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建设】推进“三大建设”,打造经济管理特色学科
编者按:
争取大项目、建设大团队、组建大平台,是学校探索并实践的特色科研发展道路。2015年以来,学校在科学研究方面通过推进“三大建设”,进一步激发了科研创新活力,使得我们的科研实力持续快速提升。现开设“三大建设”专题,聚焦各单位近五年来深入推进“三大建设”的进展。
近年来,岭南学院以“三个面向”为指导,结合学院经济管理学科的特点,积极推进“三大建设”,在打造特色学科、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举措
1、打造“计量经济与决策研究大平台”,促经济管理学科协同发展。
岭南学院院长陆军、平台负责人周先波教授在第四届广州计量高级研讨会上与专家交谈。
计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的基础性工具。经过二十多年的精心打造,岭南学院的计量经济学科已经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学科。2017年校级平台“计量经济与决策研究大平台”获准设立,平台负责人为周先波教授,主攻研究方向为计量经济学前沿理论研究,并设地方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评估、经济政策研究、数据科学与经济决策等三个应用方向,以解决人文社科重大理论和重大实践问题。该平台立足于应用经济学,贯通经济管理学科,为学院不同学科之间的协同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构建学院九大学科平台,培育大科研团队。
2018年上半年,学院启动设立学院学科平台建设项目,以此吸引学科人才。经教师申请,学术发展委员会讨论及投票表决,决定成立九大学科平台,并且配套相应的制度来规范学科平台经费的使用。
岭南学院九大学科平台
学院九大学科平台设立以来,在加强团队建设、举办学术会议、促进学术交流等方面表现活跃。2018年9月至2019年底,以平台名义发起和即将发起的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合计达18场。
3、鼓励资深教授牵头申报国家重大项目,推动大科研项目落地。
2017年学院出台了《关于对申报标志性重大项目的课题组进行奖励的办法》,鼓励资深教授积极牵头申报重大课题。学院每年组织4-5个科研团队申报国家社科重大项目。
2019年,陈平教授的“跨境资本流动与系统性金融风险——基于金融周期下全球资产组合调整的视角”和周开国教授的“政府与市场协同作用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研究”均获学校“三大建设”重要成果培育专项立项。
4、继续发挥中国转型与开放经济研究所作为省重点文科平台的作用,充分发挥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
作为省重点文科平台,研究所持续向国家机构、企事业提供咨询服务,协助解决各类重大实践问题。近几年来,研究所通过与相关省市发改委、省委宣传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了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
二、成效
1、校级平台“计量经济与决策研究大平台”建设成效优异。
“计量经济与决策研究大平台”在2016-2018年中山大学校级科研平台评比中获评优秀,评分第一。
第四届广州计量经济学高级研讨会合影
2017-2018年,“计量经济与决策研究大平台”负责人周先波教授以及团队成员在Econometric Theory、经济研究等国内外顶尖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成果喜人;获国家社科重大立项2项,分别为杨子晖教授的《基于结构性数据分析的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研究》(2017)和申曙光教授的《预防为主的大健康格局与健康中国建设研究》(2017);2017、2018年分别举办计量经济高级研讨会和宏观经济学研讨会各两场。该平台通过召开研讨会,聚焦国际学术前沿,与国内外学者进行广泛交流,有效提升了学院在计量经济与决策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和学科声誉。
2、保险精算科学研究跻身全球排名前列。
精算科学全球研究排名
2019年5月6日,内布拉斯加大学(UNL)商学院金融系的精算项目发布了精算科学与风险管理和保险的全球研究排名。中山大学在全球商学院保险精算科学研究排名位于全球前十,中国第一。此外,我校在Insurance: Mathematics and Economics (IME)2015-2019年的论文发表中位于全球商学院前五,中国第一。
岭南学院的金融学科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保险精算的研究方面特色鲜明,位居国内前列。学院向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保险专业人才,特别是保险精算人才。学院在90年代就设立了北美精算师考试中心,与多家国内外顶级的保险公司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
3、重大课题立项取得较大突破。
学院2017年鼓励重大课题申报政策出台后,2017、2018年重大课题立项取得了显著的提升,2017年国家社科重大有2项,2018年国家社科重大1项,专项1项。中共广东省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特地发函感谢徐现祥教授团队承担十九大专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所作的贡献。
4、高质量论文发表创历史新高。
2016-2018年,岭南学院高质量论文的发表每年上一个台阶,在中国大陆经济管理学院中名列前茅。尤其是2018年,中文一A类论文获得突破式增长,刷新岭南学院历史新高;国际高水平论文发表也大幅增长。
根据UTD官方网站的检索信息进行统计,中山大学2000-2018年在UT DALLAS期刊发表论文总数为30篇,在中国大陆高校中排第8。其中,岭南学院发表19篇。
5、社会服务稳步提升。
2016-2019年,岭南学院在社会服务方面稳步提升。申曙光教授的研究成果《引入社会力量,实现医保科学控费》于2016年9月8日刊登在《民生专报》。彭浩然副教授在“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专题研讨会”会议上的部分发言观点被《民生专报》2017年第2期收录。
6、人才培养获深造高校和用人单位高度认可。
岭南学院秉承“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育人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具有人文精神和全球视野的毕业生。2018年本科毕业生320人(不含往届生),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163人,占比51%;出国/境留学101人,进入全球排名前100大学的学生97人,占比96%,较2017年增长2.5%;就业同学就业率为100%,平均薪酬较2017年增长18%。这些数据反映出用人市场和全球顶尖大学对学院本科毕业生的高度认可。
学院将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和经验转化为教学成果。2017年,陆军教授主持的《经济管理专业全人教育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8年,周先波教授主持的《创建“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打造核心基础硬课: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与创新》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三、展望
1、继续加强“计量经济与决策研究大平台”的建设,力争在国家重大战略研究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恰逢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学院应继续加强“计量经济与决策研究大平台”的建设,结合地域优势,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区建设,力争在国家重大战略研究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2、以学院学科平台为依托引进师资,实现人才倍增。
截至2019年9月,岭南学院有专任教师101人,专职科研人员和博士后17人。2016-2018年,岭南学院以100人左右的师资规模,培养了青年长江学者2名,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2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名。学院已经建立起适宜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但要支持四个一级学科的发展,目前的师资规模远远不够。因此,学院学科平台要在吸引人才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助力实现人才倍增。
3、继续凝练学科优势,力争在2-3个研究方向做到优势突出、特色显著。
学院将依托学科平台,结合人才倍增计划,继续凝练学科优势,力争在2-3个研究方向做到优势突出、特色显著。学院目前拟加强大湾区保险和风险管理、跨境资本流动、人民币结算等领域的合作与研究,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三大建设】推进“三大建设”,打造经济管理特色学科
相关推荐
- 中山大学与云南省凤庆县召开定点扶贫工作推进视频会议
- 【春季会 ? 院长书记笔谈(一)】回归立德树人的大学根本——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谭安奎教授
- 【扶贫之路】初心不忘迎难上,上下同心再出发
- 2019广东经济学会年会暨岭南经济论坛在岭南学院召开
- 【主题教育?行动篇】学校常务副校长孙冬柏同志讲授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 我校党委中心组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暑期专题读书班集中学习研讨会议
- 我校举行国庆升旗仪式
- 【党史学习教育·行动篇】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展“专业凝梦、党史铸魂”主题党日活动
- 【榜样的力量】驰而不息抓党建 榜样力量引前行——记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
- 我校召开广州校区课程思政建设经验交流会
- 我校召开援多米尼克医疗队阶段总结暨中秋慰问座谈会
- 我校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
- 我校举行深圳校区建设推进会暨首栋建筑主体结构封顶仪式
- 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孙中山与梅屋庄吉》演讲会在我校举办
- 斯里兰卡教育资助委员会、卢胡纳大学一行来访我校
- 2018中山大学·清远 科技成果精准对接会成功举行
- 我校“卓越班”学子在广东省第五届“联盟杯”英语写作大赛中双获特等奖
- 同心共谋海洋事,携手再启新征程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第二批共建单位 签约仪式在珠海举行
- 高松校长与2021年下半年新任职中层正职领导干部开展集体履新廉政谈话
- 我校在荷兰举办首届中山大学海外青年学者论坛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珠海校区疫情防控专题工作会议 03-16
- 【中国科学报】辣椒摄入对血管钙化的保护机制获揭示 03-14
- 我校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03-14
高考招生
- 中山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