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学院师生通过视频连线走进“中山大学”号实验室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林奇琦)6月29日,海洋科学学院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办专题座谈会,围绕“中山大学”号交付后如何利用科考船开展科研和实习展开热烈讨论,会议特邀“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设备总监杨日魁在科考船上现场连线详细介绍科考与实验室设计。学院近50名师生参加座谈会。
杨日魁工程师于2016年8月开始参与“中山大学”号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2017年6月起从海洋科学学院借调至科考船建设指挥部,担任科考船设备总监。
通过网络连线,杨日魁与南方海洋实验室(珠海)李健乐助理工程师带领学院师生走进“中山大学”号,以样品流和信息流为主线,为学院师生详细介绍了科考船甲板面、实验室的科考能力布局设计,突出了“中山大学”号可扩展的科考能力的规划思想。“中山大学”号设计理念超前,搭载了大批先进科考仪器设备和操控支撑系统,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各类实验室,具备满足各海洋学科科考作业和分析的的科考能力,让在座师生惊叹不已,大家对未来乘坐“中山大学”号开展深海远洋科考充满期待。
杨日魁(左二)与南方海洋实验室(珠海)李健乐(左一)、常景龙(右二)、鞠家辉(右一)在“中山大学”号上工作
(来源:海洋科学学院)
学院师生通过视频连线走进“中山大学”号实验室
(来源:海洋科学学院)
杨日魁与李健乐在“中山大学”号上通过网络连线与学院师生开展座谈
(来源:海洋科学学院)
学院师生热议“中山大学”号交付,畅谈深海远洋科考实习
科考船建设是国家、学校的大工程,作为个人,能参与这么大的项目,我感到十分荣幸。科考船建设涉及成百上千类船舶设备技术,以及复杂的多学科的科考需求。为了更好地完成国家和学校赋予我的使命,我大量阅读各种技术书籍、规范和设备资料,经常找各类专家、前辈讨教,广泛开展技术调研工作,不断完善和优化科考船的需求理念和方案,在此过程中我充分体会到国家掌握核心先进技术的重要性。期望未来我国能制造出从动力系统到科考设备纯国产化的科考船。从初步设计到科考船正式交付,这个过程虽然辛苦但十分充实且有意义,我校科考船能从无到有,我的内心无比激动和兴奋。我们终于可以自豪地喊,深蓝海洋,我们来了!
——“中山大学”号设备总监杨日魁工程师
“中山大学”号综合科考实习船的交付令人感到非常振奋,今天听了杨日魁工程师在船上的现场实景介绍,了解到科考船配置的齐全,满足和超出了我们的期望,可以使我们的科研工作从近海到深远海,期待我们的学生能乘坐“中山大学”号走向开阔海洋,成长为能经风浪、出成果的海洋科学家。
——刘岚教授
今天听了杨日魁工程师对“中山大学”号的介绍以后,我感触很深,这标志着中山大学海洋学科的发展将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我也感受到,科考船的成功建成,表现出我国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和船舶工业的蓬勃发展。在未来的科学考察过程中需要材料和器件以及维修方面的持续支撑,这将有助于海洋材料化学在光电材料和器件方面的研究。另外,通过对海洋的考察,可以获得海洋资源的一手样品材料,可以极大地推进海洋材料化学的研究。海洋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希望在“中山大学”号的支持下,我校各学科、各研究小组能密切配合,优势互补,充分有效利用科考时间和资源,同心协力,获得大成果。
——吴明娒教授
“中山大学”号是我国目前最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船上的设施和仪器配备之全面,性能之先进,让我十分惊喜。“中山大学”号堪称海上移动实验室,她包含仪器准备、仪器调试、温控实验室、样品处理区、地震作业区、洁净实验室、数据处理室等众多实验室,涵盖了海洋科学从取样、样品处理、分析、数据处理等实验过程的全链条,对我校海洋科学相关学科的海上科考能力具有重要提升作用。“中山大学”号对于我校海洋技术的研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船上配备了设备调试、水下通信、水下目标定位等关键试验辅助设备,有力支持海洋装备海上试验任务的开展,对海洋技术相关研究小组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价值。
——王天霖教授
对于海洋生物方向的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来说,海洋科考尤为重要。“中山大学”号装备大批先进科考仪器设备和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生物实验室,能确保重要生物样品的顺利获取、前处理、检测分析和数据处理,这对海洋生物尤其是深海生物研究至关重要。除此之外,深海远洋科考为培养人才提供了独特的途径,为研究生们提供了宝贵的海上观测机会,其独特体验将使学生们深刻地体会到海洋科学的广阔学科魅力,从而也让学子们更积极地投身到相关的科学研究当中。
——卢建国副教授
“中山大学”号交付了,自此中山大学“面向深海、深空、深地、深蓝”的发展方向又迈进了一大步。有了这艘大船之后,我校师生将有更多的机会走出近海,驶向深蓝,深耕远洋。“中山大学”号先进的科考仪器设备和出色的续航能力,必将助推我校海洋科学相关领域取得突破性的学术进展,增加对全球海洋的科考探索。希望海洋科学学院的师生,能抓住这样的历史机遇,用好这艘科研利器,登大船,去远方,为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和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
——博士后李亚丽
在得知“中山大学”号正式完成交付时,我的内心无比激动。作为中山大学的学生,这艘国内最大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能以母校的名字来命名,我感到无比的骄傲自豪。在当前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背景下,“中山大学”号无疑是我们海洋科研工作者手中最强有力的科研“武器”。作为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的一名研究生,伴随自豪感而来的还有深深的责任感。如今,这把无坚不摧的“武器”已经交付到我们手中,我们海洋科学学院的学生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投入到科研实践工作中去,为国家海洋事业的建设贡献我们的力量。
——2019级物理海洋学硕士生陈图乙
6月26日,我国目前最大排水量海洋科考船“中山大学”号正式交付,是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发展里程碑事件,也是我国海洋强国建设发展的重要进展。海洋强国建设需要培养海洋人才,培养海洋人才需要相关海洋平台,海洋平台的建设又是国家综合的实力体现。“中山大学”号科考船的正式交付是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正循环、正反馈的象征,也是我们中山大学海洋学子迅速成长的机遇。目前而言,海洋人才出海的机会是难得的,海洋学子出海的机会更是难得,“中山大学”号科考船的交付为中山大学海洋学子出海科考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弥补了众多海洋学子深耕海洋却未亲自探索海洋的遗憾。我辈海洋学子当紧握机遇,深耕海洋、亲历海洋,为强国建设奋勇争先。
从小舢板船到“中山大学”号科考船,从西沙开始再到西沙去,是中山大学海洋科考发展艰辛历程和里程碑的纪念,也是对前辈的致敬。“中山大学”号科考船的交付,不是起点更不是终点,而是跳跃点,中山大学海洋学科发展争先指日可待,海洋强国建设终将实现!
——2019级海洋地质硕士生罗坤文
登大船去远方,扬帆起航,逐梦深蓝。
作为中大海科人,我为“中山大学”号的完成交付感到十分自豪与骄傲:属于我们的大船终于来了,属于我们的海洋科考时代终于来了!
每位海洋学子都会有一个海洋梦。相信国之重器“中山大学”号拥有的创新、先进且完备的海洋综合科考条件,定会让海洋梦开出绚丽之花。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让我们乘梦想之舟,掬一捧深蓝,去更深的海、更远的洋,成就更美好的海洋强国梦!
——2018级海洋化学硕士生吴政儿
文稿终审:海洋科学学院 李春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海洋科学学院师生通过视频连线走进“中山大学”号实验室
相关推荐
- 我们的2019(十二)
- 【庆祝教师节】我校开展教师节走访慰问活动
- 我校召开会议部署2021年春季学期开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 【我们众志成城】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综合防控、全面战疫
- 中山眼科中心举行中美眼科研究合作高峰论坛
- 我校机关党委联合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博雅学院党总支组织开展红色教育培训
- 我校中山眼科中心吴乐正教授当选为亚非眼科学会主席
- 【党史学习教育?学习篇】附属第三医院:学党史、悟思想,在传承红色精神中凝聚奋进力量
- 【党史学习教育·行动篇】交流心得共提升 联系实际谋发展
- 我校举办2019年本科教学工作培训会
- 附属第八医院首颁“从医30年医师成就奖”
- 【聚焦春季工作会议】岭南学院召开全院教职工大会传达学习 学校2020年春季工作会议精神
- 我校学子在全国高校网安联赛总决赛中喜获佳绩
- 【榜样的力量】既立凌云志,也成文武艺——记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卜熙
- 【我们众志成城】中山大学党委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为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捐款
- 我校教师发展中心举办教学督导珠海校区集中听课活动
- 中山大学举行土木工程学科群实践育人平台建设与示范视频研讨会
- “科学抗癌,预防先行”——第25届广东省肿瘤防治宣传周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拉开序幕
- 广东9名专家入选“荣耀医者” 我校占2席
- 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2018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顺利召开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珠海校区疫情防控专题工作会议 03-16
- 【中国科学报】辣椒摄入对血管钙化的保护机制获揭示 03-14
- 我校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03-14
高考招生
- 中山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