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大学 > 新闻公告 >

我校举行2019年哲学社会科学论坛

2019-11-17 0 新闻公告 来源:四川大学新闻网

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川大风格哲学社会科学,提升我校文科核心竞争力,11月15日,学校在江安校区水上报告厅举行四川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论坛。校长李言荣院士出席会议并讲话。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王宁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研究员、教育部教指委副主任、北京大学周志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长江学者江志斌教授、北京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一川、北京师范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杜桂萍、华中科技大学何锡章教授,西南大学青年长江学者李永东教授,以及我校杰出教授詹石窗教授、霍巍教授、学校文科学院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共计400余人参加论坛。论坛由副校长晏世经主持。

李言荣首先代表学校和王建国书记对出席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欢迎,对各位专家长期以来给予川大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学校在123年的办学历史中,积累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学术积淀,汇聚了一大批学术大师,形成了以新蜀学为代表的人文学派,推出了《儒藏》等一大批标志性成果,牵头承担了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华续道藏》的编撰工作,成立了中华文化研究院、古文字与先秦史研究中心、中国南亚研究中心等文化传承创新中心和高水平智库。学校高度重视文科发展,出台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一系列改革举措,明确提出了建设一流文科的目标定位和发展路径。下一步,学校文科要按照既定目标,强化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有精神,就是要在学术上坚持精神独立和学术自由。二是要有特色,要培育具有川大风格的学术流派。三是要有重点,就是要以抓核心竞争力为纲,加快建设一流学科。四是要有氛围,努力营造让广大教师安心治学、潜心育人的宽松和谐氛围。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川大文科一定能早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川大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王宁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研究员

教育部教指委副主任、北京大学周志忍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长江学者江志斌教授

四川大学杰出教授詹石窗教授

论坛上,王宁教授以《语言与文学》为题做主旨发言,她围绕当前汉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现状,汉语言和文学之间的关系,汉语言文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汉语言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刘庆柱研究员以《“国家认同”观念发展的考古学研究》为题做主旨发言,他围绕“国家认同”的物化表现:早期中华文明都城营建的“择中”理念;择中的传承与国家认同的发展;都城规制的延续与国家认同;国家认同的基础;国家认同的社会基础与表现等内容进行了学术分享。周志忍教授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学术研究》为题做主旨发言,他围绕国家治理的中国化诠释;国家治理的学科视角;国家治理研究的历史视野;国家治理研究的侧重点;国家治理的学术视野等方面进行了阐释。江志斌教授以《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服务型制造》为题进行了主旨发言,他围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必要性;服务型制造是两业深度融合的新模式;产品服务系统是两业融合的重要载体;基于服务型制造“两业”融合需要解决的管理问题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论述。詹石窗教授以《国家人才战略与哲学社会科学之繁荣——关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几点感想》为题做大会主旨发言,他以武丁寻找傅说,周文王聘请姜太公入朝、刘备三顾茅庐、唐太宗任用魏征等历史典故为例,论述了人才的重要性,提出了造就一大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通才、专才、奇才,培育大批具有高度人文素养与引领航标的英才,聚天下英才以用之,推动文科繁荣发展的建议。各位专家的发言不仅分别分析了各自学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更为学科的创新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为提升学科竞争力、建设一流文科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晏世经在总结中指出,文科是川大的底色和亮色,是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有基础、有实力、有地位、有特色。我校历来重视文科的繁荣发展,2018年,学校确立了“办一流文科”的发展思路,制定了“文优”的发展路径,提出实施文科“双优工程”、加强“国字号”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文科内部多学科整合、推动文科与理工医交叉融合、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加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力度等七大战略举措。大家要继续鼓足干劲,撸起袖子加油干,发挥优势、体现特色、补齐短板,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川大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提升我校文科的核心竞争力。

当天下午,文学与新闻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商学院分别举办了以《与新中国同行的中国学术研究》《双一流建设视野下的区域历史与民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的国企改革研究》为主题的分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坚持内涵式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建设一流文科,服务国家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我校举行2019年哲学社会科学论坛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