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院应光国教授团队最新成果在国际生态毒理学主流期刊Aquatic Toxicology发表
近日,华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应光国教授团队Van de Perre Dimitri博士等人在国际生态毒理学主流期刊Aquatic Toxicology上发表了题为“Imidacloprid treatments induces cyanobacteria blooms in freshwater communities under sub-tropical conditions”的研究论文。
全文速览
吡虫啉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新烟碱类杀虫剂之一,由于其对水生生物的高毒性潜力,使其也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化学污染物。然而,大多数评估吡虫啉对水生生物影响的研究都是在温带环境下进行的。本研究是在亚热带环境下开展中宇宙实验来评估吡虫啉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大型无脊椎动物、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和功能终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亚热带环境条件下,吡虫啉可显著影响淡水中生物群落结构,同时,在所有处理组中发现蓝藻大量繁殖。一般认为,蓝藻水华是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本研究结果表明,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化也会导致蓝藻水华爆发。本研究还发现在(亚)热带环境条件下,吡虫啉欧洲使用的吡虫啉浓度标准(0.0083 μg/L)并不适用于中国南方的水生生态系统。基于环境监测数据,地表水中吡虫啉浓度可能对当地水生生物群落造成严重的环境风险。
引言
农药的广泛使用导致了环境中的农药残留量很高,其中吡虫啉是目前最常用的新烟碱类杀虫剂之一,由于吡虫啉极易溶于水,很容易通过径流等进入水生生态系统,从而对非目标水生生物造成较大的潜在风险。然而,大多数吡虫啉对水生生物影响的实验室研究和宇宙实验都是在温带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对亚热带或热带环境条件下半野外中宇宙实验的研究还很匮乏。本研究的目标:(1)评估吡虫啉对亚热带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大型无脊椎动物、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和理化参数)和功能终点的影响;(2)结合亚热带和热带环境下的宇宙实验结果,在群落水平上比较各生物群落对吡虫啉的敏感性差异;(3)评估亚热带水生生物群落在吡虫啉暴露后可能的恢复时间。
图文导读
Figure 1. Measured dissolved imidacloprid concentrations (μg/L) before and after (repeated) application. Error bars indicate standard deviation. Figure 2. Percentages of mesocosms in which cyanobacteria blooms were visually observed for each imidacloprid treatment throughout the experiment.
吡虫啉浓度在不同暴露时期水相中的降低速度不同。在实验的第一周、第二周和第三周,所有处理组的吡虫啉平均浓度损失分别为41%、60% 和21%(Figure 1)。这些差异可能与光照强度变化以及实验过程中蓝藻大量繁殖有关(Figure 2)。
Figure 3. Principal response curve (PRC), resul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macroinvertebrate data, indicating the effects of the different imidacloprid treatments.
本研究共鉴定了22种大型无脊椎动物,主要包括昆虫纲(11种)、软体动物(7 种)、环节动物(2 种)、涡虫纲(1 种)和蜘蛛纲(1 种)。主效应曲线(PRC)分析结果表明,吡虫啉对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的生态毒性效应显著。在暴露周期(0 - 30天)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丰度整体下降,但仅在2天和30天呈现出群落的最大无效应浓度(0.03 μg/L),在恢复周期(30 - 58天)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逐渐恢复(Figure 3)。
Figure 4. Principal response curve (PRC), resul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zooplankton data, indicating the effects of the different imidacloprid treatments.Figure 5. Principal response curve (PRC), resul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phytoplankton data, indicating the effects of the different imidacloprid treatments.
同时,本研究还鉴定了45种浮游动物,包括轮虫(25种),枝角类(14种),桡足类(2种),介形类(2种)和有壳变形虫(2种)。主效应曲线(PRC)分析结果表明,吡虫啉对浮游动物群落的生态毒性效应显著,在暴露和恢复周期呈现出一致的群落最大无效应浓度(0.03 μg/L)。中间浓度(0.3 μg/L)和高浓度(3 μg/L)处理组实验系统浮游动物群落丰度均呈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Figure 4)。此外,共鉴定浮游植物65种,包括绿藻门(33种)、蓝藻门(9种)、硅藻门(9种)、裸藻门(6种)、隐藻门(4种)、金藻门(3种)和甲藻门(1种)。主效应曲线(PRC)分析结果表明,在暴露周期吡虫啉对浮游植物群落丰度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第2,3和4次吡虫啉暴露后。然而,在恢复周期并没有观察到浮游植物明显爆发的现象(Figure 5)。
Figure 6. Dynamics per treatment concentration of pHmorning (A) and DOC (B) are shown. Calculated no-observed-effect concentrations for each sampling date are provided in the top of the figure.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所有宇宙实验系统的平均水温为29°C(23 - 33°C),溶解氧含量平均为9.6 mg/L(5.2 - 18.6 mg/L),正磷酸盐、铵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平均浓度和范围分别为 0.02 mg P/L(0.004 - 0.08 mg P/L)、0.21 mg N/L(0.12 - 0.41 mg N/L)、0.43 mg N /L (0.10 - 1.12 mg N/L) 和 0.03 mg N/L (0.002 - 0.14 mg N/L),但均没有呈现出任何与处理组相关的显著差异。然而,水体的溶解性有机碳(DOC)和pH(早晨)与处理组呈现显著相关关系(Figure 6)。
Figure 7. Schematic overview of the observed effects of imidacloprid treatments on the ecosystem structure of subtropic aquatic community (+ = increase; – = decrease; ? not sure whether it is a direct or indirect effect).
吡虫啉可导致大型无脊椎动物和浮游动物的丰度明显下降。对吡虫啉不敏感的大型无脊椎动物和浮游动物种类因具有更加充足的食物和空间资源而大量繁殖,进一步促使部分浮游植物物种数量减少。例如大型浮游动物Diaptomus sp.和Ostracoda sp.的数量下降可能对大部分轮虫物种产生了间接的正效应,从而使浮游植物群落转变为耐食草的胶状蓝藻群落。此外,由于物种间的竞争,观察到的蓝藻水华可能对其他浮游植物群体产生了显著影响,争夺营养物和光照。然而,这些浮游植物群落的变化并没有导致任何与处理组相关的叶绿素-a浓度和氧消耗量的差异,这也表明浮游植物群落中存在功能冗余。
小结
本研究评估了吡虫啉在亚热带环境条件下对水生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Gerris sp., Diaptomus sp. 和Brachionus quadridentatus是对吡虫啉最敏感性的物种。在群落水平,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群落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中的最低无观察效应浓度(NOEC)为 0.03 μg/L。浮游植物群落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分别在最后一次暴露后7天和23天恢复,未观察到浮游动物群落的恢复。吡虫啉还间接地诱导了所有处理组中蓝藻大量繁殖,这表明生物群落的结构变化也会导致蓝藻水华爆发。蓝藻大量繁殖的发生可能会引起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环境问题。此外,基于环境监测数据珠江(华南)地表水中吡虫啉的含量(最大值0.162 μg/L和平均值0.03 μg/L)可能对当地水生生物群落构成严重威胁。
论文信息:
Van de Perre Dimitri, Kai-Sheng Yao, Dan Li, Hao-Jun Lei, Paul J.Van den Brink, Guang-Guo Ying. Imidacloprid treatments induces cyanobacteria blooms in freshwater communities under sub-tropical conditions. Aquatic Toxicology, 2021, 240, 105992.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quatox.2021.105992
作者/通讯员:龚爱为 | 来源:环境学院 | 编辑:杨柳青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环境学院应光国教授团队最新成果在国际生态毒理学主流期刊Aquatic Toxicology发表
相关推荐
- 2021年5月18日新华社:高校毕业就业,向左向右走?
- 2021年12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我校思政工作经验
- 国泰民安 举国同庆
- 旅游管理学院开展线上主题班会
- 经管学院金融类专场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四百多个就业岗位
- 我校组织参加教育部2022年全国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视频会议并召开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会议
-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汝强老师指导本科生郑兴宇在国际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发表论文
- 我校召开工学部工科大楼和学生宿舍建设工作推进会
- 我校开展2020年系列“互联网+”同步教研活动
- 深圳大学教务部主任袁磊一行来访我校教师发展中心调研交流
- 教师节快乐
- 二个总冠军,六个一等奖!我校在广东省第五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喜获佳绩!
- 广州市科技局副局长林海亮、林艺文一行 莅临我校调研指导
- 我校召开教学院长工作交流会,推进一流本科教育教学体系建设
- 2020年6月7日澎湃新闻:对话穿山甲研究专家吴诗宝:保护级别升级后甲片入药或受限
- 芬兰驻华大使馆教育与科学参赞时明睿(Mari-Anna Suurmunne)一行访问我校
- 中国心理学会学习心理专业委员会(筹)第一届学术年会暨莫雷教授从教50周年学术研讨会圆满落幕
- 华南师范大学召开学生返校工作会议
- 2021年5月19日南方+:全国中共党史党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位点会议在华师召开
-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师范类工作委员会2020年学术年会在华师召开
新闻公告
- 学校召开督办管理系统上线启用会 03-15
- 我校召开2022年安全与稳定工作会议 03-15
- 我校召开2022年春季学期校园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 03-14
- 校领导到汕尾校区召开教学工作研讨会 03-10
- 校团委获评2021年度广东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 03-09
高考招生
- 华南师范大学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 08-05
- 华南师范大学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