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罴:投笔从戎去,热血守家国
在浙江大学党建馆的墙上,有这样一幅肖像:主人公的面庞略显青涩稚嫩,双眸清亮有神,鼻梁高挺,紧密的双唇透露出一丝刚毅——那是理想青年的模样。
每当讲解员带领参观团队驻足于此,耳边都会响起这样的介绍:他其实是一个“富二代”,但他却选择了最壮烈的一条人生路……
他是谁?他经历了什么?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这些问题的答案,也许就藏在浙江大学赓续不断的红色血脉中,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少年,英气勃发
这位青年名叫虎罴,江苏南京人。他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他的爷爷、父亲和二哥三哥都是南京地区有名的商人,家族产业涉及多家饮食娱乐店铺,且在夫子庙一带口碑甚佳。用今天的话说,这样的家境,他的人生本可以有无限的可能。
小时候的虎罴活泼可爱、聪明伶俐,在学校成绩名列前茅。读初中的时候,他就经常端张凳子,在夫子庙广场聆听大哥哥大姐姐们宣传抗日的演讲。在学校里,他最爱唱歌,尤其喜欢弘一法师的《送别》。在那个动荡变革的年代,年轻的虎罴每每唱到动情处,总能唱出一种忧国忧民的苍凉感。
1939年,虎罴考入浙江大学。因为战乱,浙大不得不举校西迁。在大学里,竺可桢校长也常常给同学们讲国家的苦难,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成长为社会栋梁,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在“求是”学风的熏陶下,虎罴和同学们也常常私下里讨论国家的命运与民族的存亡,还加入了浙江大学的战地服务团。
浙江大学战地服务团
后来,为反抗国民党压制学生的民主爱国运动,虎罴和同学乔新民带头罢课,因此,还被大过处分,又被特务盯上,列入了遵义警备司令部黑名单。
战士,忠诚守卫
皖南事变后不久,浙大校园内弥漫着压抑恐怖的气氛。一旦有共产党嫌疑,随时都有可能被抓走或暗杀。当时,遵义警备司令部发出公文,说外地的共产党员已潜入浙大,要求校方配合抓捕。
时任浙江大学训导长的费巩教授闻讯后,一面与竺可桢校长焦急地商量对策,一面紧急派人转告比较暴露的进步学生,让他们迅速转移。他还拿出自己的中式皮袍和大衣给同学们,并郑重关照:要注意易容,穿着衣服要破旧而自然。
就这样,几位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做出了关系毕生命运的决定——离开浙大,奔赴前线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武装斗争。在费巩教授的秘密掩护下,虎罴、乔新民等同学安全离撤离。
1941年10月,虎罴化名吴士寿,领了张良民证,避开了敌人的封锁,来到南通,又几经周折,终于在东台三仓找到了粟裕将军领导的“抗大苏中大队”,成为了新四军的一员。
按照新四军的传统,每个年轻人都要从普通一兵锻炼起。当时,参军条件异常艰苦。同时为了不被敌人打到,同时又能打到敌人,战士们每晚还得跑很多路,有时要跑到第二天凌晨,常常边打瞌睡边走路,甚至就直接睡在泥土地上或庙里的破砖地上,吃的是杂粮玉米和大麦饭,粗糙得难以下咽。
可这些,都没有吓退虎罴和战友们。身处三仓这个扫荡和反扫荡的争夺要点,虎罴与战友们在接下来的42个日日夜夜里,一起与敌人交火130多次,击毙击伤日军1300多人,俘获800多人。虎罴因表现出色,也被提升为副班长。
1941年12月9日,虎罴带着半个班6个人执行任务时遭到了日军的猛烈进攻。当时,连队也已经派通讯员去叫他们撤,可火力太猛,通讯员上不去,虎罴和战士们得不到撤退的命令,便坚决死守,直至牺牲。因为战斗过于惨烈,烈士的遗体已经残缺不全难以找到,只在他随身的背包里,找到了几张照片和残缺的书信。
后辈,接续传承
虎罴的死,让当时和他一起离开浙大、来到盐城参加新四军的曹煜亮先生十分悲伤。在回忆文章《忆战地服务团团员虎罴》里,曹煜亮写道:“(虎罴)和我多次议论过敌人甚于死的酷刑摧残,对此有充分的准备。因此在战场上能够以一介书生从容赴死,他的死和他的生一样是自然而悲壮的。”
什么是信仰?尽管直至牺牲时,虎罴还没有来得及入党,但是他的视死如归、他的无所畏惧、他的一往无前,已然生动诠释了青年报国的初心。
2019年11月,浙江大学党建馆正式开馆,虎罴的故事开始被展示、被讲述、被传承。“我第一次了解虎罴故事的时候,觉得很心疼,因为虎罴跟我差不多大,但也很振奋,因为他用生命守护了我们的家国。”党建馆讲解团成员周龙珠说。
为了更好地讲述虎罴的故事,党建馆讲解团队还会使用一些网言网语、并以同龄人做对比,引导观众更深入地了解这位青年的心路历程。
“这个字大家知道念什么吗?”“音同罢?”“这个字音同皮,这是我们非常年轻的校友——虎罴……”
《辞海》中对“罴”的解释是熊的一种。在南京临时政府《勋章章程》中,虎罴还是勋章种类的一种。也许没有人会预料到,多年后会有一位名叫“虎罴”的孩子会参军,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向虎家颁发了烈士证书。可以说,虎罴短暂的一生,对得起这个名字,也配得上这份荣耀。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多年后,粟裕将军的部分骨灰下葬三仓,陪伴着牺牲的战友们。而当年轻的后人们再次哼起这首耳熟能详的歌谣时,眼前也许还会有浮现一个青春的身影,活力而明亮。
(整编:周亦颖)
参考资料:
1.《抗战文军——抗日战争时期的国立浙江大学》(任少波、罗卫东主编)
2.盐城晚报《从戎驱日寇 三仓洒热血——追忆牺牲在东台的新四军烈士虎罴》(作者:周晨阳)
3.中国广播网《南京最大的虎姓家族:老祖宗与镇压太平军有关》
4.建湖文史网《忆乔坚》
5.人民政协报《抗战期间费巩教授在浙大》(作者:沈伟东)
图片来源:
1.浙江大学档案馆
2.浙江大学党建馆(摄影:赵喜兰)
3.盐阜大众报《追寻铁军足迹专版?新四军一师: 七保三仓 苏中建“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虎罴:投笔从戎去,热血守家国
- 上一篇:黄炳华:赤心报国终不悔,誓用生命筑长城
- 下一篇:何友谅:黑白分明,杀身亦可求是
相关推荐
- 浙江大学食物系统与政策海外学术大师联合工作室正式启动
- 龚薇研究员团队在PNAS发文提出一种超快通用型光学清除技术
- 谷物科学专著《Rice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第四版)由浙大教授主编并出版
- 张育林将军报告会举行
- 讲中国的故事,做世界的产品
- 省委政研室一行调研浙江大学智库建设
- 托起明天的太阳
- 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年度“我为学科添光彩”突出案例出炉
- 浙江大学与安徽省人民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 行读党史|浙大竺院:忆革命先烈 读经典文献
- 浙江大学探索推进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培养
- 教育部思政司司长魏士强来我校调研国际校区思政工作情况
-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
- 义乌市委市政府代表团一行来校考察交流
- 全国食品类院系教学科研思政工作联盟2021年第一次会议召开
- 郑树森:挑战肝移植世界难题
- 文科资深教授、检察长共授“开学第一课”
- 浙江大学校外平台建设暨巡视整改工作推进会举行
- 浙江大学举办姚文琴学长追思会
- 浙江大学研究生艺术团赴俄罗斯高校访问演出取得圆满成功
新闻公告
- 浙江大学召开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会议 03-15
- 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林俊德教育基金成立 03-14
- 浙江大学召开党建工作会议暨院级党组织书记例会 03-12
-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成立 03-11
- 浙江大学2022届毕业生春季综合招聘会举行 03-10
- 浙江省医疗保障局和浙江大学局校合作工作推进会举行 03-10
- 浙大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举行 03-07
- 浙大师生沉痛悼别程家安同志 03-05
高考招生
- 浙江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5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4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0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1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2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09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