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死”回生,浙大团队发现挽救心肌死亡新策略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王福俤教授和闵军霞教授团队发现,调控铁死亡可抑制心脏疾病发生,这一研究成果为治疗铁死亡导致的心脏疾病提供了重要潜在靶点,已在线发表于心血管领域国际著名学术期刊Circulation Research。
该成果首次体内揭示膜蛋白Slc7a11能够通过阻断心肌细胞发生铁死亡而有效逆转铁蛋白缺失导致的心肌病,有望成为心脏疾病防治新靶点,让心肌细胞起“死”回生。心脏疾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心肌细胞作为一种典型的非分裂细胞,一旦发生损伤则永久性缺失,其死亡是心脏损伤与疾病的共同致病基础。一直以来,抑制心肌细胞死亡是保护心脏功能、防治心脏疾病的关键策略。
此外,该研究率先构建了国际上第一个“心脏铁死亡”的遗传小鼠模型,为深入探索部分心脏疾病发生的病理机制及研发靶向铁死亡防治心脏疾病的药物提供了可靠动物模型。
图1. Circulation Research论文online首页
实验中,研究团队采用小鼠遗传学技术,构建了铁蛋白缺失的小鼠模型。铁蛋白是细胞内最主要的储铁蛋白,未被利用或排出细胞的铁离子被储存在铁蛋白中,从而维持细胞内铁稳态。该小鼠在高龄或者高铁饲料喂养条件下发生明显的心肌损伤。
为了探明机制,研究团队用全基因组转录测序技术筛查铁蛋白缺失小鼠心肌细胞基因谱,并通过系列实验发现,细胞铁死亡是心脏损伤发生的“罪魁祸首”。而加强心肌细胞膜上的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转运蛋白(Slc7a11)的表达,则能够促进谷胱甘肽的合成,显著逆转心脏铁死亡导致的心肌损伤及预防心肌病发生。
心肌病是引起心衰、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常见疾病之一,致死率高且缺乏有效治疗措施。这一成果开创性地为靶向心脏铁死亡防治心脏疾病的临床转化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并为多年来困扰国际心肌病临床有效防治的难题破解提供了重要线索。
论文通讯作者及第一作者
右起:方学贤博士(第一作者),王福俤教授(中)以及闵军霞教授
本次成果是王福俤团队在铁死亡研究领域获得系列重大原创成果基础上的又一重磅硕果。早2019年初,团队利用小鼠模型在全球首次报道铁死亡是引发缺血/再灌等多种心脏损伤的重要致病机制,该里程碑式的成果为靶向铁死亡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开创了历史先河。
(文/杨金 图片由团队提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起“死”回生,浙大团队发现挽救心肌死亡新策略
相关推荐
- 中国商飞一行来浙大推动校企合作
- 浙大学者《科学》刊文,揭示两个重要蛋白“欲谋其政须在其位”的奥秘
- 曹雪涛院士团队在Cell Research发文揭示非编码RNA调节干扰素产生
- 浙大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
- 校领导看望2020级新生和迎新工作人员
- 浙江大学第十二期紫领人才培养计划启动
- 毛传澡教授在Plant Cell上揭示水稻不定根发育的重要调控通路
- 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应义斌教授当选美国农业与生物工程学会(ASABE)Fellow
- 夏英武:“农”情岁月难忘怀
- 浙大与韩国科学技术院签约合作
- 教育部2021年度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在浙大开展
- 陈纯院士:中国区块链赋能各行业亟需解决四项核心技术
- 姚玉峰:做医学教育的“摆渡人”
- 浙江大学召开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扩大)会议暨党史学习教育推进会
- 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入选国家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
- 杨小娜:“娜”样的精彩
- 唐孝威:红心如火,壮志如铁
- 浙江大学开展中层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集中轮训
- 克罗地亚前副总理Ante Simoni?教授一行访问教育学院
- 浙江大学扎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新闻公告
- 浙江大学召开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会议 03-15
- 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林俊德教育基金成立 03-14
- 浙江大学召开党建工作会议暨院级党组织书记例会 03-12
-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成立 03-11
- 浙江大学2022届毕业生春季综合招聘会举行 03-10
- 浙江省医疗保障局和浙江大学局校合作工作推进会举行 03-10
- 浙大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举行 03-07
- 浙大师生沉痛悼别程家安同志 03-05
高考招生
- 浙江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5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4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0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1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12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浙江大学2009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