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全面助力“四新”建设,构筑高质量服务体系
中大新闻网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指明坐标方位,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教育部提出要认真领会和深入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抓好“四个质量”(根本质量、整体质量、成熟质量、服务质量),加强“四新”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通过六个“一流”(建设一流本科、做强一流专业、推出一流课程、打造一流师资、实施一流质保、培养一流人才)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
学校2020年秋季工作会议以“十四五”规划为主题,罗俊校长作题为《明确新目标,把握新机遇,开启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的大会主题报告,报告中提出,加强塑造卓越大学文化是编制学校“十四五”规划的主要原则之一,对学科建设提出“保五争先,引领方向”的新要求。
文献与文化遗产管理部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会精神和学校秋季工作会议精神,在全面总结“十三五”期间取得的进步和成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校新时期发展内涵和要求,明确未来五年的目标和发展路径,认真编制《文献与文化遗产管理部“十四五”规划》,提出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校史馆)的发展目标与路径。
“十三五”时期成果
文献与文化遗产管理部党委会于2020年3月成立后,落实党的全面领导,扎实推进组织建设、思想引领、议事决策、建章立制、党风廉政、统一战线等工作,以党建促三馆事业发展,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深圳校区图书馆建设、校史陈列馆建设等中心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管统筹”的作用。党支部书记均由部门负责人担任,加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委指导文管部分工会成立,团结群众凝聚人心;开通文管部公众号、建立官网,党务公开,宣传先进,树育典型。在2020年七一表彰中,文管部获中山大学“最佳党日活动”“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女教职工文明岗”等多项荣誉,两个“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在学校“双创”中期评审中取得好成绩。
图书馆篇
“十三五”期间,图书馆馆藏总量超过900万册(件),数据库累计1084个,数字资源总量超过600TB,信息资源保障水平已进入国内大学图书馆前列。根据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需要,图书馆推进特色文献建设,截至2020年购置徽州文书总量达至39万余件;同时启动徽州文书数字人文图书馆建设项目,完成32万件90万页文书数字化。图书馆现有馆舍总面积11万余平方米,待2021年底深圳校区图书馆落成后,馆舍面积将达至18万平方米,居全国前列。深圳校区图书馆教学阅览区于2020年8月24日正式投入使用,上架图书30余万册,中外文报刊1500种。智慧图书馆已启动建设,通过RFID技术实现全面智能化管理,提供高效与便捷服务。此外,图书馆全面开展古籍、碑帖、民国期刊等特藏文献的整理与揭示,出版《清代版刻图录?初编》《中山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图录》《民间历史文献整理概论》等重要成果。近年来,图书馆组织主办两届“中文古籍整理与特藏文献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一次“数字人文与东亚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国际学术研讨会;组织开展“全国图书馆史志编纂研讨会”“纪念毛晋诞辰420周年暨2019年图书馆史志编纂学术研讨会”等全国学术会议;积极承担国际、国内图书馆联盟义务与职责,目前是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会员机构、环太平洋学术图书馆联盟(PRRLA)成员馆,是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和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也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华南地区中心、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华南区域中心。
深圳校区图书馆教学阅览区开放仪式(来源:图书馆)
文献整理重要成果(来源:图书馆)
档案馆篇
“十三五”期间,档案馆接收常规档案9万余卷23万余件,征集70多位名人、校友档案共计7000多件,实物档案1300多件,历史档案800多件,声像档案约3500GB。馆藏档案利用共计24918人次,46520卷次,复制档案442,307页。近年,档案馆加强档案管理系统及原生电子文件归档系统建设,开展馆藏档案抢救修复及档案数字化工作,抢救性修复档案共计161182张,截至2020年,馆藏档案数字化率超过70%。此外,档案馆加强库基础设施建设,东校园档案库房全部完成密集架改造,实现24小时恒温恒湿、全方位视频监控;充分发掘馆藏资源,完成《红楼叠影—中山大学近代建筑群的人文解读》《抗战烽火中的中山大学》《不忘初心不负流年——中山大学77、78级校友入学四十周年展览纪念册》《江静波教授百年诞辰纪念册》《端木正教授百年诞辰纪念图传》等编研项目;参与并支持抗战时期粤北地区中山大学办学旧址活化利用等广东文化强省及地方文化扶贫工作;结合校庆、国际档案日等面向师生举办档案文化展览,宣传学校历史文化,充分发挥档案育人文化功能。2018年,档案馆荣获广东省档案局2014-2018年度评估优秀;2020年,荣获广东省高校档案工作协会先进集体。
《端木正教授百年诞辰纪念图传》首发仪式及档案捐赠仪式(来源:档案馆)
不忘初心 不负流年——中山大学77、78级校友入学四十周年展览(来源:档案馆)
博物馆篇
2018年7月博物馆(校史馆)成立以来,重点开展校史研究与展陈、博物馆规划建设、藏品征集、信息化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工作,完成校史陈展大纲的编撰。自2019年8月30日校史陈列馆建成开馆以来,共接待师生、校友及社会各界参观近1.8万人次。博物馆建设依托三校区五校园的办学格局,统筹完成南校园博物馆功能需求论证,并配合博物馆土建工程顺利奠基开工。校史等相关藏品征集工作卓有成效,共征集藏品近3600件。组织完成全校报废资产逾8万件严格筛选,有重点地留存体现学校发展和文化传承的相关物品。初步构建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管理体系,完成藏品综合管理系统、参观预约系统及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的建设,智慧博物馆建设取得初步进展。
校史陈列馆(来源:博物馆)
南校园博物馆奠基开工(来源:博物馆)
“十四五”规划任重道远
主题: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以服务教学科研为核心任务,在德育与智育、科研与教学、第二课堂等方面充分发挥三馆的育人作用,助力完善“五个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主线: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这条主线,按三校区五校园的学科布局,着力建设高质量的资源体系、服务体系、文化空间和文化育人体系。
目标:围绕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资源保障体系,以改革创新为驱动,着力提升服务效能,全面支持学校的教学科研,深入加强校史教育,传承大学历史文化,建设世界一流的图书馆、博物馆(校史馆)、档案馆。
“十四五”已开启,文献与文化遗产管理部将围绕“十四五”规划,明确新目标,把握新机遇,建设高质量知识资源保障体系、高效能的智慧化服务体系、一流的现代化大学文化空间、数量充足高素养的专业人才队伍、特色鲜明的百年校史育人体系。
文稿终审:文献与文化遗产管理部 何文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十四五”规划】全面助力“四新”建设,构筑高质量服务体系
相关推荐
- 我校举办第四期校情通报会
- 我校举行2020年春季党政管理人员培训
- 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何俊志常务副院长等3人出席六部门联合举行的国庆招待会
- 中央决定 高松同志任中山大学校长
- 【党史学习教育】机关党委举行党史学习教育第二专题学习报告会
- 肿瘤防治中心看望慰问抗战老战士老同志
- 我校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获得第三个五年资质认可
- 中山大学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高端论坛举行
- 2020年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纪检监察联席会议召开
- 【春季会·学习篇】中国语言文学系传达学习学校2021年春季会议精神
- 2019-2023广东省本科高校金融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岭南学院召开
- 中大代表队勇夺全国高校数据驱动创新研究大赛一等奖
- 航空气象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签署暨粤港澳大湾区航空气象联合研究院筹备启动会举行
- 【2021年春季会】加快推进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聚焦2021年春季工作会议专题报告(一)
- 附属第一医院走访慰问抗战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干部
- “阿者科计划”入选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
- 【“十四五”规划】同心共铸深蓝梦,砥砺前行再扬帆
- 我校甲组运动队在省大运会集体项目中取得骄人战绩
- 加强劳动教育 锻造时代新人——中大农学院举办“一分田”劳动教育交流会
- 我校第一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举行开题报告会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珠海校区疫情防控专题工作会议 03-16
- 【中国科学报】辣椒摄入对血管钙化的保护机制获揭示 03-14
- 我校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03-14
高考招生
- 中山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