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回顾】心系患者,守护生命——肿瘤防治中心创建国际一流
新闻网讯 “十三五”期间,肿瘤防治中心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世界一流肿瘤防治中心的建设。
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中心确立了“三最一流”(国内专科布局最全、服务规模最大、诊疗水平最高,综合实力国际一流)的发展目标指引事业发展,学科实力显著增强,医疗服务规模、诊疗水平大幅提升。
医疗是基础
中心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年门诊量、住院量、手术量等以年平均12.5%的速度增长,稳居全国肿瘤专科医院第一梯队;大力发展AI辅助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微创治疗,探索诊疗新技术、新方案,常见多发癌种5年生存率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综合实力稳居国内肿瘤专科医院前三位。牵头组建覆盖14省60余家医院的国内规模最大肿瘤专科联盟,并借助5G+智慧医疗大幅提升医疗服务辐射力。中心获批建设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
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来源:肿瘤防治中心)
泛中南地区肿瘤专科联盟成立(来源:肿瘤防治中心)
科研是龙头
中心以“三个面向”为导向,改革科研管理机制,推进“三大建设”,坚持瞄方向、搭平台、树人才、促研究,科研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面向学术前沿,以“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从解决临床问题入手进行科学研究探索,优势癌种产生了系列基础研究成果;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依托临床新药研究平台,研发精准放射治疗技术和精准药物治疗技术,开展高质量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不断改写国际指南并推进全球推广应用;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医工结合为切入点推动医学人工智能、大数据及医疗装备的产业发展,解决常见恶性肿瘤的筛查、诊断以及治疗中的关键临床问题,促进诊治能力提升。以华南地区高发恶性肿瘤防治为目标,完善学科布局,整合研究方向。
2016年至今,中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304项,获批准重点及人才项目10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项。科研成果发表在业界公认的国际顶级科技期刊,实现了NEJM、JAMA、LANCET、BMJ四大医学期刊的全覆盖。在NCCN引用中国大陆学者成果排名榜上,中心位列国内医疗机构首位;在个人研究成果榜单上,前四名均来自中心。2019年的Nature Index自然指数榜单中,中心居国际癌症中心第5,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省部共建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获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徐瑞华教授入选 “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017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来源:肿瘤防治中心)
人才是宝库
在人才培养方面,推进“5个5工程”,重点引进海外高层次杰出青年人才和高端研究团队,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百人计划(含转聘)20名,构建展翅、腾飞、领航“三大计划十二大举措”的全周期立体式培养体系,新增“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名、国家杰青1名,南粤百杰4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及优青5名。
马骏教授与孙颖教授团队牵头的鼻咽癌专题研讨于国际顶级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来源:肿瘤防治中心)
教学是纽带?
强化学风建设,增加对导师履行“立德树人”职责的考核内容,实现师德师风建设全面覆盖教师队伍;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显著增强,现有硕导228名(比2015年增长1倍),博导157名(比2015年增长1.2倍);新增“特种医学”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导师实现倍增,专职科研人员倍增;修订出版2本国家级规划教材,获批首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立了“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近三年学员结业当年考核通过率100%。研究生毕业论文国家抽查合格率100%;硕士升学深造率达47%。
中心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来源:肿瘤防治中心)
展望“十四五”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下一个五年的谋划之年,展望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公立医院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与动能。三院区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为中心事业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诊疗水平的提升插上翅膀。作为国家肿瘤防治的排头兵,肿瘤防治中心将继续弘扬团结和谐、开拓创新、爱院如家的文化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加强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关的战略要求,围绕“创建国际一流肿瘤中心”的目标,建设国家级医学科研平台,加强人才引进及培养力度,打造世界一流研究团队,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任务,快速提升中心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促进学校“双一流”建设,为世界肿瘤防治做出中国贡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十三五”回顾】心系患者,守护生命——肿瘤防治中心创建国际一流
相关推荐
- 我校举办“基于沃尔巴克氏体技术控制登革热和疟疾国际研讨会”
- 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吴晓军一行来访我校
- 【学科·专业】学与知同行,艺与道共进
- 【春季会·笔谈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多措并举推动“管理育人”更上新台阶
- 【党史学习教育·行动篇】大气科学学院:学党史、守初心、谱新篇
- 【聚焦深圳校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梦想起航的地方
- 教育部党史学习教育高校第九指导组来我校调研指导
- 我校“中澳创新型旅游人才培养合作项目”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
- 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何俊志常务副院长等3人出席六部门联合举行的国庆招待会
- 【主题教育?行动篇】抓住“改”字,将“改”贯穿始终
- 你好,珠海校区!国际关系学院2020级本科生顺利迁入珠海校区
- 【2019秋季会?笔谈篇(二十九)】落实“三大建设” 砥砺初心使命
- 我校首期附属医院干部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结业
- 我校完成定点帮扶挂职干部到期轮换 压茬推进服务乡村振兴工作
- 【聚焦研究生教育】校工会传达学习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 【主题教育·行动篇】中山眼科中心:群策群力防风险,真抓真改保安全
- 我校召开第四届女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 【庆祝建党百年】图书馆举办“红色记忆——中山大学图书馆藏红色文献展”
- 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姚麟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 中山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医学联合论坛(神经科学)成功举办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珠海校区疫情防控专题工作会议 03-16
- 【中国科学报】辣椒摄入对血管钙化的保护机制获揭示 03-14
- 我校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03-14
高考招生
- 中山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