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翁成郁教授团队揭示六千年前人类活动改变华南植被的演替规律
人类社会正面临着全球气候变暖与环境破坏的强烈冲击,一般认为,当前的全球变暖主要源于十七世纪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而人类活动对于地球自然环境的改变则主要在近一两千年,主要是由于人口快速增长使得土地用途大量改变,导致大规模的天然植被被改造。在此之前的人类虽然也影响和改变着全球的生态环境,但总体来说是微弱的,甚至于是可以忽略的,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10月29日,国际著名地学刊物《Nature Geoscience》在线发表了我校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翁成郁教授团队题为“Anthropogenic modification of vegetated landscapes in southern China from 6,000 years ago”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对比了多个与现今温暖环境类似的间冰期中植被演变的过程,发现至少在中国华南地区,早期人类活动对于全球自然生态系统的作用被大大低估,人类其实早在至少五六千年前就实质性地改变了自然植被的演替规律与演化过程。这是在世界上首次以确凿证据揭示了早期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强烈改变,这也意味着我们通常认为的自然环境早在五六千年前其实就可能已经被改变而并不是那么“天然”,或者说真正的天然植被早已经离我们而去了。
本研究是通过分析采自南海北部的深海沉积物岩芯中保存的由陆生植物产生的孢子与花粉而得到的结论。研究通过碳同位素测年及海洋有孔虫氧同位素的比较而确定年龄框架(图1),着重分析过去几个典型的间冰期(MIS13a,11c,9c,5e)从温度回暖冰期结束开始,到进入温暖期,再到最后经历温度下降进入下一次寒冷的冰期这一过程中,孢子与花粉所反映的植被种类的消长与演变过程,结合海洋有孔虫Mg/Ca比值所反映的海洋表层温度变化过程,发现几次温暖期都显示出相似的演变:间冰期开始期,热带针叶林成分,如Dacrydium, Dacrycarpus 和Podocarpus 及阔叶的Altingia等种类都快速扩张,温带及亚热带成分的松(Pinus)则相应减少,接近温暖期末期,松则重新繁盛,而热带成分则消减(图1,2),这一过程与海洋表层温度变化同步发展,起始发生于海表温度突破27℃后,说明了温度对它的控制作用(图1)。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1-018-0250-1
10月29日,国际著名地学刊物《Nature Geoscience》在线发表了我校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翁成郁教授团队题为“Anthropogenic modification of vegetated landscapes in southern China from 6,000 years ago”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对比了多个与现今温暖环境类似的间冰期中植被演变的过程,发现至少在中国华南地区,早期人类活动对于全球自然生态系统的作用被大大低估,人类其实早在至少五六千年前就实质性地改变了自然植被的演替规律与演化过程。这是在世界上首次以确凿证据揭示了早期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强烈改变,这也意味着我们通常认为的自然环境早在五六千年前其实就可能已经被改变而并不是那么“天然”,或者说真正的天然植被早已经离我们而去了。
本研究是通过分析采自南海北部的深海沉积物岩芯中保存的由陆生植物产生的孢子与花粉而得到的结论。研究通过碳同位素测年及海洋有孔虫氧同位素的比较而确定年龄框架(图1),着重分析过去几个典型的间冰期(MIS13a,11c,9c,5e)从温度回暖冰期结束开始,到进入温暖期,再到最后经历温度下降进入下一次寒冷的冰期这一过程中,孢子与花粉所反映的植被种类的消长与演变过程,结合海洋有孔虫Mg/Ca比值所反映的海洋表层温度变化过程,发现几次温暖期都显示出相似的演变:间冰期开始期,热带针叶林成分,如Dacrydium, Dacrycarpus 和Podocarpus 及阔叶的Altingia等种类都快速扩张,温带及亚热带成分的松(Pinus)则相应减少,接近温暖期末期,松则重新繁盛,而热带成分则消减(图1,2),这一过程与海洋表层温度变化同步发展,起始发生于海表温度突破27℃后,说明了温度对它的控制作用(图1)。
图2. 花粉指示的关键植物种类或组合的丰度在不同各间冰期中的变化。纵线显示海表温度达27℃及炭屑峰值的时间。
该论文第一作者是我校在读博士研究生程仲景,通讯作者为翁成郁教授,合作者包括德国不莱梅大学Stephan Steinke和 Mahyar Mohtadi博士。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128211, 91028010, 41877429, 40771072,41023004)和德国教育与研究部基金 (INVERS 03G0221A and CARIMA 03G0806B)的支持。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1-018-0250-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同济大学翁成郁教授团队揭示六千年前人类活动改变华南植被的演替规律
相关推荐
- 2021年同济大学新年贺词:同舟共济迎挑战 奋楫扬帆开新局
- 同济代表队在市第十六届运动会足球赛男子超级组中获得亚军
- 同济大学校友领衔设计武汉雷神山医院,多位校友参与火神山医院的设计和建设工作
- 同济大学学生工作系统举行2020年春季学期集中培训
- 我校获批8项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 “同济大学”学习强国号今日上线
- 首届同济大学学生科创盛典落幕,“学霸”风采闪耀校园
- 【上观新闻】赏樱花、做青团,上海这所大学开通直播“云游校园”
- 附属养志康复医院扩建工程开工,康复床位将由300床增加到1000床
- 同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建设专家研讨会召开,一批外语学科专家建言献策
- 学校各部门疫情防控和开学准备两手抓两不误
- 张剑飞来校作“新时代的‘责任?使命?担当’”主题讲座
-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2020年度)① | 高性能铁基纳米晶软磁材料开发“我心飞扬”
- 同济大学召开2020年首次科技工作例会
- 嘉定校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提升总结会召开,校区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正式运行
- 温暖人心,学生党支部用心用情“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
-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钱锋教授荣获“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
- 学生工作系统春季学期集中培训开展,300余名专兼职辅导员参训
-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 张弛教授研究团队在稀土金属铈氟代硫酸盐二阶非线性光学晶态材料研究中再获重大进展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