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财经大学 > 新闻公告 >

上海财大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年度报告 深化竞争中性改革

2019-12-22 0 新闻公告 来源:上海财经大学新闻网

 央广网上海12月22日消息(记者唐奇云 通讯员刘伟)以“深化竞争中性改革,激发经济发展动力”为主题的2019-2020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发布会昨天(21日)在上海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发布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2019-2020)》。

  会上,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田国强对报告进行了详细解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盛松成、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形势室主任杜飞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邹平座,分别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结构性问题”“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几个趋势”和“价值科学与数字货币”为题对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发展情况进行解读,并对报告进行了点评,江苏省人大财经委主任江建平、东亚前海证券总经理田洪参与点评。财政部政策研究室改革处处长肖帆、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副总裁张凤明等出席发布会。

  该年度报告指出,2019年中国经济在国内外不确定性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下稳中求进,取得了6%以上的经济增长,实属不易,总体上抵御了增速大幅下滑的风险,为2020年应对内外部复杂局面打下了基础,但同时也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体制性、结构性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具体来看,消费增速持续下滑,进出口增速大幅下降,虽然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坚韧,基建投资有所回升,但受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制造业投资增速大幅下滑影响,总投资增速亦有所回落。服务业的比重持续上升,但整体上仍面临效率不高、市场化程度不足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延滞了经济结构和体制的转型。劳动力市场持续疲软,居民收入水平增速下降。总和生育率下降,老龄化问题严重,人口结构性问题亟待解决。受以猪肉为代表的食品价格快速上升等因素的影响,CPI同比增速不断上升,但受需求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等因素的影响,PPI同比增速自7月份以来持续为负,CPI和PPI剪刀差不断扩大。尽管一些新经济行业增速较快,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不高,对冲传统经济增速下滑的作用有限。

  综合而言,2020年中国经济依然存在下行压力,迫切需要深化竞争中性导向的改革和开放,以应对当前国内外复杂局面。课题组认为,在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积极的财政政策仍有必要主动发力,在稳增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应当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防止资金过度流入房地产部门,从而影响劳动生产率;产业政策与货币、财政政策有相关性,应更多使用致力提升市场功能的普遍性、功能性或软性产业政策,慎用倾斜性、选择性或硬性产业政策,以与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相一致。同时,逆周期政策调节只是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争取时间、打下基础、创造条件,而不能解决持续发展和根本性问题,应该与市场化改革、全方位开放的大方向相一致。理论、实证及中国改革开放实践都表明了,改革不改革、改革到位不到位,经济增长差异巨大,相差可达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仍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压倒一切的是稳定的基本方略。

  课题组强调,需要以控制实验的科学方法论来区分哪些是改革前后的共性因素,哪些是差异因素。新的差异因素是:较大程度上的经济上的选择自由、松绑放权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对外开放、民营经济大发展、国有经济比重不断下降。因此,市场化改革应坚持竞争中性、所有制中立的原则方向,以改革促进不合理体制、结构的纠正。经济全球化开放应向更高的制度型开放转变,以开放倒逼自身制度环境的改善。而竞争中性又是下一步改革和开放的共同关键词,有利于促进“有能、有为、有效、有爱”的维护和服务性有限政府及有效市场的形成,以更全面的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来形成促进可持续增长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红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上海财大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年度报告 深化竞争中性改革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