我对法律的热爱,以及我作为一名法律人的期望与热情。”
扎根国情省情,服务法治建设
法学院成立了廉政法治协同创新中心、一带一路法律制度研究中心、国家治理与司法现代化研究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知识产权制度研究中心等新型智库,开展法学应用研究。学院多名学子受聘担任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委政法委和上海市委法律顾问及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委员,为地方法治政府建设和司法体制改革给予支持。学院与省委政法委共建“安徽法治研究院”,推动我省法治研究和法治人才培养工作。与法律界合作建立“刑事辩护研究中心”,搭建互利双赢的教学科研平台,并充分利用社会培训服务工作平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培育法治观念、推动法治实践。近3年,学院举办各类研修班70余期,担任受训法官、检察官、仲裁员、行政执法人员、政府工作人员的总人数达6000余人。为大力开展普法工作,学生自治组织“法律援助志愿者协会”致力于法律援助服务16载。2015年11月24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来到合肥中院,于诉讼服务中心与法学院法律志愿者零距离交流。在导诉台,周强院长与法学院学生志愿者聂鑫、徐雅琴亲切交谈,勉励大学生努力学习,早日实现“法治梦想”。
周强院长与法学院学生志愿者聂鑫、徐雅琴亲切握手
法学院的李坤刚教授是一位坚持普法,不改初心的无私奉献者。2011年,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李坤刚教授成立了“安徽大学劳动法律援助中心”,无偿为劳动者提供劳动法律咨询和劳动争议案件代理。八年间,法律援助中心如同无尽涌水的甘泉,不断为劳动者们提供帮助。李坤刚教授认为法援中心有着深刻的意义。“向处于困境中的劳动者伸出援手,给予他们希望,让他们意识到社会中有许多人愿意帮助他们,是我们的职责。”
李坤刚教授(右三)带领团队前往工地进行法律咨询援助
2017级法学院本科生武翎加入法律援助志愿者协会至今已经三年,从长期跟踪帮扶四类特殊青少年群体的“融爱融乐”项目,到为中老年人群体介绍包含婚姻家庭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劳动法等多维度的法律知识,解决他们的线上和线下纠纷,活动覆盖到多个社区,法律知识普及到各个年龄段。“作为志愿者之一,看到自己帮扶的孩子一点点在改变,看到很多中小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热情,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在帮助中老年群体解决法律纠纷时,能深刻的感受到普法任务刻不容缓,也为能作为一名普法志愿者感到荣幸。” 武翎如是说,“我很高兴的看到,在我们的普法下,孩子更健康快乐地成长,社区更加和谐,社会变得更好,这也是法律援助志愿者协会的初衷和目标。”
营造法苑书香,践行“三全育人”
法学院注重打造具有学院特色的楼宇文化,营造育人氛围。学院的党建文化墙以“法治的力量”为主题,成为了党员教育的好去处;学院精心布置的教工之家、党员之家、教师书坊、教授工作间等,为全院师生创造了清新温暖的学习、工作环境;而法学楼仿佛一座法律图书馆,处处可见法学书籍;陈盛清图书馆、学山模拟法庭、周枬报告厅,分别以为学院建设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法学五老”命名,这是纪念亦是传承;自1979年恢复留存的每届毕业生毕业照,让返院校友追忆青春,感念成长;“我们的现在与未来”“我们的校友”“我们的教授”,主题不一的照片记录了师生的凝心聚力、亲如家人的美好情谊。
教工活动中心的女教师经常会聚在一起排练舞蹈节目。刘少军教授就是其中一员。她说:“正是学院这样充满人情味和阳光向上的氛围,提高了我们的凝聚力,拉近了我们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知道我们不仅仅是教书的老师,而是能够和他们一起在各种晚会上一起唱歌跳舞的朋友。”也正是因为学院这样对教职工的照顾和关怀,丰富了老师们的生活,使学院老师能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来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在法学院一楼外侧的“法窗夜话”里,常常有几位学生与老师围着小圆桌交流谈心。这样的场景在法学院很常见。法学院将“三全育人”的理念记于心践于行。在育人方面,学院重视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大一新生刚入学时,学院均细致入微地给每个宿舍分配一名党员骨干老师进行对接。2016级本科生王曼说:“负责对接的老师就是我们的教授或者副教授,他会全程关注整个宿舍的同学在大学期间思想状况和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我们如果有学习方面的一些困扰,可以随时和老师进行沟通。学院这种直接安排到个人的措施,让我们有了反馈的渠道。”
与学生促膝交流也是法学院辅导员的工作常态。被法学院学生亲切称为“小鲍老师”“鲍鲍”的辅导员鲍励,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时时关注学生的微信朋友圈、QQ群、QQ空间,她所带的每个年级都会有一本班级日志,在日志里鲍莉和学生无话不说,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对于辅导员的工作,鲍励说:“辅导员的工作繁琐而细致,5+2,白+黑,充满了使命感和责任感,但是当学生们成长成才的时候就会有满满的喜悦和成就感。和学生们相处,要用仁爱之心润物细无声,要以心换心,真正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法学院的氛围充满人文气息,鼓舞着每一个老师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真正以人为本,关心、关爱、关照学生。”
近年来,学院校友捐资设立“安徽大学法学院校友基金”,支持学院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1987届法学院本科校友、现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蒋敏说:“我的人生成长中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地方就是在安徽大学法学院度过的,尤其是在安徽大学法学四年本科的学习,给我的专业、品格的锻炼和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我人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坚强的保证,我真心地感谢法学院。”
40年来,学院为国家和地方的法治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法治人才,并为法学教育事业的振兴和繁荣做出了应有贡献。“十三五”期间,学院坚定走“特色化、卓越化、国际化、社会化”之路,育一流人才,建一流法学院,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践行为国家和区域法治发展提供高水平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的使命,为安徽大学在建校百年之际基本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做出法学学科的贡献。
对于学院取得的这些成绩,法学院院长郭志远这样说到:“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对法学院的未来发展,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鞭策。法学院未来将进一步开拓创新,坚持以人为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提升科学研究及社会书服务水平,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法兼修人才,争取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身边的榜样】辩明法理担道义,师生凝心建一流——法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 上一篇:采购管理中心党支部赴阜南县张集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 下一篇:寄语党代会(二)
相关推荐
- 安徽大学团委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青联十三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七大贺信精神
- 学校召开2020春季学期学生返校工作动员会
- 汉语桥,梦之桥 ——我的汉语学习之路
- 安徽大学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决赛圆满结束
- 【党代会进行时】图解第九次党代会纪委工作报告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身边的榜样】用心用情促脱贫攻坚 扶贫扶志推乡村发展 ——安徽大学驻阜南县王化镇张集村第一书记、第七批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夏世轩
- 文典学院开设寒假小学期俄语集训课程
- 地方治理创新及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顺利召开
- 哈尔科夫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举行2020年“汉语桥”世界大、中学生中文比赛乌克兰赛区决赛颁奖仪式
- 省教育厅科研处来校调研“双一流”和高峰学科建设进展情况
- 第61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来我校调研
- 【疫情防控·停课不停学】管理学院积极组织线上教学
- 2020年安徽省高校辅导员第一期岗前培训班开班
- 欢迎新同学(三)
- 【聚焦“双一流”】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李漫波教授课题组在Angew. Chem. Int. Ed.杂志发表重要研究成果:银离子显著提升非均相钯催化氧化活性
- 【疫情防控】国际商学院召开党委中心组(扩大)理论学习暨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
- 轻盈数行字,浓抹一生人——专访经济学院陈芳老师
- 我校举办2019年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
- 不忘初心事教学 严于律己得始终——专访法学院陈晓峰老师
- 【孔院连线】哈尔科夫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疫情期间进行远程授课
新闻公告
- 学校召开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动员会 11-18
- 蔡敬民参加全省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 11-15
- 商学院师生深入推进旅游扶贫,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11-14
- 我校参加全省教育系统冬季校园疫情防控视频会议 11-13
高考招生
- 安徽大学2016年本专科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大学2017年本专科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大学2018年本专科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5
- 安徽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