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单位之窗】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首例机器人手术
机器人“医生”在手术台上挥舞手臂,人类医生在一旁的操作台指挥。6月12日下午,这充满“科幻感”的一幕,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真实上演。这是闽西南首例机器人手术,耗时仅20多分钟便顺利切下肺癌肿块,出血量不到5毫升。
机器人手术系统集多项高科技手段于一体,在医学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代表着现代外科“塔尖”技术。它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手术概念,手术时,外科医生不再亲自操作手术器械,而是在远离手术台的操作台上观察立体腔镜的手术画面进行操控,系统把医生所操作的技术和方法转化为数据信息,经过处理后传送给机械臂,机械臂再根据指令具体实施手术。
“简单来说,就是外科医生的手术思维和具体操作,由机器人来执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姜杰教授介绍,机器人的机械臂非常灵活,外科医生的手再灵巧也只有5个自由度,而机械臂有7个自由度,还能滤除人手抖动等细微误差。因此,机器人手术更安全、更彻底,堪称“精准微创手术”的典范,尤其在处理复杂高难度手术时具有独到优势。
不过,机器人手术并非万能,机械臂操作需要比较大的腔隙,平时胸腹腔镜能做的手术,机器人都有望涉足,但像眼部、颅脑、体表手术等并不适合。
机器人手术在全球发展迅速,目前已开展了80多万台手术。我国约有80余台机器人手术系统,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引进的为闽西南首台。
值得一提的是,从理论上讲,机器人可以实现远程手术。比如,医生在厦门的操作台上操控,机器人在泉州的手术室为患者手术。然而,实际运作中会受到信号滞后等因素的制约。这一技术壁垒一旦攻破,跨城甚至跨国远程手术将成为现实。
(来源于厦门日报 宣传部综合整理)
责任编辑:黄伟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附属单位之窗】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首例机器人手术
相关推荐
- 学校开展春节慰问活动
- 我校健美操队在中国大学生健美操锦标赛中获佳绩
- 校领导带队检查寒假值班值守和疫情防控工作
- 全国妇联领导来校调研妇女工作
- 学校赴诏安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 央视《中国新闻》报道厦门大学等高校“抗疫”科研攻关取得阶段性成果
- 厦门大学2019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圆满结束
- 航空航天学院精心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平台
- 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援鄂医疗队今日出征
- 学校再次入选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
- 学校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巡回指导组培训会
- 学校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 上好新党员“思想上入党”的“第一课”
- 学校慰问春节期间在岗人员
- 中国教育报:线上教学打好质量和管理“组合拳”
- 纪荣嵘教授课题组于国际计算机视觉期刊发表在线哈希学习新方法
- 【青春实践路】公共事务学院第二届“阳光一夏”城市夏令营结束
- 我校4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 我校杰出校友黄保欣逝世 校友总会理事长朱崇实一行赴港吊唁
- 【聚焦|课程思政】《独联体概况(下)》:扎根中国传统沃土 放眼丝路多元文明
- 哥伦比亚驻华大使一行来访我校
新闻公告
- 附属翔安医院器官移植8个月突破50例 08-26
- 我校招生录取工作圆满结束 生源质量稳步提升 08-26
- 铜陵市代表团一行来访我校 08-26
高考招生
- 厦门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0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1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