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华南师范大学 > 新闻公告 >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专题

2020-10-16 0 新闻公告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新闻网

华南师范大学师生收看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于10月14日上午在广东省深圳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回顾了4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实现的五大历史性跨越,总结了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的十条宝贵经验,对新时代深圳经济特区建设提出六项明确要求,对经济特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部署。

学校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在石牌校区行政楼七楼第一会议室集中收看大会直播,各单位也分别组织党员干部收听收看,校内师生纷纷通过电视、网络、新媒体平台等方式观看大会直播,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党支部书记于刚强观看大会直播之后表示:我们在听讲学习中,倍感鼓舞,无比自豪。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先行先试、敢闯敢试的经济特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交汇中,肩负着伟大使命,勇往直前。深圳,广东,是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缩影。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和人民的一次伟大觉醒,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我们在期待,我们在聆听,中国改革开放迈向下一程的时代强音!

职业教育学2018级本科生陈思彤谈到:四十年前,时机选择了深圳,深圳创造了奇迹。大会直播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三位代表都说到了每个平凡人在深圳的发展故事。正是有了无数深圳人不忘初心的奋斗,深圳才能在这前四十年里完成突破,也正是有了这样一群人,我相信在下一个四十年,八十年,甚至是更长,都能不断交上令人民、令社会、令国家、令世界刮目相看的答卷。

地理科学学院2018级本科生刘浩廉说:作为见证了深圳市飞速发展20年的新世纪青年,这座城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经历了特别多的第一次。从第一座火车站建成到第一座高铁站的设立;从第一次坐地铁到第一次乘坐有轨电车;从街道的第一个楼盘到满街的高楼大厦;从以往烧菜使用煤气罐到如今家家户户通了天然气。我见证着这一次一次看似平凡的变化,却深知正是如此多的不凡造就了这座城市今日的非凡。正如总书记曾说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对我而言,什么是深圳精神?用十六字来形容就是: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


我校团学骨干党支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重要讲话

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重温了特区40年的奋斗史,肯定了40年特区的建设成果,并对深圳经济特区继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谱写勇立潮头、开拓进取提出了殷切期望。校团委迅速行动,组织广大青年以多种形式学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当晚,我校团学骨干党支部举办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学习会,第22、23届研支团成员、第十期青马班学员等一百余名同学展开了学习讨论。

华师团学骨干党支部的17名学生党员畅谈了学习心得,作为一名学生党员,结合个人的成长发展和学生工作,围绕如何在改革精神指引下担负时代使命、服务广大同学进行了热烈探讨。校学生会学生党员李林昕谈到,“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的改革精神给了他非常大的启发,现在高校学生会处于深化改革时期,学生会只有坚持党的领导、聚焦主责主业,迎难而上,才能攻坚克难,彰显服务同学的组织效能。校研究生会学生党员岑豪认为,我们要发挥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勇担使命、砥砺奋进精神,为做好学生引领服务、建设阳光清新的新时期研究生会而努力。校团委学生党员张翠君表示,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和团干,我们生逢其时、更责任在肩,需要始终保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立足青年学生开展工作,服务同学成才成长。

第22、23届研支团成员集中收看了《新闻联播》,领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结合学习工作实际,畅谈心得体会。第22届研支团团长张润生结合支教经历,认为研支团成员要永葆敢闯敢拼的深圳精神,把这种精神传递给西部山区的孩子们,帮助他们追逐更加广阔的人生舞台。第23届研支团成员刘伯舟谈到当前在西藏林芝的支教经历,表达了“发挥深圳精神,在西部敢闯敢拼敢干,在工作实践中注入创新思维,推动援藏支教工作迈上新台阶”的必胜决心。

第十期青马班学员展开了热烈的学习讨论。音乐学院张昕蔚谈到,作为青马学员,更需加强理论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身,深刻领悟改革精神,密切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在未来积极投身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把个人的发展与时代发展、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历史文化学院沈昉表示,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作为广东的青年,我们应该具备文化自觉,着眼于时代要求,关注国家的建设发展,明确自身的使命,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思想,以改革创新精神投身实践。

华师团学骨干党支部是我校党建工作实践创新项目,旨在加强团学组织中的学生党建工作,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本次青年大学习是华师团学骨干党支部“信仰引航青春”计划的重要内容,接下来,将开展“与信仰对话”理论讲座、“与信仰同行”社会实践、青春微党课、青年大调查等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党支部活动,以党建带团建,推动学生党团员在理论政策学习中受教育、悟精神、得启示、获成长。


领略经济特区奇迹,感受改革开放春风

化学学院召开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座谈会

40年春风化雨,40年春华秋实。10月14日上午,化学学院党政领导干部和师生党员们在理一栋四楼会议室中一同观看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直播,认真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党员干部们在直播过程中聚精会神听报告、全神贯注做笔记,仿佛置身于大会现场,感受深圳经济特区日新月异的发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圳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实践既是一个伟大奇迹,也为国家发展道路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深化了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区建设规律的认识。

为深入学习深圳等经济特区改革开放40周年实践经验,积极迈向社会主义新征程,学院党委在观看直播结束后第一时间召开座谈会,座谈会由学院党委书记陈相光主持,党委副书记陈巧年、党委委员蔡跃鹏和各党支部书记共同参加。

陈相光指出,我们身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是新时期的发展旋律,作为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一员,应思考如何以时代精神指导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我们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学科建设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激发创新的活力与自信,才能迎接更好的未来。

蔡跃鹏积极响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号召,认为学院和学校的蓬勃发展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牢记办学教学的初衷,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和老师的各方面素质,在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陈巧年提出,深圳经济特区走过的40年里,其经济发展总量是非常可观的,实现了高质量、高水平的跨越式增长,取得了伟大成就。这些激励我们勇立时代潮头,走在时代前列,为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为人民的幸福生活而不懈奋斗。

党支部书记们积极发言,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胡小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国际背景阐述深圳地区的飞速发展,感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优越性。本科2017、2018、2019级党支部书记卜姝华认为本次大会坚定了四个自信,从“小渔村”到“大都市”,深圳速度和质量令世界瞩目。教工第四党支部书记陈新丽指出在结合个人和集体的关系的基础上,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提高技能水平,脚踏实地,以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迎接党和国家新的历史阶段。

学生党支部书记也踊跃地发表观点,认为一路腾飞的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缩影和窗口,40年来深圳已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这些成就得益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方针等。胡润泽谈到,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可以指导日常学习工作,大学生要积极用知识武装自己,均衡全面发展自身,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国际文化学院组织师生党员收看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直播电视节目

10月14日上午,国际文化学院师生党员在A102会议室集中收看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电视直播,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党总支委员吕蔚、教师党支部书记刘书慧、行政党支部书记苏旭东、学生党支部书记姜冬生等师生党员参加。活动由党总支书记刘凌主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了4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实现的五大历史性跨越,总结了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的十条宝贵经验,对新时代深圳经济特区建设提出六项明确要求,对经济特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部署。

会后,师生党员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满磅礴伟力,震撼人心、催人奋进。我们将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依法依规、专心专注做好本职工作,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我们的全部力量。

作者/通讯员:新闻中心 各单位通讯员 | 来源:新闻中心、各单位 | 编辑:杨柳青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专题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