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工作会议?师生笔谈】树立“家国之大德”
博雅学院团学联主席 潘梓旸
今年学校春季工作会议主题为“人才培养,立德树人”,旨在凝聚广大师生的智慧和共识,形成强大合力,坚定不移地推进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奋力开创本科教育新局面,为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懈努力。作为大学生,我们对于“德”的话题并不陌生,从小接触的教育也一直离不开“德育”,然而重点在于,我们的身份已然与此前不同,如今,我们拥有更高水平的科学知识,正在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我想结合博雅学院的人才培养特色谈谈自己对“立德树人”的理解。
“德”是什么?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将其描述为:“德者,得也,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谓也。得之于心而守之不失,则终始惟一,而有日新之功矣。”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德”是一种“过程”,它并不是某个能够一蹴而就的静止的目标,而是不断“守护”的动态过程。这也就意味着,对“德”的理解不能简单变成一些固定的道德条目或者某种能力,拥有“德”不是一种对具体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而是人在确立某种信念之后始终如一地与之互动的状态。所以“立德树人”也就意味着“让学生们明白‘德’的真正含义,以践行德为终其一生的信念,并守之不失。”我想,这其中包含着三个过程,即信念的选择、信念与学习生活的结合、信念与实践的关系。
树立“家国之大德”
“立德树人”与此前小学至高中的“德育”最大的不同是,“德育”的目的是培养日常行为规范,而“立德树人”是指“家国之大德”,也就意味着对整个社会国家的认同和甘愿为之奉献自己的力量。中山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即有“家国情怀”与此对应。如何对“家国之大德”给予更高的重视是本科教育所应该着重关注的。博雅学院所教授的课程以中西经典文本精读研究为主,同学们在接受这些经典文本的过程中,对传统社会和传统道德有了更充分的理解,也逐渐形成了对家国社会“乡愁式的关怀”,无论是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气度还是宋儒“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精神,都能够启发我们对家国情怀的更深刻的认同。同时,西方经典哲学文本中关于“善恶”、“正义与非正义”的讨论,社会理论课程中对于社会秩序与社会进步的张力分析,对马克思等早期社会理论家文本的精读,都能够让我们从更理性和深刻的角度理解“家国之大德”的含义。博雅教育最核心的关注是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在经典文本的熏陶中逐渐培养起了问题意识,它能够激发我们对“家国之大德”与我们自己之间的关系的反思。我们在更多的阅读、思考之后能够以更纯粹的心灵去对待“家国之大德”,而“家国之大德”的树立本来就不应是功利性的,纯粹的心灵和精神气质才能更好地理解并认同它。博雅课程的设计恰恰为我们对“家国”拥有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提供了基础。今年学院学生党支部获得了“中山大学先进党支部”称号。“博雅教育走进中学”的党日活动也获得学校“最佳党日活动”称号。可以看出,博雅学院在课程设计上就为同学们立“家国之大德”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场域。
省察“日用而不思”
认识到“家国之大德”的重要性之后,还必须让每一名学生真正融于学习和生活。博雅学院团学联每年举办多项围绕中西古典文化而展开,如“酒神戏剧节”、“古典人文知识竞赛”、“古典文化月射箭比赛”等等,2018年学院成功举办了首届“艺以贯之——中山大学师生艺术作品展”,这些活动结合中西传统文化特色,能够引导同学们进一步思考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艺术价值与家国情怀的关系,也更能够在生活中培养对“德”的相关问题的正确态度。博雅学院无论是班委还是团委学生会的成员没有任何“现实”回馈,所有的工作都是自愿参加,无私又进一步创造了“纯粹”。这个“限制条件”不仅没有打消同学的积极性,反而学院的各项活动和工作都得到了同学们最真诚的认同和支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院内同学们自发举行读书小组、兴趣小组等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的活动,为学院内部良好的氛围做出自己的贡献。这种为集体和他人奉献的精神和行为,也促成了同学们对责任的担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的培养,这些是真正能够将“德”的理解融入现实学习生活的生动表现。与此同时,学院“青马讲座”和“团日大学习”活动也得到广大学生的好评。 “德”在不断被理解和反思,被运用和实践,所立之“德”也在潜移默化地被完成。
体悟社会实践
“家国之大德”不能仅仅依靠书本学习,还要在充分感受现实社会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体悟,有“日新之功”。博雅学院自建院以来,本科二年级会组织去江西婺源进行为期三周的“学农学工”社会实践活动,包括鞋厂做鞋、白石坑种地、服务敬老院等实践项目。我们能够在此之中充分感受工农劳作的不易,增进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加深对中国国情和社会现状的认识,从而培养博雅学子的家国情怀。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学子,如何面对社会,如何利用自己的知识服务社会不是通过学习某项专业技能得来的,最关键的是通过和社会的接触和互动而做到“学以致用”。只有最终服务于家国社会,才能够算得上是“德才兼备”。马克思说过:“哲学家们只是解释世界,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造世界”。只有在充分参与到社会家国的建设实践中才能真正领悟“德”,完成“德”,培养坚定的社会责任感,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博雅学院虽然是精英化的教学理念,但并不意味着某种“特殊”,除了学院自身的人才培养特色之外,同学们更要立志做道德的“精英”,坚守理想信念和道德原则,为推进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奋力开创学校本科教育新局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春季工作会议?师生笔谈】树立“家国之大德”
相关推荐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2020年度交流会举行
- 【春季会·学习篇】财务处传达学习学校2021年春季工作会议精神
- 【榜样的力量】不忘初心奉大爱,情系护理暖人心——记附属第一医院成守珍
- 【中大援疆故事】援疆医生张占文:蒙古汉子来援疆,黑白影像背后的绚丽色彩
- 陈春声书记带队赴云南调研考察定点扶贫及对口支援工作
- 【庆祝教师节】我校开展教师节走访慰问活动
- 严守安全底线,确保学校事业行稳致远——我校召开2019年全校实验室安全工作会议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弘扬井冈山精神 投身学校事业发展——我校青年骨干人才红色专题教育“井冈山班”学满归来
- 【党史学习教育·行动篇】附属第一医院学生妇产科党支部开展“我家乡的党史故事”演讲比赛
-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专题调研组来我校调研
- 【2019秋季会?笔谈篇(九)】求真务实、敢于创新,目的是“三个首先想到”——医科关于“三大建设”的一些思考
- 【聚焦深圳校区】深圳校区即将投入使用: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同向同行
- 【2019秋季会?笔谈篇(十五)】把人民的健康需求作为创新药物研究的根本动力——关于药学学科“三大建设”的思考
- 我校举办新入职科研人员国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培训会
- 【秋季会·学习篇】生命科学学院传达学习2020年学校秋季工作会议精神
- 【党史学习教育·行动篇】附属第三医院党委书记吴京洪为研究生代表上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 我校在“广东医生战疫情”系列主题活动中获得多个奖项
- 【党史学习教育】我校举行“我看建党百年新成就”座谈会
- 【春季工作会议?师生笔谈】授哲思于精微,立品德于胸膛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珠海校区疫情防控专题工作会议 03-16
- 【中国科学报】辣椒摄入对血管钙化的保护机制获揭示 03-14
- 我校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03-14
高考招生
- 中山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