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大学 > 新闻公告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德国早期诠释学关键文本翻译与研究”举行开题报告会

2020-07-25 0 新闻公告 来源:四川大学新闻网

7月19日,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金惠敏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德国早期诠释学关键文本翻译与研究”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文科楼200会议室举行开题报告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杂志总编辑张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张政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常务副总编李红岩教授,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曹顺庆教授,山东大学诠释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洪汉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执行院长张跣教授、瑞典皇家学术院外籍院士张隆溪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杰出教授谢地坤教授,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曹卫东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李超杰教授、四川大学文新学院阎嘉教授等专家出席了本次开题报告会。我校副校长晏世经教授,四川省社科联规划办黄兵主任,文新学院院长李怡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本次报告会由社科处处长傅其林教授主持,因疫情影响,采取“线上开放式、线下小规模”的方式举行。

副校长晏世经教授首先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嘉宾在疫情期间参会表示感谢与欢迎,并对金惠敏教授领衔的重大项目立项与开题表示祝贺。他指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不仅代表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标准,更是其各类项目中的重中之重,具有示范引领作用。金惠敏教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科研精兵深入论证、锐意创新,最终成功夺标,这充分显示出四川大学在哲学、文艺学、阐释学和比较文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内的综合科研实力与学术信誉影响力。

黄兵主任在致辞中代表四川省社科联向金惠敏教授团队获立国家社科重大项目表达祝贺,对即将开展的研究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希望课题组能够强化国家意识,把好学术质量观;加强跟踪管理,强化责任意识;保持工作进度,认真对待年度检查工作;加大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的宣传力度,提高成果的社会影响力。

李怡院长在致辞中欢迎和感谢与会嘉宾的到来,祝贺金惠敏教授团队项目顺利立项、开题。他指出当前国内阐释学研究方兴未艾,阐释问题的背后更有如何认知与估价文化传统的重大问题,只有在有效清理阐释方式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实现平等的中西对话。

接下来,首席专家金惠敏教授对课题情况进行了全面介绍,五个子课题依次进行了项目汇报:余玥副教授就子课题一“阿斯特诠释学关键文本翻译与研究”进行汇报。金惠敏教授就子课题二“施莱尔马赫诠释学关键文本翻译与研究”进行汇报。牛文君副教授就子课题三“伯克和德罗伊森诠释学关键文本翻译与研究”进行汇报。张芳副教授就子课题四“狄尔泰诠释学关键文本翻译与研究”进行汇报。秦明利教授就子课题五“英美学界德国早期诠释学研究概论”进行汇报。

在专家评议和研讨阶段,张江教授肯定了课题的选题价值与现实意义,也同时肯定了课题组的科研实力水平。张政文教授从课题价值、团队打造、课题设计等几方面肯定了项目的价值与意义。李红岩教授表示愿意全力支持本项目的科研推进工作。曹顺庆教授指出课题组应在明晰课题研究目的的基础上,统一协调各子课题的研究重心,统一关键概念的输出与表达,强化课题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洪汉鼎教授在肯定项目重大意义的基础上,就关键词的翻译与研究问题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张跣教授认为本课题意义重大且前期准备工作周详。阎嘉教授指出,文本与历史的互动关系值得课题组成员高度重视,特定历史视域下的文本研究,会大大强化文本自身的可靠性与权威性。

最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比较文学重点学科培育基地主任曹顺庆教授对本次开题会进行了总结。他首先感谢与会专家对本课题的鼎力支持,号召课题组成员与各阐释学专家、学者密切交流,深刻把握阐释学研究动向,促进课题的深入展开。其次,他寄望学界支持、支援边地学术,以此促进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比较文学重点学科培育基地愿与海内同仁共同推动学术研究工作迈上新台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德国早期诠释学关键文本翻译与研究”举行开题报告会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