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中国传统医学‘无名方剂’挖掘、整理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启动会

2021-06-26 0 新闻公告 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新闻网

6月25日,我校中医药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吴承艳主持的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中国传统医学‘无名方剂’挖掘、整理与研究”项目启动会在仙林校区举行。项目启动专家组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我校中医药文献研究所原所长王旭东教授以及我校沈澍农教授、虞舜教授组成。副校长程海波出席启动会。项目组代表吴承玉教授和南京农业大学王东波教授等参加启动会。启动会由中医药文献研究所直属党支部书记施华平主持。

程海波代表学校致辞,对关心和支持该项目的有关部门、专家学者表示感谢。他指出,我校主编的《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了近10万首有名方剂,但历经数千年发展的中医药领域仍有一批冷门无名方剂尚未得到系统整理和研究。无名方剂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也蕴含了古代医学治疗特色疾病的经验和学术思想。吴承艳研究员承担的无名方剂整理挖掘项目,对中医方剂学科的发展和学术传播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他表示,学校将给予全力支持,为项目研究切实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确保项目能够按期、高质量完成。

吴承艳从总体框架、预期目标、研究思路、研究计划以及最新进展等五个方面对项目基本情况作阐述。课题组成员吴承玉、王东波就相关问题作进一步补充说明。

王琦指出,冷门绝学“无名方剂”的立项、整理、挖掘和研究是《中医方剂大辞典》的延伸,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该研究工作量大、难度高,研究人员在深层次理解和把握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他表示,相信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大力支持下,项目组一定能顺利完成中医无名方剂的整理、挖掘和研究工作。

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框架清晰、研究内容合理、研究方案切实可行。专家组围绕项目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沈澍农指出,方剂的发展演变是从无名到有名的过程,需要克服工程难、梳理难、表达难等三个难点。虞舜认为,无名方是历代医家经验的真实记录,对其加以系统研究能促进对药物功效的深入认识,建议项目组在充分利用《中医方剂大辞典》收方来源的基础上,适当补充海外回归文献、出土文献中的相关资料。王旭东认为,本项目研究广度应确定以方书文献为主的核心范围内,其研究难度在于需厘清无名方和有名方之间的关系,应避免古代医家同方不同名导致的重复研究,进一步挖掘无名方的时代背景、历史源流、演变过程。

与会人员合影

吴承艳表示,将按照专家组提出的意见,进一步完善项目实施方案,攻坚克难、通力协作,优质高效地完成项目研究任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我校召开“中国传统医学‘无名方剂’挖掘、整理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启动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