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战“疫”青年优秀事迹报告会举行,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10月13日,以“同舟战‘疫’·不负青春”为主题的同济大学战“疫”青年优秀事迹报告会于线上、线下同步举行。报告会邀请到5位在抗疫期间表现突出的同济青年代表,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讲述了他们在一线战“疫”中最难忘的经历、最感人的故事、最深切的感受,展现了同济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校党委副书记徐建平出席线下活动并致辞。校党委宣传部、团委、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研工部负责人,与来自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的350余名学生参加了线下报告会。本次报告会由校团委主办,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承办。
徐建平在致辞中指出,在这场战“疫”中,同济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学子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伟大的同济抗疫精神需要进一步弘扬,希望同学们通过报告会学习并发扬战“疫”青年们不畏艰险、勇于担当的可贵品质,增强制度自信,继续以青春之我,展青春担当。
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带组主任、副主任医师、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定向援武汉金银潭医院北三病区(ICU)第三组副组长程克斌,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RICU病区护士长、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定向援武汉金银潭医院北三病区护理组小组长惠蔚,附属东方医院主管药师、援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主管药师黄国鑫,医学院左为教授团队研究助理王宇嘉,2016级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本科生、“同济逆行者”后端保障突击队成员代表邬文婕分别以“援鄂抗疫金银潭,争做时代追梦人”“有国才有家,做最美的逆行者”“武汉客厅的方舱记忆”“科研助力战‘疫’,医学院学子争分夺秒科研攻关”“以温情抗‘瘟情’,同济青年在路上”为主题,分享了他们在一线战“疫”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讲述了他们与家人、同事、患者、志愿者相互支持、共克时艰的感人故事。
“携勇气,担使命先来;凭坚毅,守初心后归”,这铿锵有力的话语发自于程克斌。大年夜,他告别妻女,与同事一起出征武汉,在防护物资匮乏、工作环境简陋的情况下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勇于担当,将援鄂抗疫当作自己的使命;作为一名医护人员,他医者仁心,将救死扶伤当作自己的职责;作为一名同济青年,他发挥所长,在这场抗疫斗争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有国才有家,没有国哪来的家”,惠蔚护士长出征前在虹桥机场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说。除夕之夜,惠蔚没有犹豫,毅然踏上了前往湖北抗疫的征程。抗疫期间,她火线入党。在报告最后,她说道:“经历了疫情的考验,我更清楚地认识到责任如山,使命在肩。我将继续坚守医者仁心,以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守护群众的健康之路。”
黄国鑫被亲切地称为“东方黄药师”。2月初,带着即将临盆妻子的支持,他请战自愿赴武汉一线战斗,来到方舱医院,负责1461名患者的用药。他主持“凝聚青春正能量,众志成城抗疫情”主题团课,将讲台设在武汉方舱医院,约20万名青年学子在线听课。白衣为袍、勇入方舱,他用同济青年的医者仁心,托起了方舱生命的希望,传递着同舟共济的大爱。
科技是抗击疫情的有力武器。医学院器官再生实验室左为教授课题组的研究助理王宇嘉介绍,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后,课题组迅速响应、通力合作,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研究病毒感染人肺脏细胞的起始机制,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正值春节假期,课题组兵分两路,在校同学在实验室里与仪器和病毒为伴开展实验,在家的同学收集各类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在短短不到一周的时间里获得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公开的科研论文预印本平台BioRxiv上。
邬文婕同学是“同济逆行者”后端保障突击队中的代表。她与6位同学一同组建“同舟共济学习小组”,帮助辅导结对学生的学业。截至5月底,同济大学共组织青年突击队3支、学生志愿者2037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17000小时,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汇聚青春力量。
“致敬最美逆行者!”同济战“疫”青年的分享让不少学子感慨收获良多,大家纷纷在B站弹幕和朋友圈中抒发自己的感悟。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同学们感慨道,同济青年怀着同舟共济的情怀,用自己的汗水、热血与智慧铸就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抗疫之墙”。数学科学学院季佳蓓同学在聆听5位战“疫”青年的故事后,感动于他们对祖国的热爱、请战一线的果敢和坚守岗位的勇气,发出由衷赞叹:“战‘疫’天使逆行而上的样子真美!”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韩小珂同学表示,没有天生的英雄,在你看到和看不到的地方,都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向英雄致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同济大学战“疫”青年优秀事迹报告会举行,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相关推荐
- 学校召开二级党组织书记和党群系统职能部门负责人工作会议
- 校党委书记方守恩赴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调研,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 我校共同承办“环境与健康”院士沙龙,促进环境与健康学科融合发展
- 吴启迪教授在2020中国自动化大会上作主题报告,讲述“自动化的回顾、思考及愿景”
- 我校今年获批5项人文社科国家级重大项目立项
- 同济大学技术与未来研究院揭牌成立
- 马小峰团队研发出实用性区块链底层技术平台,“梧桐链”为凤凰筑巢
- 2019年度中国医院和医学院校科技量值发布,我校31个学科全部上榜
- 校党委书记方守恩开讲“中国道路”第一课,展示交通领域中国道路的实践与理论成果
- 进博会上,同济大学携手闻泰科技联合发布全球首例面向手机的室内北斗定位导航系统
- 同济教授及校友作为先进人物代表激情开讲爱国奋斗故事
- ?40余位同济大学校友企业家走进静安区
- 中国男子足球国家队主教练李铁走进《足球文化赏析与裁判法》云课堂,为同济学子上“足球思政课”
- “坚持,才能找出‘内奸’” ——结核菌感染致病机理发现记
- 同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会换届会议及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 同济大学马杰教授团队电容去离子除氯脱盐研究取得新进展
- 同济大学与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签约,携手加快建设奉贤新城
- “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颁奖,同济教授章明、客座教授庄慎榜上有名
- 同济大学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
- 同济大学召开校务委员会全体会议,就学校“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