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认知·智能——学科汇聚、文理交融” 求是大讲堂文理高峰对话圆满举行
人工智能时代,为什么语言非常重要?我们如何认知、表征这个世界?我们离人工智能时代还有多远?为了回答这些问题,9月24日下午,浙江大学求是大讲堂汇聚了代表文、理学科智慧的声音。本次主题为“语言·认知·智能——学科汇聚、文理交融”的跨学科高峰对话,对话嘉宾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求是特聘教授、外语学院刘海涛教授和浙江大学理学部副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沈模卫教授。活动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部、理学部共同主办。外语学院梁君英教授主持了本次对话。
人工智能已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近期,一系列国际顶级学术会议纷纷开始强调人工智能应朝着“可解释”的方向发展。人工智能的可解释性如何理解呢?结合一些人工智能应用实例(如地图导航),沈教授基于工程心理学指出,机器界面更加友好、人机交互更加顺畅,其实就是一种对于可解释性的支持。刘教授则从人工智能发展的角度给出了回答。早期的人工智能应用主要基于规则,人们完全明白其运算机制;而如今,得益于大数据和高算力,机器具备了更为强大的智能,但其机理却成为了一个人造“黑箱”。所以,强调人工智能的可解释,其实代表了人类面对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一种反思。
关于人工智能时代为什么语言非常重要这一问题,刘教授指出,在人工智能领域,这两年流传着一种说法:“得语言者得天下,懂语言者懂天下”。沈教授强调:人类之所以能成为万物之灵,主要原因在于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合作行为的发展,而语言正是合作沟通的关键渠道。语言的产生反过来也对人类认知系统产生了深刻影响:借助语言所构建的包含丰富语义的知识系统,人类可以使用“小数据”完成“大任务”;而机器则恰好相反,使用“大数据”解决“小任务”。
结合基于著名期刊《人工智能》发表论文绘制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梁教授指出“知识表征”似乎已成为当下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沈教授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类的特殊智能取决于高效的表征能力,因此机器智能可以通过学习人类表征方式,更快实现通用智能。刘教授则从机器学习人类语言的角度说明了表征的重要性和困难。比如,在理解一个句子的时候,虽然我们知道我们使用了语言学知识与常识,但我们很难说清楚在什么时候使用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又是如何表示的?基于深度学习的语言处理应用近年来取得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比以往基于规则的方法更好地体现了维特根斯坦“一个词的含义是它在语言中的用法”的观点以及索绪尔的语言系统观。
既然人工智能时代,心理学和语言学都愈加重要,那么语言科学和心理科学该如何反思并重新定位自身,以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刘教授认为,语言科学要实现从“花园”到“灌木丛”的转向,就应重视从大量真实的自然语言数据中获取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的语言规律。沈教授指出,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类认知规律的科学,应拓展其生态效度,更多关注人类认知的社会性,从而更为客观地揭示人类智能本质和社会交互机制。两位学者的观点殊途同归,都强调在当前背景下,基础学科必须突破传统的方法和范式,更加贴近真实世界。
在提问环节,两位主讲人针对在座师生关于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的转变、认知加工、人工智能伦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生动幽默且发人深省的阐述。
讲座最后,各位教授做出了画龙点睛的总结。刘教授基于其团队多年语言科学研究的成果指出,语言是由人驱动的复杂适应系统。沈教授则提醒大家,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人能成为万物之灵,而社会性也正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未来走向。作为总结语,梁教授通过“AI”两个字母呼应了本次对话的主题:第一个字母A表示“Advance with time”(与时俱进),文、理学科都应该与时俱进,积极转变研究范式;同时,A也表示Agree to disagree(和而不同),也许两个学科在研究方法上存在差异,但是研究目的是一致的;第二个字母I代表的是Interaction、Integration、Interdisciplinarity,期待文、理学科之间进一步加强学者对话、学科交叉、学术交融。
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中,在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认识人类自身的本质,发挥我们特有的优势,发扬合作沟通的精神一起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才是人类继续立足并取得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
(文:沈安天、贾海波;图:何文忠)
浙江大学人文学部
浙江大学理学部
浙江大学大数据+语言与认知创新团队
浙江大学双脑计划“强认知”团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语言·认知·智能——学科汇聚、文理交融” 求是大讲堂文理高峰对话圆满举行
相关推荐
- 校党委书记任少波赴贵州考察调研
- 2021年浙江大学思政微课大赛决赛举行
- 浙江大学第五届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举行
- 崭新科普:从理解科学走向参与科学
- 郑树森:挑战肝移植世界难题
- 海洋学院召开暑期工作会议 研究部署“十四五”科研工作
- 探索推进考核填表“最多写一次”
-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一行赴云南景东考察调研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工作
- 国内单机功率最大海流发电装备——浙大650千瓦机组在舟山“复工发电”啦!
- 时长三个月的艺博馆首展“汉唐奇迹”即将落幕
- 浙大学者再度闪耀达沃斯论坛
- 浙江大学召开2020年度院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和人才工作述职评议大会
- 杭州市卫健委与浙江大学签约共建非直属附属医院
- 浙江大学-腾讯游戏智能图形创新技术联合实验室成立
- 历时5年,浙大队ZMART勇夺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世界冠军,终结第七代任务
- 第二届全国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研讨会暨“册府千华:中国与亚洲”展览开幕
- 靳津实验室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发文阐明USP16调控成熟T细胞活化的关键作用与机制
- 浙江省科协“双创”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浙江大学创新创业先锋论坛举行
- 浙大研究生首获全国大学生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创新创业竞赛特等奖
- 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湖州召开
新闻公告
- 浙江大学召开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会议 03-15
- 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林俊德教育基金成立 03-14
- 浙江大学召开党建工作会议暨院级党组织书记例会 03-12
-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成立 03-11
- 浙江大学2022届毕业生春季综合招聘会举行 03-10
- 浙江省医疗保障局和浙江大学局校合作工作推进会举行 03-10
- 浙大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举行 03-07
- 浙大师生沉痛悼别程家安同志 03-05
高考招生
- 浙江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5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4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0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1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2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09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