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驱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近年来,浙江数字文化随着“八八战略”的持续深化发展,呈现极具地方特色的产业生态,打造以数字文化产业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当前,依靠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及全面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红利,浙江数字文化产业的生产要素持续优化升级,沿着一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科学路径持续发展,并从企业、产业、宏观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层面同步赋能价值创造。大数据的交互融合、精准分析成为全面深化数字化改革、增强文化自信、激发新一轮经济内生型增长的重要动能。
产业跨界融合推动数据使能创新
作为一种新兴业态,浙江数字文化产业涵盖文旅文博、影视直播、动漫游戏等领域并各具地市传统特色,依托数字技术与平台推动传统与现代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融合创新,并依靠数据信息精准判断用户及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文化需要。数字文化产业具有较强的渗透性,不同领域的大数据交互有效促进产业深度融合,构建涵盖实体经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生态系统。数字文化产业正日益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当前,数字技术快速升级使生活、生产、治理等多维度数据高频交互,加速市场需求信息精准采集。一方面,借助智能设备以及AR、VR等技术,能够更好洞察用户心理,刻画企业与用户的心理特征、行为模式、日常轨迹等内容,构建结构效用化、接口多元化的信息资源体系,增强资源禀赋,培育更高层次的生产要素结构,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推动产业间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的闭环管理创新;另一方面,不同市场主体间的信息交换形成一套多方位综合思维、综合性自我学习、迭代式知识更新的智能化生产与资源分配模式,增强产业内外部动态创新能力,加速与全球趋势、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等外部环境的精准匹配,通过大数据背后的算法算力、决策模型找准宏观经济社会运行规律,通过业态裂变和跨界融合深刻推动数据使能和产业转型。
平台功能拓展助力价值链位次提升
市场多方主体深度融合实现精准的需求识别,推动文化产业相关的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扩展产业外延,并通过体系与生态创新为供给端改革提供动力。基于产业互联网打造的数字文化平台加速产业链、技术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推进智能化创新与数字化重塑,并激发竞争效应加剧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与必然性。在这一背景下,综合性数字平台为多方信息的交互提供了载体,为营商环境优化、销售模式升级、政务服务提升、新思想传播等多个领域提供了数据使能的空间场所。
基于数字文化平台架构的新型业态有利于发挥长尾效应,培育数字化利基市场,打造“文化创意+数字/实体产品与服务”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模式,从产业业态、模式等层面优化价值链。同时,功能的持续拓展,将平台功能从特定数据的交互延伸到具体的场景应用。从浙江的实践经验来看,数字文化平台涉及生产销售层面的个性化定制、电子商务、商业营销、线上孵化、购物拍卖、产业运作、全产业链服务等多环节,以及生活服务层面的在线教育、智慧医疗、数字流媒体、文化传播、文艺表演、互联网社群、新媒体等多领域,引发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刻变革。大数据一方面搭建产业组织与用户间的桥梁,通过智能决策分析显著改善产业价值链管理,加速数字技术在不同价值链环节的赋能;另一方面,预测数字文化市场前沿发展,厘清相关产业政策、市场需求、文化参与、生产要素价格及其关系,赋能创意、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资源要素的智能化分配、边际产出等,提升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从文化生产、文化传播、文化消费等层面实现价值链增值和新价值创造。
数字文化认同激发内生发展潜能
以数据赋能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理念。在数字技术和文化产业同步发展的基础上,广大人民对数字文化的逐步了解使用加速了数据流动及平台使用频率,同时也激发了数字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内生潜能。
数字平台为人民群众表达需求、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平台,将多样性、多维度、多层次需求映射到数字空间,满足了其在基础数字产品和服务之上更高层次的自我表达、自我实现等进阶文化需求。数字文化彰显了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出的能动性作用和主体性特征。通过数字文化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双重需求,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心理及情感上对数字文化建设的接受与认同,培育文化自信,是持续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内生型发展、巩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优势的关键所在。
(作者:刘渊,浙江数字化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陈川,浙江数字化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原载于《光明日报》2021年04月23日08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大数据驱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
- 上一篇:为何会“买书人嫌贵,出版人嫌低”
- 下一篇:深耕文学翻译 增进文化交流
相关推荐
- 浙江省高教学会高等教育科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会2018年会暨“浙江高等教育改革开放40年的回顾与展望”专题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 紫金港校区西区两个项目获2020年度“钱江杯奖”优质工程奖
- 冯钰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文揭示噬菌体Q蛋白的抗终止机制
- 浙江大学2022年度智库建设工作会议举行
- 行读党史|跟着一大代表后人感悟梦想起航
- 浙大与富春控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校党委书记任少波率队赴江西考察
- 浙大学者研发抗癌贴片,可在瘤内催化产生抗癌药物
- 农学院叶恭银团队发现昆虫线粒体基因组与核基因组进化速率的协同关系
- 浙江大学召开院级党组织书记(扩大)会议
- 2020年浙江大学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 浙江大学-帕特诺尔联合研发中心成立
- 封面人物|杨宗银:研究8年、失败150次,这些都值得
- 2019年度浙江大学“基层团组织建设先进单位”评选答辩会举行
- 浙江大学工会直播间首秀开播
- 浙江大学2022届毕业生春季综合招聘会举行
- 曹仲兰: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
- 浙大举行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卫生防疫工作应急演练
- 双城暨大湾区都市文化研究博士论坛在杭州举行
- 浙江大学举行2021年新时代人才培养战略伙伴中学研讨会
新闻公告
- 浙江大学召开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会议 03-15
- 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林俊德教育基金成立 03-14
- 浙江大学召开党建工作会议暨院级党组织书记例会 03-12
-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成立 03-11
- 浙江大学2022届毕业生春季综合招聘会举行 03-10
- 浙江省医疗保障局和浙江大学局校合作工作推进会举行 03-10
- 浙大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举行 03-07
- 浙大师生沉痛悼别程家安同志 03-05
高考招生
- 浙江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5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4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0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1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2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09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