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学院钱国良教授研究组揭示“无毛”生防细菌适应发展历程
绝大多数细菌的表面具有鞭毛,可看作“有毛”细菌。借助鞭毛运动,“有毛”细菌可以接近对其生存有利而远离有害环境,以便能够更好的生存。
产酶溶杆菌OH11分离于辣椒根际土壤,是一种无鞭毛细菌,称为“无毛”生防细菌。OH11在自然生境中主要依靠捕食病原真菌来获取生存所需的营养。那么“无毛”的OH11是如何“运动”并接近病原菌的?又是通过合成何种 “武器”来攻击它们,获得生存适应优势的?南农大钱国良教授领衔的溶杆菌研究组以OH11为研究对象,通过十多年的持续探索,近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解析了“无毛“生防细菌OH11在适应发展历程,研究成果在PLoS Pathoges和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主要创新点包括:“无毛”OH11在细胞表面可以合成一种比鞭毛更细小的“毛”,称为四型菌毛。依赖这种四型菌毛的伸缩,OH11可以在土壤中运动并寻找到病原菌的存在。
图1 (Lin et al., 2020, Phytopathology Research)
虽然OH11“无毛”,但是其基因组中编码着多个鞭毛合成基因,称为“残留”的鞭毛基因。既然已经进化为“无毛”细菌,那么OH11为什么还需要携带这些“残留”的鞭毛基因?钱国良研究组发现这些残留”的鞭毛基因在OH11中发生了功能的进化,它们不在负责鞭毛的合成,而是去控制四型菌毛介导的运动,促进OH11在土壤中寻找病原菌的能力(Fulano et al., 2020, Biomolecules)。
钱国良研究组前期已经发现OH11能合成并外泌一种扩散性毒素,称为HSAF(可比作“长距离”武器,类似“子弹”)来抑制病原真菌的生长。同时他们也发现病原菌的存在能刺激OH11外泌更多的HSAF,表明在捕食病原菌的过程中,OH11感知并定位病原菌的位置,这种感知系统称为趋化性系统。在“有毛”细菌中,感知病原菌或环境信号后,需要依靠鞭毛的运动做出反应 --接近或逃离。那么作为“无毛”的生防细菌,OH11的趋化系统是如何工作的?钱国良研究组发现丢失鞭毛后,OH11启动细胞内的“分子重编程技术”,让一种称为Wsp的趋化性系统不在通过鞭毛运动来发挥作用,而是通过OH11细胞内一种核酸类化学信号(c-di-GMP)依赖的信号途径来增强“长距离”武器HSAF的外泌,提升其捕食真菌的能力。
图2 (Xu et al., 2020,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OH11还能形成“短武器” ,它们不能扩散,只能在接触病原菌时发挥作用,类似“匕首”。其中一种OH11合成的“短武器”称为六型分泌系统。我们试图想象如果OH11同时使用“长武器”和“短武器”的话,那么对它来说会造成巨大的能量消耗,因此OH11必须做出选择 ——什么时候使用什么类型的武器来攻击病原菌。钱国良研究组发现,在“长武器”HSAF合成的情况下, “短武器”不再启动,这就避免了能量的过度消耗。有趣的是,在“短武器”不启动的情况下,OH11会设计“短武器”的一个重要组件,称为内管蛋白Hcp来与“长武器”合成的关键调控因子Clp蛋白发生相互作用,保护Clp免受核酸类化学信号c-di-GMP的攻击(结合),从而增强HSAF外泌,实现生防细菌中“长短武器”的协同工作。
图3 (Yang et al., 2020, PLoS Pathogens)
上述研究工作揭示了“无毛”生防细菌OH11在自然生态位的适应发展历程,也阐明了OH11多层次的生防机制,为后续通过发酵优化和遗传改良提升OH11合成这些“武器”的能力,增强其捕食病原菌的效率,更好地防治作物真菌病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据悉,钱国良教授研究组长期从事生防溶杆菌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近5年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 PLoS Pathogens,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Molecular Microbiology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2篇。钱国良教授先后入选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9年);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的青年植物病理学家(2019年)和南京农业大学“钟山学者”(2019年)。
校对:谷雨
编辑:胡晓璐
阅读次数:16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植保学院钱国良教授研究组揭示“无毛”生防细菌适应发展历程
- 上一篇:校领导调研信息化建设中心修购项目建设情况
- 下一篇:作物表型组学研发中心结构封顶
相关推荐
- 202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国家重点实验室公众开放周正式启动
- 共青团南京农业大学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 前沿 |动物医学院粟硕教授团队在动物冠状病毒进化与流行病学领域取得新进展
- 《植物表型组学》期刊被PubMed Central收录
- 2019年全国农作物种业科技培训班在南农举办
- 第八届全国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评议组第一次工作会议暨全国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人才培养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 江苏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专题研讨会暨乡村振兴论坛在南农召开
- 【前沿】刘斐教授团队利用单分子技术在超高灵敏检测以及单细胞分析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 学校召开第五届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
- 我校2020年下半年新教师岗前培训开班
- 前沿|资环学院生态系统生态学课题组在土壤碳稳定性对全球变化因子响应机制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
- 生科院强胜教授团队发明基于消减杂草群落的稻-麦连作田精准生态控草技术
- 南农送挂职干部赴共建先行县兴化市挂职
- 我校召开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会
- 南农参加江苏省—米纳斯州结好25周年系列庆祝活动闭幕式
- 南京农业大学2021年校友代表大会暨地方、行业校友企业生态平台交流会举行
- 学校召开党委全委(扩大)会议部署校内巡察整改工作
- 我校首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获批立项建设
- 天长市来我校洽谈校地合作事宜
- 我校与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新闻公告
- 校长陈发棣调研走访相关学院 03-16
- 我校召开全国“两会”精神宣讲报告会 03-16
- 南农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 03-14
- 南农召开2022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 03-12
- 《中国农史》《中国农业教育》召开校内编委会会议 03-11
- 校长陈发棣赴工学院调研指导工作 03-11
- 学校召开新学期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03-11
- 南农与金埔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 03-11
- 南农与黔南州农业科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03-10
- 南农送挂职干部赴共建先行县兴化市挂职 03-10
高考招生
- 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农业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