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柳青》主创团队来到同济大学,与师生共话人民作家的初心使命
电影《柳青》5月21日在全国公映,获得广泛好评。6月1日晚,电影《柳青》主创团队走进同济大学,分享创作历程,与师生共话人民作家的初心使命,共同缅怀这位为党史国史辛勤记录的忠诚作家、为一方百姓鞠躬尽瘁的党员干部。
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广明出席并致辞。影片导演、编剧田波,领衔主演成泰燊,制片人王苗霞,柳青先生的大女儿、《柳青传》作者刘可风等主创代表,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屏瑾、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电影研究所所长杨晓林、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李雅茹,出席了现场交流会,围绕影片的创作思路、表现手法、现实意义等展开讨论,重温学习人民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时代书写的赤诚情怀。
当晚,师生们首先在现场集体观看了电影《柳青》。在近两个小时内,大家凝神注目,随着剧情变化时而会心一笑,时而若有所思,看到动情处还不觉落下热泪。
影片真实再现了我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展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运动所经历的重重困难和取得的宝贵经验。青年作家柳青毅然辞掉北京优渥的干部待遇,决心亲身参与当时在中国农村轰轰烈烈展开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创作一部反映新中国农民集体创业的史诗巨著。他举家落户皇甫村的一所破庙里,深入农村生产一线,扎根人民14年,历经风雨,亲身经历从互助组到合作社等一系列重要历史时刻,带领当地人民克服重重苦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在农村的新局面,并在之后的各种运动中始终坚持真理,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了一段艰苦卓绝的社会主义创业史。
吴广明表示,电影《柳青》是在全党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时推出的一部红色影视精品力作,生动展现了人民作家柳青先生“胸中有大义、心中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共产党人本色和家国情怀。相信这次观影学习与互动交流将丰富同济大学党史学习教育素材,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形式,切实引导师生加深对党史的学习理解。
当主演成泰燊步入会场,不少人一眼还未将银幕上的“他”与他本人对上号。“柳青先生胸怀着使命感和家国情怀,这不是我能靠演技演出来的。”成泰燊说,“我是将自己的身心完全格式化清零后,我的硬盘与柳青先生接通,让他走进来,让他的精神和灵魂自然呈现出来。”
大好河山、金灿灿的稻地,银幕上的关中平原,呈现出一种别样的壮阔之美。田波导演说,柳青先生所处的那片乡土是热情的、丰饶的,是具有诗意的,这部电影展现一段先辈们流过汗、流过泪、令人震撼的历史,向柳青先生致敬,也是对这块土地给予礼赞。
当被问及这部影片的现实价值时,制片人王苗霞说,同学们在观影中所受到的心灵的撞击和内心油然而生的感动,就说明了影片的价值所在。“我们不是奔着票房去创作的电影,柳青先生这个人物能出现在大银幕上,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自信,柳青精神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一种精神。”
柳青先生的大女儿刘可风曾与父亲共同生活了9年。她在退休后,根据父亲生前对她的讲述以及她对父亲不同时期同事和朋友们的走访,撰写了《柳青传》。她说,父亲坚持“一切创作都要从人民中来,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她希望今天的年轻人能从父亲的创作理念和创作经历中得到启示,给自己的人生做好规划。
张屏瑾讲授、研究现当代文学,柳青先生的《创业史》是她要一遍遍带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已观影两遍的她向主创团队致谢,感谢团队将柳青先生创作《创业史》这部红色经典著作的过程生动呈现于银幕。她说,这部电影是触摸那个时期文学实践的一个入口。
“这是一部非常真诚的作品,因为真诚所以感人。”杨晓林说,影片塑造的人物鲜活、实在,充满了力量,富有感染力。
李雅茹说,这部电影呈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那段历史。观看这部影片,可以加深对那段历史的了解,深化党史学习和新中国史学习。
主创团队在现场还与观影后的师生展开了互动交流。
“焚烧手稿,换上粗布衣服,住进庙宇,柳青先生真正将自己变为笔下百姓中的一员,用真实与细节铸就了真正反映人民生活的作品。在电影真实的细节和充满诗意的镜头里,我们得以感知当年农村建设热潮,感慨于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创业探索的艰辛,也更加意识到我们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刘嘉珍说。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学生朱亦婷说:“影片并非平铺直叙地反映人物的生平轨迹,而是聚焦于柳青先生扎根农村14年潜心创作长篇小说《创业史》的艰辛历程。即使身处人生困境中,柳青先生始终没有动摇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对事业的信仰和忠诚,始终真正融入人民群众生活中去,令人感动。”
见面交流会结束后,师生们仍久久不愿离去,将主创团队和校内专家们团团围住,与他们热切交流观影心得。师生们表示,这部剧体现了人民是历史的创作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要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为人民讴歌书写、述学立论。这就启发我们,只有用心用情用力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表达人民心声,把握人民脉搏,打下人民的烙印,才能真正“把学问写进人民的心坎里”,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造福人民。
(文/新闻中心 图/周游 视频/宋宇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电影《柳青》主创团队来到同济大学,与师生共话人民作家的初心使命
相关推荐
- 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吴彤团队在超折叠导电材料方面再获新突破,成果发表于《纳米快报》
- 汪品先院士与新生院同和学堂学子对话,畅谈为人与为学
- 校领导读书班专题学习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历史
- 同济设计集团60周年院庆系列活动举行
- 营造奋进的机关文化,15位青年教师获首届“同济大学机关五四优秀青年”荣誉称号
- 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举办学术论坛,庆祝建院110周年
- 水运仪象台、汉代连机水碓……国际博物馆日,同济博物馆邀你“云”看展
- 春色满园,笑迎学子归来
- 博士生思政教育战“疫”第一课开讲
- 郑时龄院士对话新生院济美学堂学子,共论“创新与创造”
- 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创建⑦∣以作风建设为抓手,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 设计创意学院与解放日报社“上观文创”签署合作意向书,助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 “同济大学-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三全育人’实践基地”揭牌
- “拒乘黑车‘进学校’、交通安全记心上” 主题宣传活动在校开展
- 校党委书记方守恩开讲“中国道路”第一课,展示交通领域中国道路的实践与理论成果
- 学校召开职能部门及二级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会议
- 李睿、杨贵庆获“2019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提名奖
- 我校承办的佛罗伦萨大学孔子学院庆祝建院五周年
- 2022年同济大学新年贺词:奋楫扬帆再启航,同舟共济创一流
- 同济一集体一个人分别被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称号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