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创建②∣“带出一支行稳致远的队伍”——记我校附属同济医院门急诊党支部
2018年11月,同济大学门急诊支部获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周期为两年。两年过去了,建设成效如何?近日记者回访了该院门急诊科。
这是急诊科的常态
房间里、走廊上,到处都是病床,盐水慢慢往下滴……看着看着,记者眉头越拧越紧。正看着,碰到了 “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的书记吴先正,花白而浓密的头发,根根如针似箭,脸上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倦容,“全院患者中一半的逝者都发生在急诊科。我们的工作环境就是您看到的样子,24小时+7天是我们一周的工作常态,高强度、急诊量大,不能有丝毫差错。这种严苛的环境下,必须锻造一支松一样坚强、柳一样柔韧的党支部,才有可能一往无前攻坚克难。”吴先正的语气很坚定。
吴先正工作照
吴先正清晨7:20就来到了大交班现场。主治医生半小时内讲了一个案例,作为“主考官”的吴先正听完后表扬“讲得很好,可以用‘完美’来形容。值得我学习”;接下来,20分钟进行的是英文的临床论文讲述,一位年轻医生选择一篇国际著名急诊医学论文,讲述其要义,“我们必须要掌握国际最新动态”,吴先正说。
“这些规矩,是我们急诊科党员们带头、一代一代积累了近20年的传统。”坐在极其简陋的办公室(一张大的仿木复合材料桌子,椅子都是那种铁骨折叠椅,两面墙靠着的都是上世纪常见的铁皮柜子,投影屏幕就是窗户边的一块不大的白墙),吴先正打开了话匣子。
每一位党员都是一面旗
急诊科患者多、病源杂、病情更杂,坐诊医生必须要有火眼金睛,如何练就?关键岗位,科里总是让党员先上,因此他一年365天里总是24小时待命、7天在岗,常常睡梦中被电话惊醒,穿上衣服就来医院了。“你要求别人,自己不带头怎么行?”吴先正说。他把自己的工作称之为“叙事医学”,原来是借用了特鲁多医生那句话(总是去安慰),我们这里老年患者、重症患者居多。医疗条件再好,也有力不能逮的对象和时刻,所以安慰患者及家人就是我们高年资医生的“常规动作”;“也有不讲理的,我们就像柳树一样,以检查、检验报告为基准,守住底线的同时多说安慰话。”吴先正介绍,“有一位患者家属就在病人去世后,给我们送来锦旗,旗上镌刻的就是‘常常去帮助,时时去安慰’。”看到那面锦旗,记者的眼睛湿润了。
在急诊科采访,问到每一位党员的名字,医护们的第一反应都是竖起大拇指:“好!”“榜样!”(羞涩的、躲闪的往往就是党员)为何能如此?每周一次的“岗位党课”雷打不动,29名党员人人对照党的大政方针、对照各自岗位,比先进找差距;不仅如此,党员微信群里,微视频、小课件,一事一议的微党课常年不断顿、隔三差五就更新。“一到年终,我这个支部书记就面临大考了。”吴先正笑称,这一年科里怎么样、党建怎么样,大家的看法、意见,句句都是动真的、碰硬的,这一年干的一桩桩一件件都要过筛子、照镜子,没有虚头巴脑的官样文章,院领导、兄弟科室,大家的问题个个直奔“穴位”而来。据该院党口同志介绍,最近三年“过筛子”,急诊科党支部书记吴先正连续当选“优秀党支部书记”。近日,他又获“上海好医生”、上海市“医德楷模”提名奖两项荣誉称号。
抗疫,磨砺出更多“我先上”
“肖武强前不久获得上海市第三届‘仁心医者·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提名奖’,就是表彰他在武汉抗疫期间的杰出工作。”吴先正说,这个荣誉含金量高。吴先正指着手机里一张照片说,肖武强驰援的是武汉第三医院光谷院区,这就是他正在为新冠患者做可视纤支镜下吸痰,其危险性不言而喻。但是,作为一名80后,他每次都做得镇定、从容且高效,他的工作得到该院重症院区同事们的高度赞扬,最终在武汉火线入党。
肖武强在可视显微镜下为新冠患者吸痰
“其实,他当初进我们医院急诊科,还有一段故事。小伙子在上海急救中心工作了四五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急诊科医生。我们科克服了体制上的壁垒,破格录用了他。武汉疫情暴发,他第一时间报名,科室综合考虑,推荐他作为第一人选。”吴先正说,“去武汉没几天,他就感冒了,紧张!还好,核酸检测阴性。现在,他已经是科室里的骨干医生了,比他的同龄人进步快!”
抗疫初期,物资匮乏。吴先正说:“我本准备回安徽老家过年,第一时间退掉火车票,全身心投入到抗疫一线工作。我们支部的党员悉数主动请缨,‘我是党员,我先上’是大家异口同声的理由。”但作为科室主任、支部书记,吴先正心里必须装着战士的安全,最初那段日子,N95口罩稀缺、防护服告急、护目镜告急……年初三交班时,面对如此窘境,他忍不住失声哭了,说:“很内疚,对不住大家!”战友们望着他,有人跟着啜泣。不一会儿,有个声音高声喊“会好起来的!”原来是一位老党员喊了一声,“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吴先正紧接着喊。
“感谢党中央把人民的生命安危放在首位,把我们医护人员的安危放在核心地位。”吴先正说,我们支部的29名党员个个都是好样的,当时我们科室第二梯队都组建好了,随时准备奔赴武汉。采访获悉,该科金煜红护士驰援金山公共卫生中心,奋战两个星期;急诊科6名防控专家始终坚守院内发热门诊、发热留观病房等疫情一线;急诊护理组接管了发热门诊的护理工作,党员护士长陈慧临危受命,担任发热门诊护士长。“金煜红在一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吴先正说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次抗疫,挑大梁的都是年轻人。党员做榜样,大家紧跟上,科里现在入党积极分子不断涌现。我现在好些了,深夜以后的电话很少了。”吴先正说。经过20年的努力,他已带出了一支“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急诊生力军,这支队伍的脊梁是党支部。
“今天下午一点,教学查房;两点,业务学习,主题是‘死亡讨论’。带出、带正、带好一支行稳致远的队伍,是我退休之前的使命。”吴先正说。 (程国政 陈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创建②∣“带出一支行稳致远的队伍”——记我校附属同济医院门急诊党支部
相关推荐
- 毕业学子竞风流③|她让医学图像“生动”起来——记2020年同济大学“追求卓越学生奖”获得者兰伊莎
- 同济大学中层干部综合治理能力提升专题研讨班进入第三天,徐建平、吴广明、雷星晖、陈义汉四位校领导作专题报告
- “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 ——记2020年同济大学“追求卓越教师奖”得主王占山教授
- 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费泓涵团队在光催化分解水研究上获重要进展,成果发表于“Nature Catalysis”
- 同济大学中层干部综合治理能力提升专题研讨班16日开班,校领导开展第二轮集体备课
- 校长陈杰:面向复兴大业 加强课程思政 培育时代新人
- 三学院联合举办空间信息与工程管理学科交叉论坛,共话“工程管理的交叉、融合、创新、互动”
- 同济大学提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研究设想,推动示范区率先形成绿色低碳新范式
- 校领导会见台湾铭传大学教授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一行来访我校
-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来函感谢同济大学为虎门大桥涡振处置作出的贡献
- 同济大学党委启动第四轮巡察工作
- “叶书麟先生90诞辰暨《地基处理》出版30周年座谈会”在校召开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 同济大学第六届女教师论坛暨卓越女性颁奖典礼举行,多位同济女性获荣誉
- 同济大学师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
- 鲁育宗校友捐资设立“同济大学光华教育创新基金”,包含多个人文与教育创新项目
- 2018年艺术节开幕式暨迎新生文艺晚会举行
- “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团日周周讲系列活动开讲,同济青年学党史忆英烈
- 同济大学与南方科技大学关于密集旋涡反离心集群运动的合作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