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杰出学者David Scott Kastan教授谈莎士比亚
应美国竺可桢基金会(Zhejiang University Education Foundation U.S.A)和浙江大学外事处及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的诚挚邀请,美国耶鲁大学乔治·M. 博德曼英文讲座教授、国际著名莎学家David Scott Kastan先生首次访华,于2018年10月10日—10月16日访问浙江大学,并开展一系列学术活动,包括应邀举行竺可桢杰出学者讲座(22)——“Who’s Shakespeare? Whose Shakespeare? ”及作为主旨演讲嘉宾参加“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欧洲文学研究青年学者国际研讨会”等活动。此次来访对我校国际交流和外国语言文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戴维·斯科特·卡斯顿现为美国耶鲁大学乔治·M. 博德曼英文讲座教授,此前多年先后执教于达特茅斯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曾任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匈牙利罗兰大学、开罗美国大学等杰出访问教授。他是国际著名莎学家和书籍史专家,当代受到最广泛阅读的文学学者和文化学者之一,著作被翻译为中文、俄文、丹麦文和匈牙利文等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享有重要影响力,获得多项学术荣誉。卡斯顿教授目前担任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CMRS)国际顾问,担任久负盛名的阿登版莎士比亚系列(Arden Shakespeare)的联合主编,是担任该系列主编的首位美国学者,其专著包括《莎士比亚与时间的形体》《理论之后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与书》《莎士比亚与宗教》等,他还主编了五卷本《牛津英国文学百科全书》等多部学术著作,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享有崇高声誉。卡斯顿教授的最新著作《论颜色》(On Color)今年五月由耶鲁大学出版社推出,他正在撰写的关于书籍史的著作将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8年10月12日下午,卡斯顿教授在紫金港校区东2-102多媒体报告厅面向全校师生和社会公众发表题为“Who’s Shakespeare? Whose Shakespeare?”的学术报告。讲座由卡斯顿先生在哥伦比亚大学英文系的弟子、浙江大学外语学院郝田虎教授担任主持人,校内外200余师生积极参与,全场热情高涨,座无虚席。外事处徐莹副处长、外语学院方凡副院长、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William Baker教授、来自台湾地区的王明月教授等出席了讲座。
首先,卡斯顿教授援引英国文艺复兴诗人本·琼森( Ben Jonson)对莎翁的一句评价:“He was not of an age but for all time.”由此提出第一个问题“莎士比亚是谁?”教授介绍了莎士比亚的时代背景,包括戏剧在伊丽莎白时代类似于当今电影的娱乐业地位,并以图像方式生动展现出莎士比亚于1564年出生受洗和1616年去世的文字记录以及莎翁的多种签名。卡斯顿教授总结道,我们站在当下,永远只能在已知莎翁成就的情况下回溯历史,推论是什么经历造就他的成功,这种历史性局限无可避免。
接着,卡斯顿教授着眼于第二个问题,解决“莎士比亚属于谁”的疑问。教授指出,后世对莎士比亚作品有着不同的态度:17世纪人们认为莎剧已然过时,批判莎剧,遗忘莎翁,抑或重写莎剧,改编故事;而18世纪的英法战争不仅是一次殖民地争夺大战,更是文化领域的激烈交锋,18世纪的莎士比亚俨然成为代表英国文化的民族诗人,享有崇高的地位;到当今时代,莎翁作品被翻译为100多种语言,莎剧在140多个国家上演,而中国近现代以林纾译《吟边燕语》、朱生豪等译《莎士比亚全集》为代表,都为莎士比亚传播作出了贡献。莎翁已逝,莎剧长存,莎士比亚超越各个时代、各个国家,莎士比亚属于全人类。
“Shakespeare’s coming home!”卡斯顿教授博古通今,旁征博引,以广博的文献、生动的图像、精辟的话语拉近了听众与莎士比亚的距离。讲座深入浅出,妙趣横生,现场互动气氛热烈,高潮迭起。郝田虎教授对导师卡斯顿教授表达诚挚谢意,并借用英国中世纪诗人霍克利夫称赞“英国诗歌之父”乔叟的话赞美卡斯顿教授是“My maistir Kastan, flour of eloquence”(大意为:我的恩师卡斯顿,舌灿莲花)。
作为国际知名人文学者和世界一流莎学家,卡斯顿教授的此次来访极大地推动了浙江大学人文精神的发展,促进了师生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对我校外国语言文学等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文/孟世颖 图/林天颖)
外语学院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
2018年10月17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竺可桢杰出学者David Scott Kastan教授谈莎士比亚
相关推荐
- 认清形势,聚焦一流,高标定位,狠抓落实——邵逸夫医院召开“双一流”建设推进会
- 求是讲座教授Michael Blatt教授团队在Science发文揭示提高植物气孔动力学新方法
- 浙江大学生仪学院首期“吕维雪院长论坛”举行
- 浙江大学第三十四次研究生代表大会、第二十次博士生代表大会举行
- 求是、求实是一条文明之路
-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授业奖学金捐赠仪式举行
- 管院陈发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文揭示人类合作行为背后的认知机制
- 校领导率队访问德国、奥地利,推进战略合作
- 浙大建筑设计研究院今年斩获17项国际奖项
- “海外一流学科伙伴提升计划”阶段性评估会顺利开展
- 浙江大学工会直播间首秀开播
- 浙大管院庆建院四十周年发布商学教育“浙大方案”
- 鲁林荣课题组与南大合作在《PNAS》杂志发表论文揭示磷酸酶PP2A及其介导的去磷酸化在维持胸腺T细胞存活过程中的作用
- 中俄首次在线暑期学校举行
- 省委书记袁家军在浙江大学宣讲中央全会和省委全会精神
- 浙江省大湾区(智慧海洋)创新发展中心揭牌成立
- “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十四次专题研讨会在浙江大学举行
- 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承担编写的《中国西部大开发发展报告(2017)》出版发行
- 浙大学者联合发表关于大气黑碳气溶胶光吸收的最新研究
- 全球创新领袖为建设“一流中国管理学院”规划新路径
新闻公告
- 浙江大学召开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会议 03-15
- 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林俊德教育基金成立 03-14
- 浙江大学召开党建工作会议暨院级党组织书记例会 03-12
-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成立 03-11
- 浙江大学2022届毕业生春季综合招聘会举行 03-10
- 浙江省医疗保障局和浙江大学局校合作工作推进会举行 03-10
- 浙大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举行 03-07
- 浙大师生沉痛悼别程家安同志 03-05
高考招生
- 浙江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5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4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0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1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2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09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