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华南师范大学 > 新闻公告 >

法学院学子在首届“小包公杯”粤港澳大学生法律实证分析征文大赛中斩获一等奖

2021-12-13 0 新闻公告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新闻网

2021年12月11日,由广东省法学会主办,广东省法学会信息通信法学研究会、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法律应用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第一届“小包公杯”粤港澳大学生法律实证分析征文比赛颁奖仪式暨中国法治实践与发展青年论坛在穗举办。该征文比赛历时3个月,立足粤港澳,面向全国。比赛期间,大赛组委会收到来自内地和港澳地区近百所高校法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提交的论文共514篇。经过查重筛选、网上初评和终评委员会评审等环节,最终评出一等奖论文18篇、二等奖论文39篇、三等奖论文47篇。

其中,我校法学院共10名学生获奖,获奖论文7篇。2020级研究生徐漫恩、2019级本科生陈嘉辉、2020级本科生冯怡博斩获一等奖,2019级本科生林冬晔、林嘉琪荣获二等奖,庄嘉妮、陈玉奋、余柳微、刘欣、何三菊荣获三等奖。

广东省委政法委二级巡视员、广东省法学会副会长姜滨,广东省法学会副会长、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张永忠,华南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法律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小包公”智能法律平台创始人王燕玲等出席颁奖仪式并为获奖学生颁发了获奖证书。来自广州地区的十多所高校法学院(系)的院长(主任)、专家学者、获奖学生近百人参加了颁奖仪式。

颁奖仪式后举行了“中国法治实践与发展青年论坛”。五位获奖学生代表分别对现存一些问题的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交流发言,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鲁晓明、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谭世贵、中山大学法学院聂立泽、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徐松林、暨南大学法学院汤文平等教授对同学们的论文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香港大学法学院、澳门大学法学院的获奖学生通过视频发表了获奖感言和做了论坛研讨发言。本次征文大赛和青年论坛的举办为加强内地和港澳地区法学高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重要渠道。

在最后总结环节,张永忠对此次大赛予以肯定,并表示当代青年法学学生有思想,立足于现实,运用自己学到的法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青年学生的法治思维。

参赛同学通过这次比赛认识到小包公平台的智能与便捷,深刻体会到实证分析方法对我国法治建设的现实意义,用多元视角分析实践中的法律问题。徐漫恩认为,从确定选题、研究设计,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再到文章撰写与反复修改,前后差不多有一个月的时间,期间的酸甜苦楚自知;陈嘉辉的论文研究旨在厘清作为新型电子商务平台的闲置物品交易平台的法律性质,以此帮助破解处理闲置物品买卖纠纷在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冯怡博研究的内容是区块链存证的实践困境和优化探析,区块链存证技术对人民法院的审判实践和区块链存证行业的发展影响,值得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

作者/通讯员:法学院 | 来源:法学院 | 编辑:杨柳青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法学院学子在首届“小包公杯”粤港澳大学生法律实证分析征文大赛中斩获一等奖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