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校主办的国际神经科技创新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9月6日至7日,由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共同发起,同济大学主办的国际神经科技创新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会议主题为“推动负责任创新,增进全球健康福祉”。
本次会议是OECD关于神经科技与政策研究的一次重要专家研讨,旨在深入研讨神经科学和神经技术的前沿发现,以及各有关国家开展脑科学计划的重要进展,加强神经技术领域在伦理、法律、社会、监管和经济等方面的国际交流协作,推动神经技术负责任创新,为提出更有利于神经科学促进人类健康与社会进步的发展策略和指导原则提供参考依据。
OECD科学、技术与创新理事会科学技术与政策部门负责人Dominique Guellec先生,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张新民,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傅国庆,同济大学副校长陈义汉院士致开幕词。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13个OECD成员国的外方专家和中方专家百余人参加会议,包括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脑研究所、美国国家神经疾病和中风研究所、日本东京大学、韩国脑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各国脑科学计划专家。参会专家围绕脑科学计划进展、企业创新模式、创新治理策略、负责任创新建设和政策推动等5项议题进行深入研讨。
中国科学院裴钢院士、蒲慕明院士,美国EMOTIV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Tan Le女士、美国Mindstrong Health公司创始人Tom Insel先生应邀做大会主旨演讲。裴钢从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视角,诠释了中国科技创新的文化积淀,强调了社会责任和可持续性对于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中国将一如既往地重视知识产权和国际生命伦理公约,促进多学科融合和多部门参与,建立高效的创新机制,推动神经科技领域的瓶颈问题突破。蒲慕明介绍了中国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方面的重要进展,揭示了转基因猴和克隆猴模型的构建技术为研究脑部疾病、癌症、免疫系统或代谢紊乱等疾病等重要作用。
各国专家围绕建立负责任的神经科技创新框架,探索适合神经科技领域研究特点的创新治理策略展开了热烈讨论,包括重视脑与认知相关的数据隐私和数据标准,强调研发和投资者技术创新和转化应用过程中的社会责任,建立公开透明的创新机制,建立公众信任等。
华中科技大学骆清铭教授、清华大学李路明教授、复旦大学王国豫教授、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先恩研究员、科大讯飞陶晓东等中方专家参与了会议研讨。王国豫从文化、体制、社会和个人等方面介绍和分析了近年来全球关于神经科学与技术伦理问题的探讨,并建议构建全球治理的基本原则框架,建立政府决策者、科学家和伦理法律专家与企业责任人的沟通平台,共同制定和推动伦理规范从理论向政策的转变,建立能够适应未来发展趋势的监管体系和责任分担的行为规范,推动神经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
会议首次将OECD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的科技与政策研讨引入中国,为中国科学家搭建高层次交流平台,对促进我国神经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将与OECD在未来继续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面对生物技术领域的全球性新形势和新挑战,研讨新策略和新机制,推动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创新和技术合作,为全球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本次会议是OECD关于神经科技与政策研究的一次重要专家研讨,旨在深入研讨神经科学和神经技术的前沿发现,以及各有关国家开展脑科学计划的重要进展,加强神经技术领域在伦理、法律、社会、监管和经济等方面的国际交流协作,推动神经技术负责任创新,为提出更有利于神经科学促进人类健康与社会进步的发展策略和指导原则提供参考依据。
OECD科学、技术与创新理事会科学技术与政策部门负责人Dominique Guellec先生,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张新民,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傅国庆,同济大学副校长陈义汉院士致开幕词。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13个OECD成员国的外方专家和中方专家百余人参加会议,包括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脑研究所、美国国家神经疾病和中风研究所、日本东京大学、韩国脑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各国脑科学计划专家。参会专家围绕脑科学计划进展、企业创新模式、创新治理策略、负责任创新建设和政策推动等5项议题进行深入研讨。
中国科学院裴钢院士、蒲慕明院士,美国EMOTIV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Tan Le女士、美国Mindstrong Health公司创始人Tom Insel先生应邀做大会主旨演讲。裴钢从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视角,诠释了中国科技创新的文化积淀,强调了社会责任和可持续性对于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中国将一如既往地重视知识产权和国际生命伦理公约,促进多学科融合和多部门参与,建立高效的创新机制,推动神经科技领域的瓶颈问题突破。蒲慕明介绍了中国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方面的重要进展,揭示了转基因猴和克隆猴模型的构建技术为研究脑部疾病、癌症、免疫系统或代谢紊乱等疾病等重要作用。
各国专家围绕建立负责任的神经科技创新框架,探索适合神经科技领域研究特点的创新治理策略展开了热烈讨论,包括重视脑与认知相关的数据隐私和数据标准,强调研发和投资者技术创新和转化应用过程中的社会责任,建立公开透明的创新机制,建立公众信任等。

会议首次将OECD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的科技与政策研讨引入中国,为中国科学家搭建高层次交流平台,对促进我国神经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将与OECD在未来继续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面对生物技术领域的全球性新形势和新挑战,研讨新策略和新机制,推动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创新和技术合作,为全球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由我校主办的国际神经科技创新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相关推荐
- 石建勋教授获评中宣部2019年度“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
- 【文汇报】今天,东方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驰援武汉,将建车载移动医院、帐篷移动医院
- 校长陈杰与毕业生代表座谈,共话“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
- 卓越研究生导学团队⑦|他是学生择师的“香饽饽”——黄宏伟团队导学纪实
- 同济大学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
- 启航——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史迹展在沪揭幕
- 中国驻汉堡总领馆来函感谢我校对中国与北德地区高校合作研讨会的大力支持
- 同济大学拜仁慕尼黑奖学金获奖学生赴德国慕尼黑和柏林访学
- 辟专展、开直播、设学堂,同济大学充分运用图书馆资源,开启“四史”学习教育新模式
- 一个支部就是一支战斗队——记“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外国语学院本科生党支部
- 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关于中国公司治理的研究论文发表于国际金融领域一流期刊《Review of Finance》
- 2018年国际学生辅导员培训班结业
- 学校党委第八轮巡察工作动员暨培训会召开
- 把校园文化活动“搬”至网上,我校移动直播栏目《听TA说》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开讲
- 加拿大魁北克省新一代车辆创新访问团来访我校
- 同济青年教师蒋媛在“首届全国护理院校临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荣获佳绩
- 校长陈杰出席北京一零一中开学典礼,并为同济实验班授牌
- 同济大学新生院2020年启航典礼云端举行
- 同济大学新兵入伍欢送会举行
- 2020年全国知识产权统计工作处级干部培训班在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举行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