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研制的火星磁强计随“天问一号”成功发射
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开启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之旅,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我校作为我国深空探测中首个承担单机级科学载荷任务的高校,独立研制的火星环绕器有效载荷火星磁强计随“天问一号”成功发射。
“天问一号”发射现场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着陆巡视器和环绕器组成,将在国际上首次一步实现“绕、着、巡”三大任务目标,开展火星全球性和综合性探测。其中火星环绕器有效载荷火星磁强计的主要功能为获取火星空间磁场环境高精度数据,主要科学探测任务包括全面准确地测量火星空间边界层,探测火星南部局地岩层的剩磁及火星感应磁层,研究近火空间处的行星际等离子体和行星际磁场,同时还会结合其他载荷仪器对火星大气中的粒子逃逸等问题开展研究。
火星磁强计实物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于2016年1月正式启动火星探测火星磁强计的研制任务,承担研制任务的是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的空间有效载荷研制平台。该平台同时隶属于中国科学院近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和中科院比较行星学卓越创新中心,由汪毓明教授从2012年起开始牵头组建,主要研制两类空间有效载荷:一是空间低能粒子探测器,二是空间磁场探测器。本次火星磁强计载荷研制的主要负责人为张铁龙教授,参与的骨干有郝新军、李毅人、潘宗浩、刘凯、陈满明和李新等人。
在火星探测任务中,空间有效载荷研制平台还与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部)安琪教授团队的曹喆和封常青合作参与了火星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的研制任务。火星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的承担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要负责了其中飞行时间测量FPGA的研制。
火星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
(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近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比较行星学卓越创新中心、科研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我校研制的火星磁强计随“天问一号”成功发射
相关推荐
- 《光明日报》刊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题教育专版
- 【战“疫”一线】抗疫一线党旗红
- 科大人的“两会”声音
- 学校召开2019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评审会
- 我校召开“科大新医学”联合基金中期进展交流会
-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9年学术年会科学技术学分论坛在京举办
- 学校召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 学校召开第一次国合工作例会
- 中国科大首次实验验证量子信道容量的不可加性
-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 陆朝阳教授获美国光学学会阿道夫隆奖章(Adolph Lomb Medal)
- 中国科大在“神威?太湖之光”上首次实现千万核心并行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
- 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 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
- 我校举办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座谈会
- 学校召开老同志迎新春座谈会
- 我校召开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
- 中国科大在夜间光诱导负性情绪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专题学习会
- 管理学院专业学位全日制学生正式搬迁国金院
-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贺胜赴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考察调研
新闻公告
- 2.5-5um波段红外天光背景测量仪研制成功 08-20
- 中国科大-德清阿尔法创新研究院今日正式开园 08-17
- 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十四五”发展研讨会召开 08-17
- 中国科大首次发现磁通量绳内部的磁场重联 08-17
- 第二届安徽省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线上赛成功举行 08-15
高考招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工作章程 08-05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工作章程 08-05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工作章程 08-05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