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⑤ |把红色建筑遗产作为育人课堂,《城市历史遗产保护》专业课教师积极推进课程思政
3月4日,由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松教授和王骏副教授主讲的课程《城市历史遗产保护》新学期第一课开讲。课堂上,王骏通过对上海红色遗产建筑历史地位的回顾和红色文化记忆的深入讲解,让学生深刻了解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红色文化的传承。同时,他通过对我国红色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分析,特别是上海几处重点革命文物和红色遗产保护修缮项目的介绍,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党对红色文化的保护和延续。《城市历史遗产保护》课程是同济大学2019年首批立项资助的18门“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示范课程之一。
授课教师表示,红色历史遗产建筑蕴含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既有深刻的历史感,又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把红色教育融入立德树人过程,能够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基于此,《城市历史遗产保护》课程融专业与思政教育于一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聚焦上海历史风貌保护的探索和实践,在为期16周的教学中对全国、特别是上海的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进行详细深入的梳理与讲解,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作生动解读。
“红色建筑遗产”是《城市历史遗产保护》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课程当中,王骏首先介绍了新中国发展历程中上海市的重要红色历史文化遗产建筑,如中共一大会址等。通过对这些建筑背后的重要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关键事件点的梳理,他带领学生回顾中国共产党不同发展阶段的生动故事,将红色教育融入历史建筑这一载体,用现存的生动红色建筑故事夯实同学们对于红色历史的认知。
在对红色历史遗产保护的讲解中,张松和王骏等教师从改革创新的角度,详细介绍了随着时代发展,在红色历史遗产建筑身上发生的变迁和革新。通过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研究、现场踏勘、调查核实、走访考证过程中的大量文献资料、工作方法和研究历程的深入讲解,使广大学生认识和理解党发展过程中实事求是、坚持创新的重要思想基础。同时,《城市历史遗产保护》课程也以现场参观、实地考察为特别教学方式,带领学生亲临红色历史建筑现场,以遗物、遗址等革命历史遗存与纪念场所等红色资源为载体,挖掘其育人价值,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从而让学生可以走进融知识、文化与教育于一体的红色第二课堂,现场追溯历史、反思现实,补充红色营养。
当今大学生已是“95后”甚至“00后”,认知中国革命的历史和革命先辈们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张松和王骏等教师在把握时代特点的同时,严格遵循受教育者的心理规律,提供与时俱进的教育内容、方法、途径、情境和载体,拓展育人之道。通过图解、视频、音乐影像、实物实景等新型教学媒介,积极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把“看、听、思、悟、行”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去感受、去思考。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身临其境的参观和体验,才真正理解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幸福生活是努力出来的。
随着《城市历史遗产保护》课程的展开,众多红色历史遗产建筑在学生中间成为了打卡的网红景点。中共一大会址作为中国革命的历史性场所,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普通民居建筑因发生重大历史事件而成为重要历史纪念物的典型代表。
在课堂讨论中,张松、王骏等教师还会跟学生聊起当代城市保护观念中存在的困局,一起为自然环境治理和历史环境保护出谋划策,立志把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张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课程思政⑤ |把红色建筑遗产作为育人课堂,《城市历史遗产保护》专业课教师积极推进课程思政
相关推荐
- 陈义汉、梁丹丹发现心肌细胞增殖的关键调节蛋白LRP6,论文在线发表于“Cell Research”
- 校党委书记方守恩为干部师生上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 “三全育人”进行时|数学科学学院:同济高数一“线”牵
- “辅导员,就是一粒火种” ——记“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我校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张桁嘉
- 我是方舱医院医生,我感谢……
- 同济大学吴志强、蒋昌俊、王韬三位教授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
- 同济老同志纷纷行动,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 近20位院士建言!依托同济大学建设的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专家咨询会暨学术委员会会议举行
- “同济大学留德咨询日”活动举行
- 以党建为引领,多措并举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写在同济大学科技园成立20周年之际
- 雄安新区管委会向我校建筑设计研究院发来感谢信
- 奋斗强国,钢结构里的家国深情——走近同济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 2018年同济大学网络素养暨网络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在校举行
- 嘉定校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提升总结会召开,校区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正式运行
- 同济大学-UNITAR首届国际组织预备人才训练营在日内瓦举办
- 我校各附属中小学开学,校领导出席开学典礼
- 土木工程学院张冬梅教授荣获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 同济大学校友李博荣获“斯隆研究奖”
- 2019年第四届中国建筑机器人技术大会在同济大学举办
- 第六届“中德论坛”在我校举行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