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品先院士再度开讲“科学与文化”课,希望“在科学与文化之间构筑桥梁”
“我给同学们讲这门课的目的,就是想在科学和文化之间构筑桥梁——哪怕只是架在校园角落里的一座小木桥。”3月10日晚,由著名海洋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汪品先教授主讲的公共选修课“科学与文化”在四平路校区开讲。这也是时隔4年,在系统性思考科学与文化关系的基础上,汪品先院士再度开讲这门课程。
早在2017年,长年奋战在深海科研一线、年逾八旬的汪品先院士主动请缨,推出了一门名为“科学、文化与海洋”的公共选修课。他讲授6讲,邀请丁抗和钱旭红两位知名专家各作一讲,目的是引发青年学子对于“科学与文化”二者关系的再认识,启迪、激励年轻人共同深耕校园创新文化土壤,投身科研创新实践。该课程一经推出,受到全校师生热烈欢迎,每次未讲先热,场场爆满,不仅吸引了大批同济学子纷至沓来,还有不少教师带着年幼的子女前来听讲。每讲结束后,该课程互动平台上都会收到学生大量的听课感言,反映了同学们对每讲课程内容的认识和思考。
相较4年前,今年开设的“科学与文化”课更具系统性,一共安排8讲,共计16学时,双周三晚7时在四平路校区开讲。8讲均由汪品先院士担纲主讲,主题分别为“科学的产生”“科学与视野”“人类与海洋”“科学与好奇”“创新与教育”“东西方文化”“科学通用语”“地球的未来”,试图以科学家的眼光去探讨文化范畴的题目,包括社会与自然、人类与海洋、东方与西方、继承与变革、科学与宗教等等,力求透过科学的趣味性去琢磨认识论问题,以期激发学生的科学热情和创新意识,进而进一步活跃校园文化氛围。
汪品先院士介绍了这门课程的整体讲授思路:第一讲主要是提出一个问题“科学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接下来讨论“科学有用又有趣,‘趣’在哪里”“科学创新,障碍在哪里”,用4讲作分析,2讲作归纳;最后一讲,是将相关思考应用于地球科学领域。
当晚,逸夫楼报告厅内座无虚席,选修这门课的300余名同济本科学子凝神屏息,饶有兴致地静心聆听。
汪品先院士首先回顾了科学传入中国的历史,随后介绍了人类早期的智力活动。他说,人类早期的智力活动含有“艺术、信仰、科学”三种成分,是“三位一体”共同发展。英国巨石阵、埃及金字塔,都是这三者结合的产物。科学是文化的一部分,文理本是同源的。
他还讲述了古文明中的科技早期发展、文艺复兴与现代科学产生等内容。他认为,古文明主要是大河流域的大陆文明,唯独地中海的爱琴海区,在各大文明交流的基础上,形成了古希腊的海洋文明。科学的产生并不是应用驱动的结果,而是作为一种文化追求,在16世纪伴随着欧洲的文艺复兴而产生。16世纪“地理大发现”,人类进入海洋之后,海洋文明发生飞跃,为科学开辟了道路。现代科学属于海洋文明发展的结果。由此也回应了“李约瑟之问”——“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是因为中国缺乏海洋文明的元素”。
“随着四百年来的科学加速发展,以要求论证、要求革命为特色的现代科学,正以空前的速度加快发展,21世纪面临着新的变革,为中国崛起提供了机会。当前我国科学的发展,正处在历史性的黄金时期。华夏文明与现代科学的结合前景辉煌,任重道远。”汪品先院士最后说道,寄望学子。
讲课历时100分钟,汪品先院士精神矍铄,全程激情讲授,旁征博引,娓娓道来。一张张精心制作的PPT,图文并茂,内容翔实。
汪品先院士曾屡次发出呼吁:“我们有责任在当代科学和华夏文化之间架筑桥梁,还自然科学以文化本色,赋传统文化以科学精神。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的相互交融,是科学创新的最佳土壤!我们中国自己的文化也能长出科学的新芽!”
听完第一讲后,学生感慨良多。学生汪辰锐说:“作为一名典型的理工科学生,我今天最大的感受是:文理本该是一家。这节课对我而言最大的意义就在于,不再认为文化和科学是两个学科,它们本就是一起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我怀着对于科学的敬畏之心和对于汪院士的敬仰之情,急切地盼望着第一堂课的到来。在听课的过程中,汪院士对于科学的阐释和见解,对我的认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心中对这位前辈又添了一份由衷的敬意。”学生孔灏说。(文/艾娇图/温廷宇 视频/宋宇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汪品先院士再度开讲“科学与文化”课,希望“在科学与文化之间构筑桥梁”
相关推荐
- 同济大学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签约合作创办2本国际学术新期刊
- 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获2017-2018年度“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 同济大学2021年“基层就业毕业生”论坛周开幕,打造基层就业校友线上线下交流平台
- 落樱满天,未来可期!
-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卢济威教授获“俄罗斯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称号
- 同济大学与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举行合作交流座谈会
- 关于启动同济大学十六届杨浦区人大代表补选工作的通知
- 让数据动起来、让信息跑起来,以信息化严守教职员工疫情防控主阵地
- 【上视新闻综合】夜线约见:让“方舱医院”成为“抗疫方舟”
- 我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汪品先:我拿得出手的成就,都是60岁后完成的
- 【新华网】【湖北救援日记】阴霾终将散去,四海春暖花开
- 同济举办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25周年系列活动,进一步推动梅派艺术与京剧在高校的传播与传承
- 吕培明、王继平入选全国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
- 大理州委书记陈坚一行来校访问
- 校党委书记方守恩赴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调研,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 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创建②∣“带出一支行稳致远的队伍”——记我校附属同济医院门急诊党支部
- 校领导为学生上“形势与政策”课
- 教育部任免同济大学领导班子部分成员
- 嘉定校区文化建设年总结汇报会暨文化品质提升行动计划启动仪式举行
- 同济大学联合主办第三届全国《道路勘测设计》教学研讨会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