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9名学者获准国家优青项目
近日,2019年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名单正式公布,四川大学共有9人获准。
2019年四川大学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清单(按姓氏笔画排序)
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下这9位优秀的老师:
马涛,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植物演化历史、性别决定及其环境适应机制方面的研究,在相关研究领域发表有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New Phytologist等多篇高水平论文。2016年入选四川省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
邓华,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在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获得硕士及博士学位。2009年8月加入四川大学,从事导电/导热/形变敏感/介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加工成型方面的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等10余项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文章50余篇,SCI他引3000余次; 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7项;获2018年度国际聚合物加工协会(PPS) Early Career Award(全球每年1人), 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担任Nanocomposites杂志副主编,Composites Co杂志编委及客座编辑,担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介电高分子复合材料与应用专委会常务委员,导热委员会委员,及纳米复合材料委员会委员。
汪伟,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导,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微流控和功能材料相关研究,在Angew Chem Int Ed、Nat Commun、PNAS等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0项,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侯德榜化工科技青年奖等奖项。
欧阳亮,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以药物化学为研究方向,长期从事细胞自噬原创靶标的药物设计合成,先导化合物发现应用基础研究。在相关领域取得了系统和创新的成果:发展针对自噬靶标识别的新方法,建立小分子库,为基于自噬靶标的药物筛选提供了普适性高效工具;围绕自噬性死亡通路中原创药物靶标ULK1,BRD4-AMPK等首次设计合成多个小分子先导化合物并揭示其自噬调控相关机制,为基于自噬全新药物靶标及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奠定了科学基础。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在Chem Sci,J Med Chem,Autophagy等刊物发表SCI论文77篇(第一或通讯36篇),总引超2200次,单篇最高引696次。申请发明专利8项,部分正实现临床转化和IND申报。入选四川大学“双百人才工程”计划 ,获第二十二届中国药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物化学奖。
周西坤,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2012年6月获得四川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从事博士后工作;先后访学美国北达科他大学和休斯敦卫理公会医院研究所;2014年7月至今,就职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5年9月晋升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炎症相关疾病的天然免疫信号转导和生物药物研发;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Nature Micro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和Molecular Cancer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基金项目,201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
赵行,华西口腔医院副教授,围绕“口腔黏膜病毒感染及癌变防治新方法与机制研究”相关核心科学问题,在国内展开创新性研究,共发表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21篇,包括Nat. Commun.、ACS NANO、Biomaterials等,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授权3项,含1项美国专利)。
钮大文,2015年8月引进四川大学,现为化学工程学院/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糖化学,主要研究目标是针对糖化学中的位点选择性、化学选择性以及立体选择性问题开发新反应方法学。
黄鑫,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四川省千人计划特聘专家,Journal of Leath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副主编。研究方向为皮胶原的资源化利用和转化。
崔宁博,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节水提质灌溉理论与技术、大区域尺度智慧化水肥精准调控理论与技术。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多个项目。现担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在国际水科学与工程领域《Journal of Hydrology》等重要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得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19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近年来,学校通过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培育计划、科技人才奖励等支持政策,支持校内教师围绕特色优势科研方向,沉下心来开展研究,大力培育有望争取国家级人才项目的优秀青年科研人员,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据悉,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公告,资助的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增长为每年600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川大9名学者获准国家优青项目
相关推荐
- 我校主办的第四届中国高校专利年会在成都举行
- 2019四川大学校友企业招聘季综合场双选会举行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四川新出土南朝造像的整理与综合研究”开题报告会在我校顺利举行
- 我校2019年度工作布置会和“双代会”举行分团讨论
- 川大马院博士生宣讲团以智战“疫”云端宣讲进村社
- 四川大学上好战疫思政大课 加强师生爱国主义教育
- 四川省卫健委、新华社信息中心四川中心等单位向我校文学与新闻学院发来感谢信
- 材料学院王泽高团队在二维原子晶体基光电探测外场调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 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建环学院党员同志赴遵义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培训
- 学校举办第二届体育文化节暨“逐梦青春”学生社团文化节开幕式
- 李云泽副省长到四川大学调研指导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
- 我校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董浩浩研究员团队在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上发表文章――解析蛋白质机器LolCDE的结构及功能,揭示革兰
- 川大副校长张林:以“医学+” 推动跨学科交叉融合
- 喜报!我校首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 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接受教育部专业认证
- 华西第二医院郭帆教授研究组在Nature发表基因编辑研究成果
- 石硕教授、王竹教授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 我校承办的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专业委员会2019年第八届学术年会成功举办
- 【聚焦】各学院认真学习贯彻学校新学期工作布置会精神
-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锡明一行来校访问
新闻公告
- 校领导带队检查校园疫情防控及安全生产工作 02-22
- 学校新学期平稳有序开学 各项工作准备充分秩序井然 02-22
- 我校“江姐班”学子登上央视舞台演讲“江姐在川大” 02-22
- 校领导带队检查校园疫情防控及安全生产工作 02-22
- 学校新学期平稳有序开学 各项工作准备充分秩序井然 02-22
高考招生
- 四川大学2018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7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5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6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3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4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12年普通类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07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四川大学2006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