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融合】致力培养商科专业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编者按:近年来,学校围绕“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五个融合”为特征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德育与智育、学科与专业、科研与教学、本科生培养与研究生培养、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融合,系统梳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提升人才培养体系的科学性、完备性和竞争性,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我们特开设此专栏,旨在更好地展现学校各单位近年来推动“五个融合”的特色举措,以期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管理学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学校“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推动“五个融合”,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商科专业人才。
德育与智育融合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学院党委将课程思政作为党委的首要工作任务,由教师党支部牵头,推动教研室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建立课程思政全员集体研讨的长效机制,充分挖掘工商管理学科的课程思政元素,积极将思想价值融入知识体系。学院已建设3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正努力推进6门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
促进专业思政教育。学院连续26年举办“百歌颂中华”系列活动,持续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每年举办2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修班和4期红色主题教育培训班,开展“院长书记思政第一课”、讲党课等系列活动,强化学生的党性教育;开展校企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访企业、走自信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把人才培养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政策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暑期“三下乡”
发挥党支部的统领作用。学院依托教师党支部,积极发挥教研室的作用,整合统筹课程思政的资源,结合不同专业、方向的特点,着力打造精品课程思政,努力提升教研水平,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要求每个教研室至少建设一门课程思政示范课。
学科与专业融合
强化学科支撑,重视专业办学。学院把原有八个专业整合为工商管理和会计学两个专业,整合学院资源加大对专业的投入力度。同时结合新科学新技术的发展,增加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方面的课程,增强专业培养的时代性,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依托学科发展,优化课程体系设计。学院优化各类课程比重结构,调整专必、公必课程的比重;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调整学年分布,把课程学年分布更为合理;不断完善教学大纲,增加数学类、计算机编程课程等内容,增加基础难度,凸显专业特色。
依托一流学科打造一流专业。学院依托工商管理A+学科的优势,积极参与教育部专业认证和第三方外部评估。目前工商管理、会计学两个专业均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彰显学院专业建设成效。
发挥学科优势,优化拔尖人才培养。学院积极发挥学科优势,重视优化拔尖人才的培养,积极推动科研小助手“火箭计划”,加强专业教师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夯实学生科研基础,提升学生科研素养和能力。
统筹教研室建设和学科建设。学院组建六个教研室和六大科研团队,由学科领头人和高水平教授担任带头人。鼓励学科带头人负责学科课程的建设,促进教研室和学科建设的融合,激发基层教学组织活力。
科研与教学融合
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学院全面推动教授上讲台为本科生授课,同时举行基础训练营等活动,邀请知名教授给本科生讲解经典著作。积极发挥全程学业导师的教书育人作用。秉承“以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育人理念,构建校内与校外、专业教师与党政管理人员相结合的“全员育人”格局。
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学院成立陈瑞球案例研究中心,组织教师结合科研进行企业调研,开发本土教学案例建设,并为教师购买教学案例数据库,将最新的企业管理案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将《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等学术训练课融进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加强学生基础训练。
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教材资源。学院积极鼓励和支持专业老师编写专业教材。近年来,学院教师编写出版的《创新创业学》《信息经济学》《管理会计学》等教材,把创新成果转化为教材资源,发挥教材育人作用。
科学研究方法转化为教学手段。学院一直推进小组研讨、小组展示等教学活动,锻炼学生学术思维;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推进《创新创业基础》《物流管理》等在线课程建设。
建立学生参与科研训练项目制度。学院认真推行全程学业导师制度、科研小助手“火箭计划”,调动专业老师的积极性,带动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鼓励支持专业老师指导学生参与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提升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
第一届本科生论文大赛
本科生培养与研究生培养融合
积极推进本硕博一体化课程设计。学院实施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把本硕课程统一按学校要求进行编码,在本科高年级阶段设置研究生课程供学生选修,保证人才培养的前沿性和一贯性,引导学有余力的本科生修读一定学分研究生课程。
鼓励学生深造,推进学业辅导。学院积极推进学业辅导,为本科生设立了基础-拓宽-提升-飞跃的发展规划,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升学深造,不断提升自我。目前学院本科毕业生选择升学深造率意愿达到80%。
营造本科生-研究生贯通培养的浓厚氛围。学院努力营造“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优良校风学风,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升学深造,贯通本科-研究生的培养周期。学院建立了详细的信息台账,对升学深造学生进行精准识别、精准辅导。同时有针对性举行保研、考研、出国升学经验分享会,举行考研模拟夏令营的方式,积极为学生的升学深造创造有利条件。
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融合
紧扣第一课堂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学院积极推动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融合。积极发挥学生组织、社团的作用,举行百歌颂中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修班、学术训练营、黄埔杯案例大赛等多种思想教育类和学术发展类活动,学生参与活动的比例达到了60%。
百歌颂中华合影
百歌颂中华节目照
积极推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工作队伍联动配合。学院组建党政专职辅导员与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相结合的辅导员专业队伍。建立学术主任、班主任、学业导师三位一体的共育培养模式,形成学生工作最强合力,推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建立健全就业与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学院设置专门工作岗位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好毕业生工作毕业方案,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升学指导;定期收集毕业生发展动向数据,积极开展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同时收集用人单位意见反馈,及时补充到人才培养的体系中。近年来,学院用人单位满意度高达98%,显示了社会对管理学院人才培养的高度认可。
以第二课堂为抓手推动五育融合贯通。学院以第二课堂为抓手,开展“新青年计划”“成长计划”“体育人计划”“博雅计划”“实践计划”五大计划,分别侧重从思想价值引领、专业学习、强身健体、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五个方面强化培养学生,积极推动五育融合贯通。
文稿终审:管理学院 谢曼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五个融合】致力培养商科专业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关推荐
- 深入联系基层,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主题教育·行动篇】中山眼科中心:群策群力防风险,真抓真改保安全
- 区校共建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工作推进会暨中山大学第八临床学院挂牌仪式举行
- 中山大学?南昌市校市科技成果转化精准对接会在南昌
- 【2019毕业巡礼】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2019年学位授予仪式圆满举行
- 【主题教育 ? 行动篇】我校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支部书记培训
- 赤心追梦 铸魂丹霞
- 【榜样的力量】言传身教,旗帜鲜明,宣传法治正能量——记法学院优秀党员聂立泽
- 【我们众志成城】中山大学各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医护人员在抗疫中的感受和体会
- 我校附属一院微电影《和你在一起》获广东医生微电影大赛特等奖
- 【党史学习教育·行动篇】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坚持党建引领,用好红色资源
- 【聚焦党支部建设】中山大学打造“情景教学+A.I.党建助手”新模式
- 【聚焦研究生教育】强化责任、坚守学术精神,自觉做好研究生教育培养
- 中山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医学联合论坛(神经科学)成功举办
- 【思政第一课】中国共产党永远是革命的政党:从百年党史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
- 海洋科学学院师生通过视频连线走进“中山大学”号实验室
- 建设一支爱党爱国、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中山大学2021年秋季工作会议纪实
- 孙逸仙纪念医院与阳西县人民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
-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2020年国际金融论坛在我校举办
- 我校组织收看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珠海校区疫情防控专题工作会议 03-16
- 【中国科学报】辣椒摄入对血管钙化的保护机制获揭示 03-14
- 我校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03-14
高考招生
- 中山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