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牵头研发海洋人工上升流技术通过鉴定
由浙江大学牵头,厦门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山东大学等合作完成的“人工上升流技术与应用”成果,近日通过了由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陈大可院士领衔的鉴定委员会的鉴定。
鉴定委员会高度认可“人工上升流技术”及其在促进海洋牧场增产应用和海洋碳增汇探索示范的工作,认为项目成果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并对该技术未来在促进海洋生境改善、生产力提升和碳增汇等方面的应用前景给予充分肯定。
图1人工上升流增汇示范工程现场
图2上升流试验区采样试验
“人工上升流”是通过在海洋中放置上升流装备系统,人为产生自海底到海面的海水流动,来增殖渔业资源、增加海洋固碳,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推广应用这项技术的关键,在于解决上升流涌升效率提升、能源供给等难题。”项目负责人、浙江大学陈鹰教授介绍。
项目团队从2011年开始,通过理论计算、实验室模拟、湖试海试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关,研发了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浅层注气式气力提升技术、提升系统效率的羽流轨迹控制及智能注气策略,设计并试制了风能、光能、波浪能结合的多能互补原位供能浮台等。
期间,项目团队在山东青岛鳌山湾创建国内首例大型人工上升流生态示范工程,开展人工上升流辅助大型海藻养殖、人工上升流促进海洋碳汇等示范应用。“通过控制最优注气量,注气式人工上升流效率提升12.38%;通过实施人工上升流工程,区域海带每株增产36.1克,每亩增汇1.6吨。”负责项目应用示范的浙大海洋学院副教授樊炜介绍,
应用项目团队研制的海洋大型人工上升流装置,青岛悦海蓝天水产有限公司开拓了5000亩养殖海域,仅2020年就增值效益3500万元。“基于示范应用结果估算,如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人工上升流工程,可使海带总产量增加29万吨/月;同时移除氮元素4900-6400吨、磷元素750-1100吨。”樊炜说。
据悉,项目团队提出的海洋人工上升流技术,已被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列入海洋增汇方案向全球推广,作为重要章节内容收入2020年美国能源部(DOE)《低碳路线报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浙大牵头研发海洋人工上升流技术通过鉴定
- 上一篇:校领导看望慰问在校师生
- 下一篇:浙江大学换届中层干部集体谈话会举行
相关推荐
- 浙大邵逸夫医院入选2019“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十大案例
- 第34届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浙大召开
- 悼念!著名数学家、浙大校友王元院士逝世,曾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取得卓越成果
- 浙江大学举行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 “传承和弘扬优良学风”主题沙龙举行
- “中国治理的世界意义”国际论坛举办
- 长三角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顺利签约
- 徐文光副省长来校走访联系高层次人才
- 九三学社浙江大学委员会携手上海净安、杭州悦榕贸易有限公司等助力学校抗击疫情
- 最新研究表明,一场罕见沙尘暴却印证我国治沙积极成效
- 中国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研讨会在浙江大学举行
- 浙江大学抓住关键环节、打造过硬队伍 大力推进新时代高素质辅导员队伍建设
- 浙江大学举行2021届毕业生党员教育大会
- 浙江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浙江大学—普洱市2020年定点扶贫联席会议召开
- 倒逼改革深化职能优化,经济学院第一个吃螃蟹
- 浙江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总结交流会举行
- 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对《社会治理专报》第二、三期做出重要批示
- 登上《科学》!中外学者联合研究发现,全球PM2.5污染治理要更多关注氨减排
- 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关爱助困基金成立暨捐赠仪式举行
新闻公告
- 浙江大学召开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会议 03-15
- 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林俊德教育基金成立 03-14
- 浙江大学召开党建工作会议暨院级党组织书记例会 03-12
-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成立 03-11
- 浙江大学2022届毕业生春季综合招聘会举行 03-10
- 浙江省医疗保障局和浙江大学局校合作工作推进会举行 03-10
- 浙大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举行 03-07
- 浙大师生沉痛悼别程家安同志 03-05
高考招生
- 浙江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5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4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0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1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2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09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