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群英谱】附属第一医院护理专家成守珍:三度请缨奔赴武汉前线
编者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校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我校附属第一医院重症救治医疗队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我校10位同志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为此,我们推出“战‘疫’英雄”专栏,讲述白衣天使们救死扶伤的故事。让我们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致敬!
“你们觉得只是应该做的,对我来说却恩重如山。虽然看不到你们的面容,但是我能感受到你们火热的心。”见到前来查房的医护人员,患者熊先生激动地说。
护理部主任成守珍
距离我校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成守珍以及她的同事们2月7日抵达武汉,已过去一个多月。
附属第一医院131人医疗队接管了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西院(以下简称“协和西院”)的两个病区,所接收的大部分患者为重型和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目前多名重症患者经过治疗,恢复良好。
三度请缨,护理权威赴武汉
“其实没有多想,我是主任就应该冲锋在前。同时,呼吸重症护理又是我的专业,在这个时候就应该发挥专业所长。”从业39年,成守珍现为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同时担任中华护理学会呼吸护理专业委员会主委、广东省护理学会理事长、广东省护理学会危重症护理专委会主委暨护理质控中心主任。为了这次武汉之行,她先后三次向组织请缨。
1月24日,附属第一医院接到任务要派员前往武汉,成守珍第一时间报名。不久后,第二批次又开始报名,成守珍也填写下自己的名字。
2月6日晚,附属第一医院召开党委会,通知马上要征集新一批医疗队伍第二天出征武汉。成守珍第三次请缨驰援前线,这次终于获批。她被任命为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医疗总队临时党总支书记,与队长朱庆棠带领131名队员作为附属第一医院第三批医疗队入鄂支援。
在这131人中,护理人员占100名。队员们平均年龄33岁,最小的只有23岁,而“60后”的成守珍作为年龄最大的队员,已经58岁。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我以这支护理团队为傲。”成守珍把这一个多月的经历分为三个“10天”来做总结。
第一个“10天”,“救援、救命、救急”是他们的主要状态。大家齐心协力把协和西院的普通病房改造为接收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传染病房。他们在短短一天内组建起两个病区,并很快收满了100名重症患者。
成守珍(左一)与团队成功为患者气管插管和胃管插管
第二个“10天”,随着各种医疗物资逐步备齐,医疗队的救治护理从基本生命支持转向高级生命支持。“武汉协和医院只有一个ICU病区,病区仅有20张床位,难以满足重症患者救治需求,而普通病房设施简单,无法为重症患者提供必要的支持。”附属第一医院医疗队队长朱庆棠说。
为降低危重症死亡率,医疗队因地制宜,在普通病房里硬是搭建出简版“ICU”。随着“高级生命支持单元”设备的投入使用,医疗队又迅速开展了气管插管、血液滤过以及俯卧位通气等多项技术。
而在第三个“10天”,成守珍与团队已着手进行阶段性总结,梳理出各类经验指南、流程规范等,并把这些宝贵经验分享给更多的医护人员参考。同时,她还与护士长及组长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对可能出现的人员暴露或紧急状况制定预案,做到万无一失。
用心护理,关键操作一次到位
3月7日中午,穿戴上三级防护,成守珍和朱庆棠走进协和西院6楼东病区查房,并给每一位患者送上爱心小卡片。附属第一医院大后方特别赶制了这些爱心卡片。她还专程为病区带去音响,可以播放音乐舒缓病情绪。
在武汉,成守珍、附属第一医院主任护师李智英、黄天雯、彭淑辉等组成的护理团队,与朱庆棠、副主任医师罗益锋等延续在院本部的传统,进行联合查房。
成守珍在病床旁救治患者
成守珍表示,病房里收治的不少是急危重症患者,有些患者是多器官功能衰竭,不仅要用呼吸机支持,还要用到CRRT(连续肾脏替代疗法),可能还有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
“部分危重患者有各种并发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护士要时刻留意患者情况,因为器官的忽然一个变化可能都是致命的。”成守珍说。身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多层手套,护目镜被雾气挡住等,医护人员要克服这些重重困难,进行气管插管术、有创呼吸机通气、深静脉穿刺插管(CVC)、胃管置入等操作。
越是关键时刻,越能考验护理技能是否过硬。成守珍率领的护理团队总能一气呵成、一次到位。
对于部分机械通气患者,护士还要进行早期的康复干预,如气管插管患者俯卧位通气,每12至16个小时翻身一次。这需要6个护士协调配合来协助患者翻身,以提高其氧合情况。
在救治工作之外,护士们把自己的营养品贡献出来,提供给需要的患者。她们会陪伴患者聊天,让患者重拾信心,能够早日康复回归正常生活。
日前,广东省总工会决定授予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援鄂护理组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无论外在有多少光环,首先我们是护士,护士就是挽救生命、促进健康。这是我们的天职。”成守珍说。
虽然管理着附属第一医院护理团队3000余名护理人员,同时还担任着广东省护理学会理事长、负责护理质控中心工作,但成守珍始终没有离开临床。她认为,护士是靠双手和行动去完成使命,只有矢志不渝地提升业务能力,才能掌握挽救他人生命的本领。在她眼里,护士同样也能成为专家。能够成功救治、照料好患者并获得肯定,就是她最大的欣喜。
成守珍说道:“护士是平凡中见伟大。看上去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但是这些护理的操作、技术,甚至是一个安抚和微笑,都能给患者很大的信心和鼓励。”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抗疫群英谱】附属第一医院护理专家成守珍:三度请缨奔赴武汉前线
相关推荐
- 陈春声书记带队赴连州柯木湾村开展脱贫攻坚调研活动
- 我校召开援藏医疗人才座谈会
- 【榜样的力量】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中山眼科中心林里访谈记
- 我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2次集中学习研讨
- 我校张志安教授入选教育部首批“高校网络教育名师”
- 海洋科学学院启动实施“青年突破计划”项目
- 【主题教育?行动篇】孙逸仙纪念医院以群众为中心,让主题教育整改成果可感知
- 商承祚题署“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揭牌仪式日前举行
- 【扶贫之路】发挥多学科优势,打好凤庆扶贫组合拳
- 【聚焦升学深造】数学学院(珠海):学业、科研和深造“三位一体”,培养卓越数学学子
- 【春季会·笔谈篇】以大类培养和集中培养为契机 全面推动人才培养“五个融合”
- 孙逸仙纪念医院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医师节重要指示精神
- 2019年中山大学教师荣休仪式举行
- 我校召开珠海校区疫情防控专题工作会议
- 我校召开高能非弹性中子散射谱仪第一届用户会议
- 我校哲学系开设“耕读研学”劳动教育课程 积极探索劳动育人新模式
- 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副校长一行到访我校
- 附属第六医院与附属第三医院联合举办“战疫英雄说”守真讲堂
-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在2019年第二届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比赛中荣获奖项
- 生命科学学院林浩然院士获“改革开放40周年——渔业科技突出贡献人物”荣誉称号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珠海校区疫情防控专题工作会议 03-16
- 【中国科学报】辣椒摄入对血管钙化的保护机制获揭示 03-14
- 我校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03-14
高考招生
- 中山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5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3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1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09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中山大学2010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