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汪品先:我拿得出手的成就,都是60岁后完成的
编者按: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根据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在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要求,我校积极开展相关活动。活动旨在引导教育系统广大教师和青年学生在新时代自觉弘扬践行爱国奋斗精神,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学校新闻中心开设了“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专栏,专栏介绍了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对活动的要求,同时专栏将持续介绍我校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的典型。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电话打到办公室,他都在。
这位把办公室几乎当作家的人,就是我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汪品先教授,年逾八旬的耄耋老人本应颐养天年,他却仍然坚持每天早上八点半进办公室晚上十点半回家。



探索大洋40年的他,今年终于成为我国自主研制的4500米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上最年长的“乘客”。


5月13日,下午5点多, 82岁的汪品先经历八小时“探险”,成功回归,他纵身一跃,跨上最后一级阶梯,自信地走出了深潜器。
如雪的白发和红蓝相间的潜水服在辽阔的南海西沙海域,如此耀眼,他把左手紧握成拳,放在胸膛前,沧桑的脸上露出坚毅的笑容。

这趟深海之旅,是他等了大半辈子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之旅,他通过3次下潜到1400米水深以下,亲眼观察到甘泉海台冷水珊瑚的“慢生活”和海马冷泉动物群的“快生活”。

“以前,大家认为海底岩石是没生物的,但是现在看到了冷水珊瑚,而且这些珊瑚全部长在石头上,那么就说明,岩石质的海底是有生物圈的,这在中国是没有注意过的!”当汪品先一走出深潜器就怀着激动的心情说道。

82岁的汪品先在这趟14天的南海漂泊之旅上,尽管被大家当作“大熊猫”,每天护士都来给他量血压,但是,他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很有自信。
他有时5点多起床去海上抓拍日出,白天和大家一道进行学术交流,晚上开会听取下潜人员的汇报,安排第二天的下潜计划……


那碧蓝无垠的海面让人不禁想起了1999年,那是汪品先的第一次南海科考,作为首席科学家的他已经63岁,临行前,汪品先给夫人留下了一句话,“能活着回来就算赢。”


汪品先和他夫人孙湘君在莫斯科一起读书,从相识,到相知,最后相伴。
学成回国后历经30年两地分离,从青丝到白发,因此两人格外珍惜朝朝暮暮的时光。

直到现在,二老的还经常一起去学校办公室,然后分头工作。孙湘君刚来上海时,同济大学给安排了办公室,但她不愿意去,把汪品先办公室的隔壁会议室当作自己办公室。“她就想和我一起办公。”汪品先的脸上漾起甜蜜的笑。
现在,对汪品先来说,生命中最宝贵的就是时间,他珍惜和老伴在一起的时光,“对我来说,最缺的就是时间。我是倒计时的,别的都可以慷慨,钱我也可以慷慨,时间我不能慷慨,因为我没有了,我在时间上是很小气的。”
这位对时间“很小气”的院士,经常开玩笑说他:“别人是博士后,我是院士后,我现在能拿得出手的作品,都是60岁以后完成的。”到了晚年,才挖到了深海研究的学术富矿。

有时候,也许年轻时有的事情想做做不成,老了该谢幕的时候反而要登场,这是一种骨子里的执着和信念。他心里总是有种遗憾,觉得自己最好的年龄没有用于搞科研,后来又没有条件和资金,只能跟外国人合作,丢了“海洋”好多年。“趁我现在还走得动,一定要去看看。”这是他经常说的一句话。
不在乎年龄大小,不断探索生命的厚度和广度,汪先品不是个例。姜子牙八十为丞相,佘太君百岁挂帅。明代作家吴承恩正式写《西游记》已经是72岁的高龄。画家齐白石在56岁后开始大胆突破自己,转变画风后才从此声名大振……

更重要的是,他们将自身的价值放在历史的维度去衡量,将个人命运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也因此,生命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爱因斯坦说,“人生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每个人都有自我价值要去实现,这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但是在有了物质或者精神的满足之后,社会价值才是我们终极追求,是判断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标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很多年轻人或许听过这样一句话,你不能改变这个社会,你就只能去适应这个社会。这样的论调和姿态,透露着一些消极和宿命。殊不知,将个人与社会连接,将个体融入时代的进步,年轻人就能不断改变世界,实现自我。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8DcIfRxGLi0gCgU0LAabA
活动要求: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通知
教育部《在教育系统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同济典型:
我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我拿得出手的成就,都是60岁后完成的
有一种骄傲叫“中国人的桥都是自己造”!同济三代学者40年接力跨越,上海的大桥上都有这师徒三人的贡献
以钢之坚韧结构丰厚人生 ——记“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同济大学李国强教授团队
探秘深海30年,用奋斗书写海洋强国创新篇章——记申城先锋、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周怀阳教授
中国赛道设计第一人——记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汽车运动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姚启明
一名同济教授在黄岩山区的实验:再回首,已是别样的村庄——记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杨贵庆教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我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汪品先:我拿得出手的成就,都是60岁后完成的
相关推荐
- 同济大学基本完成2020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网络远程复试工作,复试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 同济本科生获“长三角区域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暨全国邀请赛”特等奖,总分位列第一
- 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校长一行来访
- 【人民日报】同济大学《听TA说》在一大会址开讲 40万人同赞“红色能量”
- 5项目获奖,同济占2席,我校2项目分获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奖之“社区营造奖”“生态贡献奖”
- 主题教育 | 同济大学党委举行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会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同济青年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研讨会举行,同济大学时代声音宣讲联盟成立
- 尺寸教材,悠悠国事,同济大学2022年教材建设研讨会召开
- “改革开放四十年同济大学国际学生教育成果展暨第二届国际学生摄影大赛”开幕
- 瑞典毒理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作客同济大师讲坛
- 同济大学荣获“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 “深埋近距离地铁隧道穿越敏感建构筑物关键技术及装备”工博会获大奖
- 闫冰课题组稀土功能化氢键有机框架基水凝胶薄膜材料应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先进功能材料》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张桁嘉当选“2019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 教育部党史学习教育高校第六指导组参加同济大学机关教工第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 同济大学举行医学创新发展研讨会,共同谋划“十四五”医科高质量发展蓝图
- 同济学子“SCIP+”绿色化工创新创业大赛斩获二等奖
- 2020年度杨浦区储备人才专场宣讲招聘会在同济举行
- 校领导调研同济大学附属嘉定幼儿园建设情况
- 学史明理砺初心,铸魂育人担使命,同济大学辅导员赴延安、渭南开展暑期专项实践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