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讲堂第八讲暨114校庆专场开讲,汪品先院士讲授“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
5月23日下午,同济校友终身学习平台·星空讲堂第八讲暨114校庆专场开讲,著名海洋地质学家、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汪品先院士作了题为《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的报告。近500名校友与师生齐集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逸夫楼,全国各地16个城市的校友在当地分会场集合,更多校友早已在手机上保存好了直播二维码,在线上收看。
副校长雷星晖致辞,代表学校欢迎校友回家,并带领全体校友为5月22日逝世的同济大学杰出校友吴孟超院士起立默哀,表示致敬和怀念。随后,雷星晖连线各地校友分会场互动致意。
汪品先院士的报告从现代科学的西学东渐、海洋文明与欧洲崛起、华夏振兴与科学转型、文化反思与全球文明4个方面展开。他回顾了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起源、发展与差异,表示中国缺乏海洋文明的因素,由此回答了李约瑟之问“为什么科学产生在欧洲而非中国”。他指出,现代科学不是中国传统文化自然产生的,在中国形成了科学与文化脱节的现象,为此我们需要从全球视野进行反思,重新认识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加强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促进新时代的华夏新文明。
汪品先院士表示,近半个世纪,人类对于地球系统和生命系统的运作和演变,开辟了新的研究天地。大陆与海洋经济的差异正在消失,世界文化交流逐步加强。他语重心长地对校友们说:“我国应当吸收海洋文明创新、开拓的优点,发扬传统文化中集体、和谐的优点,形成海陆结合的全球新文化。” 他特别指出,当前我国科学发展正处在历史性的黄金时期,但论文数量不能代表科学创新能力的增长
讲座历时大约100分钟,汪品先院士全程精神矍铄,旁征博引、娓娓道来,配以127张悉心制作的PPT,图文并茂、内容翔实。演讲全程,现场与分会场的校友凝神屏息、专注聆听,不时提笔作记录,在演讲精彩处发出会心的笑声。演讲结束后,全体观众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感谢85岁高龄的汪院士为校友专门奉上的这场思想的盛宴。各线上直播平台也收到大量的听课感言,累计观看量近15万。
汪品先院士的讲课内容引发了校友们的极大兴趣与踊跃提问。在互动环节,汪品先院士继续和现场、分会场校友展开交流,就学科交叉、东西方交流、科技创新等话题回答了提问,他还和一位“同二代”分享了自己下潜深海看到的神奇景象,称之为“爱丽丝梦游仙境”。
讲座开始前,部分校友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自发到汪品先院士座椅前排队,等待签名。结束后,很多校友仍不舍离开,依旧排成长队,等候与院士合影、交流。此时讲完课的汪品先院士依然笑容可掬、神采奕奕,与校友们热情交流。他表示,希望通过演讲激发更多校友的科学热情和创新意识。他还特别与现场的小朋友进行了亲切交流:“我今天讲得有点深,能听懂吗?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呢?”
前来听课的校友感慨良多。校友吴一江说:“我从同济大学毕业后,在英国留学、工作17年,对东西方文化都有亲身体验。汪院士提出,未来我们应当融合东西方文化的优点,创造出全球新文化,令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我认为,这样的未来不是靠等,而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真正创造出来。”
校友高健背着背包,专程从北京赶来。他说:“我1979年在校时就听过汪先生的课,先生讲课非常好,让我毕业后念念不忘。先生是著名海洋地质专家,他的讲课跳出了专业内容,融合了科学与文化,为我们校友上了一堂历史大课,启发我们对未来的思考。这次我特意带了儿子从北京回到母校,也想让他感受到科学家前辈的课堂魅力。”
本次星空讲堂与114校庆活动结合。到场的校友们在签到处领取了校庆定制的同济人笔记本,听完讲座后兴致勃勃地与校庆海报合影留念,步行到“校友之家”在笔记本上盖好校庆定制系列章,再点上一杯校庆定制饮品小作休憩。当日虽是雨天,校友们的热情并未受到丝毫影响。他们在雨中游览校园,走过南北教学楼、图书馆、大礼堂、三好坞,用各自的方式为母校送上生日的祝福。
(图/江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星空讲堂第八讲暨114校庆专场开讲,汪品先院士讲授“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
相关推荐
- 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同济分论坛举办,聚焦学校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 方守恩、陈杰赴虹口区调研,区校共同探讨深化战略合作
- 十年,同济智慧助推上海打造全球“设计之都”
- 同济大学中层干部综合治理能力提升专题研讨班(第二期)结业
- 矢志原始创新,用科学理论为重大建设提供坚实支撑?——记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李杰
- “海淞杯”上海市大学生创意机器人挑战赛落幕
- 我校本科学子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夺冠
- “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研讨会”在同济大学举办
- 同济大学中德学部指导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召开
- 毕业学子竞风流⑥|擦亮军人底色,科技报国正奋进——记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本科毕业生李庆美?
- 同济大学与交通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同济大学中层干部综合治理能力提升专题研讨班进入第三天,徐建平、吴广明、雷星晖、陈义汉四位校领导作专题报告
- 同济教师获第二届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一等奖
- 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优化餐饮服务,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
- 我校举办年度心理宣传月颁奖仪式暨新生心理委员集训
- 同济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在国际权威期刊《国际机械科学学报》发表科研成果
- 郑时龄院士获“上海市教育功臣”荣誉称号
- 张剑飞来校作“新时代的‘责任?使命?担当’”主题讲座
- 学校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
- 我校4项课题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课题立项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