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校园3060双碳目标与路径”论坛在同济大学举办,44所高校共同签署《中国高等学校校园碳中和行动宣言》
4月17日,“高等学校校园3060双碳目标与路径”论坛在同济大学召开。论坛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绿色大学工作委员会主办,联合国环境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承办。论坛在中国对世界作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承诺背景下,聚焦高等学校碳中和校园的实现路径,汇集各方智慧展开交流和探讨。
论坛得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青年与教育联盟(YEA)、亚洲开发银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支持。论坛由联合国环境署-同济大学环境可持续发展学院常务副院长李风亭和中国绿色大学联盟秘书长、同济大学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谭洪卫联合主持。
联合国环境署教育处负责人Sam Barratt从联合国环境署总部发来视频致辞,对在即将召开的世界气候谈判大会COP26前本论坛的召开表示非常期待和欣慰,将关注中国碳中和校园的发展并给予支持。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青年与教育联盟(YEA)联合主席伍江,中国绿色大学联盟主席王崇杰分别作了论坛主旨说明。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李德英、上海市机关管理局副局长张晓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后勤保卫处处长张旭到会致辞,对论坛召开表示祝贺并期待为推动中国绿色校园发展发辉重要作用。
论坛上,国务院政策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主任周宏春、生态环境部气候中心战略规划研究部主任柴麟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绿色建筑部门负责人梁浩、同济大学教授谭洪卫、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副总工程师齐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智慧能源生态联盟部部长王欣分别作专题演讲报告,围绕3060双碳目标,从国家战略解读、国家的全局部署、城市与建筑以及校园的路径分析、企业先进技术的应用等全方位进行了分享交流。论坛还组织了来自高校的管理者、专家间的圆桌互动研讨。论坛还以网络直播方式同步举行,在线参会2400多人,论坛上演讲专家的精彩分享和研讨得到社会热切关注。
论坛上还发布了《中国高等学校校园碳中和行动宣言》,来自全国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等在内的44所院校积极响应并共同签署《中国高等学校校园碳中和行动宣言》。
这些高校一致倡议并承诺:一是在大学校园贯穿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响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中国碳中和目标,落实校园碳中和行动计划;二是在校园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中努力实现能源清洁低碳化利用、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 率,为实现碳中和社会中发挥先锋引领作用,努力在 2050年率先实现校园碳中和目标;三是在校园中积极营造绿色文化,倡导校园低碳生活方式,形成绿色风尚;四是积极开展低碳科普教育和科技创新活动,形成全员参与创建绿色校园的局面;五是积极开展碳中和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发出中国绿色发展好声音。
谭洪卫教授表示,这些院校大多是我国最早起步的绿色校园示范校园,12年前(2009年)来自全国一批高校聚集同济大学,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财政部指导和支持下召开了全国节约型校园示范建设工作会议,拉开了我国节约型校园示范建设的序幕,成为我国推进绿色校园建设的核心力量。今天在3060新的国家战略目标下,论坛将成为我国高校启动碳中和校园行动的一个新起点。共同签署碳中和校园行动宣言的院校将成为我国碳中和校园的领跑者,期待这些校园为中国实现3060双碳目标、应对气候变化、引领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高等学校校园3060双碳目标与路径”论坛在同济大学举办,44所高校共同签署《中国高等学校校园碳中和行动宣言》
相关推荐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接连斩获多项荣誉
- 由同济大学姚武教授担任负责人的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城镇建筑垃圾智能精细分选与升级利用技术”项目启动
- 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嘉定)推出“零租金”入驻项目
- SCNT胚胎发育能力低下的原因是它?高绍荣、江赐忠团队合作奉献小鼠染色质三维结构重塑研究成果
-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卢济威教授获“俄罗斯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称号
- 同济大学—山西省校地合作座谈会召开
- 陈义汉、梁丹丹发现心肌细胞增殖的关键调节蛋白LRP6,论文在线发表于“Cell Research”
- 同济大学首开《“一带一路”文化经典解读》通识课程
- 彭婧获“2020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张桁嘉当选“2019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携手图书馆,开展“四史”学习主题党日活动,启动经典共读
- “我和我的祖国 心连心的同济”同济大学第九届民族风采嘉年华圆满落幕
- 我校35名师生获2020年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表彰
- 由我校主办的国际神经科技创新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 著名建筑学家、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罗小未先生逝世
- 市委书记李强会见依托同济大学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 2位同济学子获第八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提名奖
- 2021年教师暑期社会实践全面启动
- 汪品先院士与新生院同和学堂学子对话,畅谈为人与为学
- 宋建人团队发现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环路重建的内源性新靶点,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