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子刊刊发我校学者合作研究成果
在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我国《生物安全法》立法提速加档。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物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近期,来自中国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和瑞士、德国相关学者的一个联合研究再次从科学的角度论证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长期以来,“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制”一直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学研究领域的热点,科学家们就此展开了长达近三十年的研究。其中,有一个普遍的观点认为,对于多样性高、物种丰富的森林来说,由于其内往往有很多功能相似的物种,丢失(灭绝)一些物种对其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很小,科学家甚至由此还提出了“物种冗余假说”(即某些物种在生态功能上有相当程度的重叠,因此其中某一个物种的丢失不会给生态系统带来太大影响的一种假说)。
但一个中瑞德三国专家组成的跨国科研团队经过八年的研究发现:在多样性高的森林中,当物种“随机”灭绝时,其对森林产材量的影响接近于零;但是当物种是“非随机”灭绝时,其对森林产材量的影响则会很大。研究数据表明,后者情境下的森林减产量为前者的20倍。这一研究成果,“Directed species loss reduces community productivity in a subtropical forest biodiversity experiment”被国际顶尖学术杂志《自然》旗下的子刊《自然-生态学与进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于北京时间3月3日零点在线发表。
据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我校环境与生态学院副教授陈宇新介绍,该研究进行的实验是在一个大型野外森林。2009年,来自中国、瑞士和德国的60多名科学家共同合作,在江西省德兴市新岗山镇建立了一个40公顷(约600亩)的大型森林控制实验样地,种植超过30万棵木本植物,致力于研究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简称BEF-China项目)。这也是全球首个在高生物多样性的亚热带森林建立的大型野外森林多样性实验基地。在这个大型“实验室”里,中外科学家们分成森林产材量、病虫害、水土流失、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若干研究方向,对不同生物多样性下的不同的生态系统功能进行研究。此次的研究成果便是“生物多样性与森林产材量”研究小组的阶段性成果。
那么,何为“非随机”灭绝呢?BEF-China项目发起者之一、瑞士苏黎世大学的施本德(Bernhard Schmid)教授解释说,已有科学研究发现,在世界上物种灭绝的例子中,绝大部分的灭绝都不是随机的,而是依照物种特征按序发生的,“比如,全球变暖导致的频繁干旱可能导致不耐旱的物种先灭绝,分布范围较窄的物种也会比全球广泛分布的物种先灭绝等。”
在陈宇新和其团队成员的实验中,他们模拟了四种不同的物种灭绝风险特性,来观察当物种按这些特性“非随机”灭绝时,对森林产材量的影响:一是分布范围的大小。二是植物叶子的特性。在一定质量前提下,叶子较薄的植物,可以更好地吸收阳光和资源,会长得更快,但同时它抵抗干旱的能力也会较弱。三是植物在进化上的特异性,即看物种在进化上的“亲缘关系”,一般认为,“孤苦伶仃”的物种灭绝风险会更高。四是物种家族的繁弱。越是“弱小”的家族,灭绝的风险越高。
在得到“当物种‘非随机’灭绝时,森林产材量会大幅减少”的实验结论后,陈宇新和团队成员开始分析背后的原因。“当物种依其灭绝风险有序丢失时,首先丢失的物种可能是最特殊的一些物种,当然,它们对生态系统功能也可能具有不可替代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在生态系统中,物种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彼此间进行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当这些特殊物种丢失时,与它们相关的特殊相互作用也会相应丢失或改变,并进一步影响生态系统功能。”
陈宇新表示,这个实验结果再次强调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也从科学的角度印证了当前中国加快生物安全立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BEF-China项目已经进行到第10年,我们希望将它一直持续做下去,” BEF-China项目的另一位发起者、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马克平研究员说,“全球变暖可能使极端气候事件在未来愈加频繁和严重,生物多样性会如何响应气候变化并影响生态系统功能和人类福祉是我们未来想要在这个实验基地继续探索的问题。”
论文全文: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9-020-1127-4
论文花絮:
https://natureecoevocommunity.nature.com/users/353591-yuxin-chen/posts/59533-a-novel-method-to-compare-pre-and-post-extinction-communities-helps-predict-how-biodiversity-loss-affects-ecosystem-functioning
(文/环境与生态学院 李静 诸姮 陈韬澜 图/瑞士苏黎世大学 黄园园)
责任编辑:杜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自然》子刊刊发我校学者合作研究成果
相关推荐
- 【附属单位之窗】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首例机器人手术
- 【初心笔谈】守初心担使命的新时代意义
- 厦门市税务局客人访校
- 学校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五次工作会议
- 我校科研团队正式入驻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
- 校领导看望慰问返校学生
- 厦门大学首届“移路有为”5G创新大赛圆满闭幕
- 厦大学子在第十二届福建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获佳绩
- 校领导率团出访古巴、美国和墨西哥
- 【支部好案例】内外联动形成党建合力 “走心”“走实”是行动关键
- ?化学化工学院李剑锋教授课题组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单个分子反应过程原位谱学研究进展
- 【青春实践路】志愿服务进驻乡村 国学教育助力扶贫——人文学院支教队再度赴长汀伯湖小学开展国学夏令营活动
- 厦大学子在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中获佳绩
- 【壮丽70年】创最新最完善之文化 扬自强至善之精神
- 2019年“世界哲学月”火热来袭
- 【青春实践路】守护纯真梦想,助力教育扶贫——电子学院“豫见你”实践队走进虞城县前侯楼村
- 【青春实践路】活态传非遗 道路阻且长 ——新闻传播学院“马新班”实践队探究恩施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
- 中国青年报头版:习近平同志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三)
- 科技部2019年度科技企业孵化器主任培训班开班
- 我校学子蝉联2019年(第六届)中国MPAcc学生案例大赛冠军
新闻公告
- 附属翔安医院器官移植8个月突破50例 08-26
- 我校招生录取工作圆满结束 生源质量稳步提升 08-26
- 铜陵市代表团一行来访我校 08-26
高考招生
- 厦门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0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1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