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厦大】中国不行?“老潘”第一个不同意!
潘维廉,人称“老潘”,福建省第一位外籍永久居民,中国高校最早引进的MBA课程外籍教师之一,就职于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名“网红”教授也曾是美国空军的一员。他因为一封传单对中国大陆产生兴趣,决定卖掉美国家产,来到中国。他不满西方媒体的傲慢,开面包车行走中国4万公里后,被中国的各种“好”打动,决定为她代言。
看到这里,网友们纷纷为“老潘”点赞:
还有很多网友表示:中国的发展眼见为实
更多网友被他的最后一句话感动了:
亲眼见证了中国飞速发展的不仅仅是老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学习、就业、生活、旅游……他们夸赞中国的,不仅仅是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文化以及诱人的舌尖美食,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社会的治安管理、百姓的文明素质,以及国家的创新发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点赞。
“中国的生活简直方便得不可思议!”
马修·塞申斯是一名来自美国犹他州的阳光大男孩,2016年8月来到北京语言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学习,中文名字叫刘马赛。
马修说,到中国前两个月最不适应的是快节奏的生活。不过,自己适应起来还不错,“中国的生活简直方便得不可思议!我喜欢上淘宝网购,在网上点外卖,生活的便捷程度真的让人太惊喜。”
“哦,还有微信支付、阿里支付、共享单车、滴滴打车……我真希望美国也能开发点儿这样的软件和服务!”说到这儿,马修特别激动,连呼两遍“这让生活变得太方便了!”
“在中国生活非常有安全感”
墨西哥姑娘勒贝卡·康特雷拉斯2014年来到北京,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
谈到在中国生活的体会,勒贝卡非常兴奋,中国朋友的热情、友好,中国生活的便捷、安全,让她舍不得离开。“跟墨西哥不一样,我觉得在中国非常有安全感。”勒贝卡第一次坐北京乘地铁的时候大吃一惊,“几乎人手一部手机,还有人用电脑上网,根本不用担心被盗窃或抢劫。”让勒贝卡最开心的是,“凌晨3点多回家也很安全,我真喜欢这里!”
中欧数字协会主任韦茉莉是一位美丽的意大利女郎,“韦”取自其意大利姓,“茉莉”是她给自己起的中文名。茉莉喜欢去中国各地旅行。“在中国,我从未遇到任何危险。我经常独自一人搭乘夜班火车,完全不用担心丢失行李或者遇到什么可怕的事情。但在意大利,女孩们可不敢这么做。”
“我亲眼看到了中国的发展”
“我亲眼看到了中国的发展,学习了中国的经验,爱上了中国人的勤奋和友善。”白俄罗斯姑娘阿纳斯塔西娅·玛西科谈起自己的中国故事,言语中透着自豪。她上大学后就开始学习汉语。后来,她不仅来到中国留学、工作、生活,还收获了一个中国帅小伙的爱情,如今他们已有了爱情的结晶。
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建设,尤其是城市间的高速公路非常发达,给阿纳斯塔西娅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说,2009年首次到中国来,从上海到南京坐了三个半小时的汽车。2010年南京到上海的城际高铁建成,回国时候坐火车去上海,80分钟就到了。“一年间,中国的发展就这么快!我很喜欢生活在中国。”
写出一个“更精彩的中国故事”
2018年底,潘维廉出版新书《我不见外》,以一个长期在华生活的外国人的独特视角,记录和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伟大变革。新书首发式后,潘维廉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随信寄赠了这本书。2019年农历新年前夕,潘维廉教授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他的回信,祝贺他的新书出版,感谢他把人生30年的宝贵时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并祝他全家“福安”,一生“长乐”。
在总书记的鼓励下,潘维廉教授决心写出一个“更精彩的中国故事”。
今年8月,潘维廉再次踏上环游中国的旅途。从东部到西部,这次他看到了完善的公路和铁路网遍布全国,很多偏远地区开通高铁;当年走过的宁夏、甘肃的偏僻乡村都在政府的帮助下融入现代生活,农民用手机在网上买卖东西。
“中国这么大,人口众多,发展这么快,但完全是自力更生。我所了解的中国在历史上一直是这样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潘维廉说,希望中国可以帮助更多国家,尤其是像中国一样的发展中国家。他希望中国梦成为世界梦!
(文章原载于人民日报公众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媒体看厦大】中国不行?“老潘”第一个不同意!
相关推荐
- 校党委书记张彦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
- 管理学院获AACSB商学院与会计项目双认证
- 中国科学报:“小界面”撬动“大能量” ——记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界面电化学”
- 化学化工学院龚磊课题组可见光催化烃的选择性C(sp3)–H官能团化研究发表于《自然?催化》
- 智能语音团队再获国际评测佳绩
- 第五届应用能源:低碳城市及城市能源系统国际研讨会 (CUE2019)在厦举行
- 马来西亚分校学生在“西蒙·马赖斯数学竞赛” 中取得优异成绩
- 我校教职工子女“嘉禾”夏令营火热开营
- 《自然》子刊刊发我校学者合作研究成果
- 厦门大学附属第二中学高考告捷:三年磨一剑,今朝铸辉煌
- 校领导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副校长视频会谈
- 【身边好老师】坚守三尺讲台 不忘育人初心——记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游佰强
- 中国侨联“追梦中华?海外华文媒体高级研修班” 在我校举办
- “习近平同志对科学决策的重视是一以贯之的”——习近平在福建(二十九)
- 云南日报专文:彩云之南赤子心 鹭江之滨家国情 ——厦门大学与云南的校地情缘
- 学校组织开展2020年“安全生产月”启动仪式
- 校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举行
- 【青春实践路】2019年厦门大学凤凰花夏令营开营仪式暨走进珩厝十周年庆典举行
- 厦大学子夺得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
- 【媒体看厦大】中国教育报头版:众志成城 同舟共济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特别报道
新闻公告
- 附属翔安医院器官移植8个月突破50例 08-26
- 我校招生录取工作圆满结束 生源质量稳步提升 08-26
- 铜陵市代表团一行来访我校 08-26
高考招生
- 厦门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0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1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