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的突破!中国新型类脑计算芯片首登《自然》封面
清华大学施路平团队近日发布研究成果——类脑计算芯片“天机芯”。该芯片是世界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芯片,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既可支持脉冲神经网络又可支持人工神经网路的人工智能芯片。目前,该成果已在《自然》杂志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实现了中国在芯片和人工智能两大领域《自然》论文零的突破。
据介绍,当前,人工智能芯片代表性工作可概括为两个主流方向:深度学习加速器(支持人工神经网络)和类脑芯片(主要支持脉冲神经网络)。由于算法和模型的差别,当前人工智能芯片均只支持人工神经网络或者脉冲神经网络,难以发挥计算机和神经科学两个领域的交叉优势。天机芯片则通过资源复用,只需百分之三的额外面积开销即可同时运行计算机科学和神经科学导向的绝大多数神经网络模型,支持异构网络的混合建模,形成时空域协调调度系统,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既能降低能耗,提高速度,又能保持高准确度。
2015年,施路平团队设计出第一代“天机芯”,经不断改进设计,2017年第二代“天机芯”问世。相比于当前世界先进的IBM的TrueNorth 芯片,2017年流片成功的第二代“天机芯”密度提升20%,速度提高至少10倍,带宽提高至少100倍,灵活性和扩展性更好。
施路平介绍,早在2012年,清华大学就瞄准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沿,通过人才引进布局类脑计算。2014年清华大学依托精仪系成立了联合了七个院系的类脑计算研究中心,施路平为类脑计算研究中心主任。基于自主研发的天机芯片,类脑计算中心还研制出第一代类脑计算软件工具链,可支持从机器学习编程平台到“天机芯”的自动映射和编译,开发出第一代类脑计算系统,并利用类脑自动行驶自行车建立一个异构可扩展人工通用智能开发演示平台,利用一块天机芯片展示了自行车的自平衡、动态感知、目标探测、跟踪、自动避障、过障、语音理解、自主决策等功能。
编辑:高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零的突破!中国新型类脑计算芯片首登《自然》封面
相关推荐
-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与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云上联合主题教育活动举行
- 【在线教学进行时】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外师生“云开课”周记
- 吴冠中66件(本)绘画艺术作品捐赠清华 吴冠中艺术研究基金同时设立
- 薛其坤受邀访问加拿大滑铁卢大学
- 【清华名师谈学风】吴晗:谈读书
- 陈旭等看望服务国庆活动清华志愿者
-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薛其坤和他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梦之队”
- 清华校党委巡察组召开第二轮巡察工作动员会
- 清华在印尼联合主办“天地人和可持续发展论坛”
- 【在线教学进行时】欢乐满满的直播课 | 走进金融学院鞠建东的在线课堂
- 【主题教育】林泰:“为立德树人奉献一生!”
- 2019港澳及海外侨领国情研修班在清华大学开班
- 【主题教育】清华大学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校领导班子调研成果交流会
- 清华微纳电子系任天令团队在机器学习器件上取得突破
-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清华大学“满月”记
- 清华大学中央企业金融创新与经济发展专题研讨班正式开学
- 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校内教师招募宣讲会举行
- 【组图】欢歌共聚清华园 携手追梦又一年
- 面向“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教育圆桌会议暨印度尼西亚第三届HSK留学展开幕式举行
- “胡芝风戏曲资料室”揭牌仪式暨分享座谈会在清华举行
新闻公告
高考招生
- 清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留学预科班2014年招生简章 08-05
- 清华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清华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