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5天的2020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同济大学分营圆满落幕
8月17日至21日,“筑同心·扬济梦”2020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同济大学分营在我校举行。五天时间里,来自全国16个地区21所中学的218名师生云上“相聚”,体验了同济大学带来的科技盛宴。此次科学营同济分营以“薪火相传”“智能制造”“云上实验”“创作未来”“地球脉动”五个主题为线索,一共组织了7场专家讲座、6次云游参观、5场科学实验和5场朋辈交流,共同探索云上知识传递的新路径,为青少年营员们带来具有同济特色的前沿科技之旅。
多位专家分享科学前沿进展,展示学科发展前景
为了带给全国各地营员以全新的科学体验,同济分营为各位营员精心准备了16门精彩纷呈的专业课程,来自14个学院的名师大咖们在线讲解专业知识,向各位营员展示科学研究的前沿,共同见证同济为南极、深海贡献的智慧和力量。
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郝彤教授、乔刚副教授为营员们带来了南极科考分享课程,讲述了“南极上的中国红”——中国第36次南极科考经历。在这次经历中,同济遥感团队助力考察队确保快速打通“冰上之路”。来自安徽的蒋文楠营员在听完分享后不禁感叹:“科研人员让同济大学的旗帜,在南极冰雪世界中飘扬!”
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为营员们特地安排了“走进深海”系列活动,科普海洋科学知识。“蛟龙号”首位下潜科学家、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周怀阳教授讲述出海科考经历,他表示:“期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自然界感兴趣,对地球表面的大海感兴趣。”
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严长征讲解 “从建造到智造”,鼓励营员们将土木工程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中,运用科学知识带领传统学科走向未来。江苏省营员章和灵说:“本次讲座,让我更好得了解了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尹学锋教授围绕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向营员们展开具体介绍和实践演示,让同学们感受这些技术应用于实际生活的科技感与便捷性。
此外,科学营还有5G智慧虚拟现实、机器人世界等前沿科技畅想……在各学院老师的辛勤准备与悉心讲解下,各位营员在线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解读科学现象、实操精密仪器、展望学科未来。
寄送课程活动资源包,开展线下直播互动
同济分营历时四个多月筹划,有87名志愿者倾力参与,在分营启动前,全国各地的218名中学师生陆续在家收到了精心准备的同济分营课程活动资源包。资源包内含包括各类实验器材、特色纪念品、定制营服等同济分营专属物资,这些物资正是同济分营为各位营员打破时空限制、在云上凝聚在一起的催化剂,也成为各位营员在跟随课程享受知识盛宴的重要工具箱。同济分营有12门课程在线下实地直播开展互动,实现医学等各专业实验演示、机械臂实体搭建等联动环节,拓展营员云上体验。
分营课程中,营员们充分利用包裹中的木条、报纸、化学试剂等送达的实验物资,提升动手能力,走出传统课堂。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朱仲良教授为各位营员介绍“光”与“色”的概念,引导营员们在家开展神奇的光色实验。河南省营员范嘉仪表示:“纵观科学营的点滴,有太多令人难忘的片段。朱仲良老师的化学课参与感强。”
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沈海军教授带领营员们在线上共同参观了同济大学微小飞行器实验室,并介绍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风筝设计软件KITE modeler ,引导营员使用实验器材同步制作“盒式风筝”,化身手工达人。天津市营员单小骞说:“实验室里面的展品都是在校学生自己做出来的,这让我在惊异于同济师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更加感叹于大自然的创造力。”
此外,营员们还感受了“净水”实验带来的神奇,利用偏振片探索物理的奥秘,在手机上体验智慧虚拟现实的魅力……通过云上实验搭建知识传递的桥梁,改变了固化的课堂形象,“生动”“互动”带来“感动”,成为各位营员记忆最深的同济分营印象。
安排多场朋辈交流,学长学姐分享学习经验
科学营同济分营还为营员们安排了丰富的朋辈交流活动,邀请了我校不同专业的学长学姐分享学习与生活中的经验和心得。来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郭莎莎和王谈同学介绍了混凝土轻舟队和国创项目“无人机用超高能量密度锂硫电池研发”。海南省营员张宇彬说:“轻舟队向我们展示他们的优秀创新项目,我看了以后收获满满!以后要是有机会,我也想去尝试一下。”
同济大学大学生汽车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下属五大车队的学生代表向营员们介绍了车队历史、科技前沿、核心技术以及赛场经历,科普了汽车文化知识与创新实践最新成果。同济车队在国内和国际比赛中屡获佳绩,令营员们心生憧憬。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的黄毓潇同学介绍了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的整体概况与同济大学Super Power机器人战队的具体研究方向。随后的机器人模拟示范更是激发了营员们对于“机械设计”“机器人控制”“计算机视觉”等众多机器人相关技术学科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其动手亲身实践参与的愿望。来自新疆的营员玛热耶.阿卜拉感叹:“通过介绍我们了解了无人车和一些机器人,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太快了。我相信,我们这一代人将来一定会掌握更高的技术。”
各地营员在学长学姐的带领下完成了云游同济街景定向挑战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为期5天的2020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同济大学分营圆满落幕
相关推荐
-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④|十年磨出一把好剑
- “祖国在召唤,再苦也要去”——第36次南极科考队员郝彤、乔刚细述考察故事
- 校长陈杰等校领导分别出席各附属学校开学典礼
- 交通运输部来信感谢同济教师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体系建设作出的贡献
- 10名西藏日喀则先心病患儿在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重获新生
- 同济大学2021年学生军政训练总结大会举行
- 同济大学与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签约,合作建设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 上海中医药大学张黎声教授“云”端做客同济大学课程思政教师专题沙龙
- 学校召开本科招生工作2019年总结会暨2020年部署会
- 百年逐梦、立德树人, 上海高校党的建设理论研讨会在同济大学举行
- 数学科学学院举办“数学及其交叉科学研讨会”,探讨数学与人工智能及其他应用学科的交叉融合
- 梅雨过后晾晒忙 后勤社区中心为学子提供暖心服务
- “中国精神”大讲堂第五讲“西柏坡精神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线上线下开讲
- 第六届同济大学女教授联谊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三届同济大学优秀青年女教师联谊会会员大会召开
- 【周到上海】这个元宵节,他们在武汉战“疫”最前线:待春暖花开,武汉一定会特别美!
- 凝练大成果,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同济大学2019年教学成果奖评选结果揭晓
- 物理学院程茜团队发明“多模态光声分子成像和肿瘤诊断系统”,早期肿瘤诊断无创精准
- 中国高校极地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在同济举办
- 同济大学共青团工作总结会举行,表彰一批获奖单位和个人
- 《引领交通学科 镌刻时代印记》一书首发,讲述同济交通工程学科开拓者杨佩昆教授60余年学术生涯
新闻公告
-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同济大学战“疫”一周回望 03-16
- 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就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座谈交流 03-15
- 全国两会上的同济声音 03-12
- 校领导到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调研 03-11
- 同济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交流座谈会举行 03-09
- 同济速度!我们在一起 03-09
- 上海市纪委监委领导来校调研 03-07
高考招生
- 同济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2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同济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