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浙大人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11月24日,,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其中,三位浙大人光荣入选“全国先进工作者”。
他们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学院)教授、工学部主任杨德仁,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大邵逸夫医院主任医师姚玉峰,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文科领军人才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刘斌。
【人物介绍】
杨德仁:扎根大地勇攀高峰的时代先锋
作为浙江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半导体材料)学科负责人、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德仁始终坚持以硅为核心的半导体材料研究工作,取得了系列重要原始创新成果。他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提出了掺氮控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直拉硅单晶微缺陷的思路,系统解决了氮关缺陷的基础科学问题;提出了微量掺锗控制晶格畸变的思路,发明了微量掺锗硅晶体生长系列技术,系统解决了相关硅晶体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了纳米硅等的制备、结构和性能,成功制备出纳米硅管等新型纳米半导体材料。先后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发表SCI论文840多篇,被SCI论文他引16100多次,被国际著名出版社Elsevier连续评为(2014-2019年)中国(材料)论文高被引学者。作为第一完成人,杨德仁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4项。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浙江省“十大时代先锋”等荣誉。
杨德仁也是我国第一位自行培养的半导体硅材料博士,毕业后的他始终坚守在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第一线。讲课幽默风趣的他,常常用生动的比喻将半导体材料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会心一笑中增长知识,深受学生欢迎。杨德仁先后指导了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80多名。和团队的同事一起,言传身教,严谨治学,培养了同学们优秀的科研能力。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中,他常常抽出时间和学生交心、交朋友,对学生的人生观等进行积极引导。在学生眼里,他既是一个认真、儒雅的学者,也是一个热心、温暖的“家长”。
姚玉峰:攀登世界角膜移植高峰
90年代留学日本大阪大学的姚玉峰,在取得重要科研成果并获博士学位后,主动放弃和婉拒美国、日本提出的优厚工作和生活待遇,毅然回国来到刚建院不久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凭一人之力从零开始创学科,并很快打开了眼科临床工作的局面。
多年来,他一直默默坚守在临床、科研和教学第一线,以社会服务、培养人才和攻克医学难关为使命,亲手为3万多失明病人做复明手术,直接救治30多万病人;他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医学人才。1995年,他做了世界上第一例不会发生排斥反应的角膜移植。世界眼科界命名它为“姚氏法角膜移植术”,美国医学教科书把它作为教材资料。作为提出屈光晶体手术概念的第一人,姚玉峰最早采用和推广了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一体化治愈老花和白内障的技术,并成立了我国唯一一家培训基地把该技术向全国进行推广。他还是国内最早开展全飞秒激光矫正近视,最早采用ICL V4C植入术矫正近视和散光的著名专家之一。
姚玉峰的事迹,两次获得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评价和重要批示,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他先后获得了全国道德模范、白求恩奖章等荣誉;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获得者代表,登上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主题彩车,参加了国庆游行。
面对社会的赞誉,姚玉峰说:“我更加坚信,有时比知识和技术更珍贵的,是医生的职业情怀、责任、勇气和担当。”
刘斌:良渚古城的发现者
自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刘斌30余年如一日奔走在考古一线,为浙江省的文物考古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现任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考古学会会长,研究方向为史前考古。曾主持和参加过众多重要遗址的考古发掘,两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先后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要著作有《法器与王权》《良渚古城综合研究报告》等,在中国史前考古和玉器研究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
作为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者,可以说,在良渚遗址数十年的考古中,每一次重大发现都有刘斌的身影。从精美的玉器,到巍峨的宫殿,再到结构完备的古城,加之领先于世界水平的大型水利系统,刘斌及其团队锲而不舍,不断探索,从而将一个鲜活的良渚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知道了5000年前的良渚先民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超前的智慧。这段跨越时空的良渚记忆,不仅为中国,也为全人类的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立足于考古发掘与研究之外,刘斌还积极投身于公众考古宣传中,希望向全社会普及考古知识与遗产保护理念。在央视《开讲了》《考古公开课》等栏目中,做了有关良渚考古的节目。刘斌深知,文化素养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因此即使是在良渚申遗工作最忙碌的阶段,他仍执笔了国内首本良渚文化主题童书绘本《五千年良渚王国》,展示了一个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良渚王国。他希望让孩子们在阅读的快乐中体会良渚王国的波澜壮阔与温情脉脉,从而让孩子们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热爱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三位浙大人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相关推荐
- 重温西迁历史,服务“第二故乡”
- 浙江省首届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在浙江大学举办
- 浙江大学食物系统与政策海外学术大师联合工作室正式启动
- 校长吴朝晖在2021年春季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 悼念!著名数学家、浙大校友王元院士逝世,曾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取得卓越成果
- 钱三强: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
- 竺可桢:求是精神薪火相传
- 校党政领导班子赴嘉兴南湖学习考察
- 马一浮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
- 陈宝惠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活细胞染色质成像新方法
- 浙大研制保压取样设备完成万米海试验收
- 5G开启“万物互联”新纪元
- 亚运会场馆测试赛顺利开展
- 佟超实验室在Science Advances发文揭示线粒体形态和组织稳态维持的分子机制
- 何友谅:黑白分明,杀身亦可求是
- “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浙江大学党史知识竞赛举行
- 浙江省副省长高兴夫调研浙大控股集团
- 浙江上市公司内控30强出炉
- 陈志敏:建强堡垒治病救人
- 浙江大学-雄凯集团医疗器械联合研发中心揭牌成立
新闻公告
- 浙江大学召开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会议 03-15
- 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林俊德教育基金成立 03-14
- 浙江大学召开党建工作会议暨院级党组织书记例会 03-12
-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成立 03-11
- 浙江大学2022届毕业生春季综合招聘会举行 03-10
- 浙江省医疗保障局和浙江大学局校合作工作推进会举行 03-10
- 浙大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举行 03-07
- 浙大师生沉痛悼别程家安同志 03-05
高考招生
- 浙江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5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4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0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1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2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09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