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线上教学打好质量和管理“组合拳”
3月9日《中国教育报》第五版刊发《线上教学打好质量和管理“组合拳”》深度通讯,报道分“围绕课程核心,强化服务保障”“ 强化师生协同,实现教学共振”“ 注重多元发展,提升教学实效”三个层次,报道我校在抓好疫情防控、保障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基础上,把握课程、教师、学生和质量四个关键,打出“云上组合拳”,调动起各方面力量,开展线上教学工作,“师生纷纷点赞,对新学期‘学生学习不延期、课程质量有保障’信心满满。”
(宣传部 欧阳桂莲)
相关链接:
春季开学日,厦门大学共有970门次课程、3.5万多人次完成线上教学任务
线上教学打好质量和管理“组合拳”
通讯员 欧阳桂莲 林济源
厦门大学药学院老师线上授课。丁昌利 摄
“经过数不清的开学第一课,然而今年是我这一生中最特殊的一次。我的开学第一课是刘娜老师的计算电磁学课程。当熟悉而又久违的声音从线上传来时,虽然坐在我身旁的不是同学,但是我仍然能感受到他们对于开学的热切,感受到学校对我们的关爱……”厦门大学2019级硕士生李文在湖北荆州的家中上完了特殊的开学第一课,有感而发。
2月17日,厦门大学春季学期“在线”开学如期进行。厦门大学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加强在线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等工作部署,在抓好疫情防控、保障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基础上,把握课程、教师、学生和质量四个关键,打出“云上组合拳”,加强统筹,优化安排,扎实做好组织和服务工作,师生纷纷点赞,对新学期“学生学习不延期、课程质量有保障”信心满满。
围绕课程核心,强化服务保障
“突发状况如何应对?”“如何推进教学信息化改革?”
夜里11点,学校教务微信工作群里秘书们还在紧锣密鼓地工作着:研究生院、教务处的老师们不停歇地为学院教学秘书解惑;学院教学秘书在教师、学生、教务部门之间高速回复;学校课程中心平台服务器屏幕显示数字一路攀升,那是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训练中心的技术骨干们正在紧张进行着平台的最后优化与测试,其他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后援团”正在18个在线教学技术支持与服务保障工作微信群里,与明天即将上课的老师们热聊;学校信息与网络中心里灯火通明,工程师们急速敲击着键盘,屏幕上代码不断闪动,对各个教学平台的硬件和网络做最后的压力测试。
线上开学前期,学校工作人员仿佛每个人都七十二变,全能附身,为新学期课程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为确保做到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安排总体不受影响,学校多次召开视频会议,现场调度、检查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对教学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一方面成立校长担任组长的教学技术服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实行网格化矩阵式管理,实现每个校区、学院、教师技术支持全覆盖;另一方面抓住课程核心要素,推动各学院因课制宜制定线上教学方案,科学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和教学管理。
目前,全校共有3475门次课程依托学校自建的COURSE和SPOC网络教学平台、MOOC类平台、直播类平台开展线上教学。组建4368个课程群,实现课程、教师和学生“三个100%”入群,为师生实时互动创造条件。
“在线上教学的探索过程中,我学会了录屏、QQ直播、课堂派直播、钉钉平台使用等很多新技术,同时,我也与学生在开课前有了更多的沟通交流,更加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从2月3日接到通知后,会计系教师杨绮便在学校与学院的技术助力下反复探索“云教学”模式,她坦言这个过程让自己受益匪浅。
强化师生协同,实现教学共振
“偏远地区学生线上学习有困难如何解决?”
学校把握住“推动学生自觉学习”这个关键点,通过逐一联系学生,全面摸排每名学生情况,努力使每名学生按时学习。关注受疫情影响和不具备在线学习条件的学生,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业专项补助金,为新疆等地学生寄送学习资料。以抗击疫情为主题,向学生推荐系列图书,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引导学生边读边修边研。此外,学校还启动了应届毕业生的毕业、就业保障工作,加强毕业论文等远程指导。
在环境与生态学院,学工组与教学组针对3名线上教育有困难的本科生逐一研究制定解决方案。特别是对于其中一名家中无网络的西藏学生,经学院协调,将在疫情结束开学后,组织老师、学生志愿者对其专业课进行专门辅导。
材料学院则专门设计了“授课情况线上调查问卷”,课程结束后及时了解学生对网络课堂的反馈,协助老师不断优化改进,为后续老师提供有效建议。
此外,学校还通过致信、看望慰问、教育培训等,引导广大教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此次疫情防控背景下的线上教学与长期的教育教学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教与学改革创新,并将教师线上教学计入教学工作量,在考核、评优等方面予以统筹考虑。
“师生体验总体良好,而这背后,是全院师生共同付出的‘非常努力’。”2月17日,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22门次课程成功上线并顺利开讲,师生上线率实现首个百分百,首次“直播”备受好评。
调研师生需求,及时做好信息通知、意见收集与后勤保障工作,维护教学秩序,引导学习风气……学校坚持“一盘棋”站位,调动起各方面力量,共同支持、协同、配合教务部门开展线上教学工作,为的就是保障师生之间能够衔接上对接好,用心用情助力线上课堂。
注重多元发展,提升教学实效
如何切实保障教学质量,提升云课堂教学效果?这是当前所有任课老师面临的“首要课题”。
老师们认真探索创新,从“新手主播”出发,带着专业与热情,与学生共同营造温馨的教与学环境。学科不同,地点不同,方式不同,好的课堂并非千篇一律,却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提升线上课堂效果。
外文学院的跨国“云课堂”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该校2018级日语专业本科生林可协助老师进行线上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他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进入课文朗诵环节,大家通过语音分组实时对话,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我们可以在耳机里听到自己的声音。不仅有老师进行实时纠正,我们自己也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发音上的不足。”原来,线上直播技术也可以在无形中助力课堂教学。
化学化工学院也另辟蹊径,不主打“直播”,而是将“师生有效互动+学生深度参与”作为教学模式创新的着眼点,做到大班授课与小班研讨相结合。2月17日,学院学工组完成了4个班级的“形势与政策”的网络授课。其中,何诗老师选择易班优课网和QQ群中授课,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切入,结合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互动讨论、课堂作业视频课程等方法,与学生探讨“面对疫情如何保持理性与甄别力”,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用心投入,实时反馈。厦大附属中山医院教学部决定从答疑授课模式转变为线上讲课现场互动模式,为的也是让课堂效率与教学质量都得到充分保障。其中,支援在武汉一线的陈兰、张孝斌老师仍坚持在线给学生讲课。“利用软件连麦功能良好互动,课堂气氛热烈,老师提问学生,学生提问老师,上课效果一点儿也没有因为模式的改变而打折扣。”
“彼此之间有了更多线上探讨观点、畅所欲言的机会,网络上也能够拥有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课堂质量有保证!”厦大公共事务学院2017级本科生蓝舒泓说。
2月17日,学校按原计划开展教学工作,当日全校共有970门次课程、3.5万多人次顺利完成线上教学任务。学校平台服务器与带宽资源充足,教学过程整体无明显卡顿,学校在线教学秩序正常。经过分析回收的1969份有效调查问卷,学生线上教学满意度达87.86%。
责任编辑:欧阳桂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中国教育报:线上教学打好质量和管理“组合拳”
相关推荐
- 【青春实践路】2019年厦门大学凤凰花夏令营开营仪式暨走进珩厝十周年庆典举行
- 【附属单位之窗】厦大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与马来西亚最大公立院瑟当医院签署胸痛中心国际合作备忘录
- 第五届全国激光雷达大会在我校召开
- 文科资深教授潘懋元先生首讲“师说课改”公益讲堂
- 医学院胡天惠教授和占艳艳副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揭示乳腺癌转移新机制
- 联合国国际法院院长优素福大法官来访我校
- 厦门大学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第八期结业暨第十期开班典礼举办
- 2019年福建省中学生英才计划总结会暨宣讲活动举行
- 校关工委组织“六一”慰问活动
- 学工部、团委联合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精神座谈会
- 【红色筑梦之旅】厦门大学“LCM材料”团队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全国对接活动(安徽)
- 航空航天学院:紧扣“四个着力”,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主题教育
- 校团委开展2020年毕业季“四个一”系列活动
- 2020年推免工作取得优异成绩
- 厦大幼儿园精心策划新年游园活动
- 《桥梁工程》:架设育人“连心桥”
- 青春实践路|携手同心 再胜疫情——艺术学院“同新协力”实践队新疆战疫纪实
- 人文大讲堂在翔安校区“一站式”学生社区开讲
- 【青春实践路】传承时代记忆 描绘祖国画卷 ——外文学院“英言厦语”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了“我和我的祖国”英语主题教学夏令营
- 科学网:厦大石墨烯产品为医护人员“加温”
新闻公告
- 附属翔安医院器官移植8个月突破50例 08-26
- 我校招生录取工作圆满结束 生源质量稳步提升 08-26
- 铜陵市代表团一行来访我校 08-26
高考招生
- 厦门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0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1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08年招生章程 08-04
- 厦门大学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