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学院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关系学院 > 新闻公告 >

马骁:风驰寒雪上,心安故园间

2019-12-08 0 新闻公告 来源:国际关系学院新闻网


马骁 ,男 ,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信息科技学院,现就职国际关系学院对外交流合作处,从事外籍教师和因公出国境管理服务工作。于2016年取得美国AASI单板滑雪教练资格证书,雪龄6年,单双兼修。性格开朗,为人热情,现为国关学生滑雪协会指导教师,教职工滑雪协会会长。图片于2016年摄于崇礼。


在雪地里冲刺跳跃,他收获自由的快乐;在办公桌前兢兢业业,他收获无私的满足。他在“千里冰封”间穿梭,想着如何将这份快乐传递;他伏案劳形,关心着每个学生的发展。国关藏着他曾经的岁月,也有他对未来的期许。虽身在此山中,他也能识“庐山”面目,看得更多、想得更远,将自己的梦想不断传递。


无悔坡上,师者心仁


“原来在这里学习,现在在这里工作,每每看到熟悉的事物当然会怀念起曾经的时光。”2003年秋,马骁作为信息科技学院第一届新生踏入国关,从此开始了他与国关的故事。回想起自己的学生岁月,他用“既后悔又不后悔”来概括。“不后悔”是因为除了在国关学到知识外,还通过学生组织极大地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后悔”是因为当时没有把更多的时间放到学习上,与种种难得的机会擦肩而过。结合自己在国关学习和工作的经历,他以学长和老师的双重身份解读了校训中的“勤奋”与“求实”,作为寄语送给他的学弟学妹们。在他看来,大学生以“求学”为目的,要勤奋刻苦;要做到勤奋刻苦,就需要把自己的心沉下来,不虚荣、不骄傲,靠自己的真本事赢得他人的认同。他希望大家充分利用国关提供的各种资源,“既要不断认识国关,也要不断颠覆对这里的认识”。


百折不回,滑雪情真


“滑雪能带给我自由的感觉,同时让我遇见很多志同道合的人。每次滑雪的过程都像人生一样,时常会碰到意料之外的情况,但是坚持下去就能克服困难。”2009年,马骁老师在兴趣驱使下接触滑雪。他第一次体验单板滑雪是在2013年,从此便迷上了这项刺激而又给他带来自由感的运动。有一次他练习单板滑雪时发生了“卡刃”,瞬间被甩了出去,重重摔在地上。一阵剧痛从后脑勺蔓延,他瘫在地上感觉呼吸不畅。但在短暂休息后,他还是重整旗鼓,没有放弃。“这点挫折不算什么,想想人生之后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挫折,但只要锲而不舍,勇敢面对,就可以‘滑完全程’”。2016年底,他决定去考美国单板滑雪教练的资格证,并在成功考取后参与到我院滑雪社的培训活动之中。带着对滑雪的热爱和“为师之心”,马骁老师决心将这份感悟传递下去,既是为了让更多人认识滑雪,体验这份快乐;也是为了响应国家“三亿人上冰雪”的政策号召,迎接2022年冬奥会的来临。


致力志愿,奥运缘深


“能够参加08年奥运会的志愿者工作,我感到非常自豪,每次服务时都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展示着我们首都北京的形象。”11年前,马骁老师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了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奥运期间,国际关系学院主要负责马拉松项目的相关工作,并在办公楼设置了奥运指挥中心。作为其中的一员,马骁老师至今还记得当时国关人全力以赴保障奥运的情形。所有人向着同一个伟大目标而齐心协力的精神,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3年后,北京将迎来冬季奥运会,马骁老师也以后备储蓄力量的身份参与到教工志愿者的培训之中。“成为这次冬奥会的后备储蓄志愿者,既是对我滑雪之爱的一次满足,也能让我为国家冰雪运动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认为此次后备储蓄力量培育,是国家出于对冬季运动长远发展的考虑,也是为了实现冬季运动战略目标所做的人才优化。“作为一名后备志愿者,我感受到大家对参与志愿工作的强烈欲望,以及随时投入各种工作的决心。”本次冬奥会以“冬梦”和“飞跃”为主题,在马骁老师看来,“冬梦”象征着中国的强国之梦,是中国发展新的起点,而“飞跃”则展现了中国人民顽强拼搏的精神。“只有国家强、科技强,才有实力举办国际盛事,让老百姓们享受其中。”这是马骁老师最深刻的体会。


青春岁月里,他无悔坡上的光阴;冰天雪地中,他畅游人生的赛道;祖国盛世时,他奉献着无限的热情。身居国关,他向学生们分享精彩的人生;面对生活,他向其他人传递热爱与精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马骁:风驰寒雪上,心安故园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