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举办“加强疫情下的中非农业合作”云端论坛
6月23日,我校举办“加强疫情下的中非农业合作:机遇与挑战”云端论坛。副校长胡锋,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非洲议程理事会理事、非洲研究专家刘鸿武,中国-肯尼亚作物分子生物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中方主任、农学院副院长王秀娥,国家动物消化道营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朱伟云,肯尼亚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肯方院长Joshua Ogweno,莫桑比克万宝农业发展公司总经理胡计高出席论坛。我校非洲留学生,外国语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师生代表100余人参加论坛。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举行,由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韩纪琴主持。
胡锋代表学校致辞。他指出,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主旨讲话中强调,中非合作抗疫要做到四个“坚定不移”,这为我们指明了疫情形势下中非务实合作的前行路径。自1995年以来,南京农业大学与肯尼亚埃格顿大学在中肯高教合作协议框架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农业技术示范和推广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学校又与埃塞俄比亚的哈瓦萨大学、国际家畜研究中心、世界农林研究中心和非洲农业研究与发展妇女组织等高校和国际机构建立了紧密联系。胡锋表示,学校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为非洲国家培养更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同时发挥“教育援外基地”优势,邀请非洲国家农业官员和农业技术人员来华参加短期培训,依托非洲孔子学院农业技术培训联盟,构建覆盖整个非洲的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网络。
刘鸿武作了题为“中非农业合作的潜力和前景”的报告。他指出,非洲国家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强烈的发展诉求,中非双方应通过开展农业领域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探索知识和教育资源共享体系,推动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
王秀娥介绍了农学院和园艺学院依托我校与埃格顿大学25年的合作关系,从建设生物技术实验室到成立中肯园艺技术合作中心、中肯作物分子生物学联合实验室,再到成为国家级“一带一路”作物分子生物学联合实验室的发展历程。联合实验室将通过作物重要农艺性状调控、分子育种理论与技术创新等手段,研发、集成、示范、推广作物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促进非洲作物生产提质增效,提升合作国科技创新和生产水平,保障合作国的食品安全供应。
朱伟云分享了中非动物生产合作中南京农业大学的实践。自2018年成立“一带一路”畜牧业科技创新与教育培训联盟以来,国家动物消化道营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与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非洲、亚洲十多所合作高校,通过举办中非畜牧业科技创新研讨会和培训开展科研合作,为非洲国家培养博士研究生和技术人员,为提高非洲国家动物生产效率,改善动物产品质量与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乔西瓦·奥格卫努提出,为应对疫情给粮食生产带来的消极影响,应以构建弹性粮食生产体系为目的,增加农业科研投入,提高粮食单产,培育抗旱作物品种;建立早期预警系统,引进卫星测图、最新土壤测试技术;推动政府、私营部门和学术机构的合作。
胡计高介绍,莫桑比克万宝非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南京农业大学的支持下,成功更新并引进杂交水稻品种,进行了机插秧、再生稻和浸种催芽等新技术试验,使水稻单产从过去的每公顷3吨提升到现在的7吨。万宝将继续深化与高校的合作,加大技术和基建投入,加快技术转移,推动技术落地,实现稳定高产,同时进一步深化与当地政府合作,打造中非农业产业园区。
互动环节中,与会专家就国际学生提出的疫情对中非农业合作的影响、如何惠及更多的非洲农村社区、南京农业大学如何推进东非和非洲其他国家的合作等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会议指出,在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应化挑战为机遇,发挥人才和科技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加强中非农业合作将助力中国的农业技术落地于非洲,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
韩纪琴在发言中表示,学校在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之际组织此次云端论坛,体现了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中非农业合作和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决心。希望非洲留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完成学业,勇担中非文化和技术交流与合作的重任。参会非洲留学生对论坛给予积极评价,表示将把个人学业与国家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为中非农业合作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编辑:
阅读次数:105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南京农业大学举办“加强疫情下的中非农业合作”云端论坛
相关推荐
-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
- 学校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
- 南农与印度尼西亚茂物农业大学举行线上签约仪式
- 为了大地的丰收 我校与黑龙江地方共建牡丹江大豆研发中心
- 我校召开“十四五”畜禽种业“翻身仗”研讨会
- 学校召开2020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
- 陈利根:要以讲政治、有担当、善执行、强作风创一流管理
- 校领导到浦口校区调研指导
- 我校牵头成立“中国-中东欧高校联合会农业与生命科学合作共同体”
- 动科院本科生SRT项目取得新进展
- 资环院赵方杰团队揭示控制水稻降砷富硒的分子开关
- 我校参加全国高等农林院校研究生教育年会
- 我校与玄武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智汇农业 玄武之音”农业科技高峰论坛
- 校民盟成功举办基础研究与南京农业大学发展论坛
- 【防控动态】图书与信息中心全面助力疫情期间在线教学
- 校领导到图书馆(文化遗产部)调研指导工作
- 前沿丨吴益东教授团队破译甜菜夜蛾P450介导阿维菌素抗性新机制
- 埃格顿大学孔院参加2020年非洲孔子学院合作论坛并做主题发言
- 【防控动态】校党委书记陈利根、校长陈发棣一行检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
- 陈利根:树立历史自觉 走好赶考之路
新闻公告
- 校长陈发棣调研走访相关学院 03-16
- 我校召开全国“两会”精神宣讲报告会 03-16
- 南农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 03-14
- 南农召开2022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 03-12
- 《中国农史》《中国农业教育》召开校内编委会会议 03-11
- 校长陈发棣赴工学院调研指导工作 03-11
- 学校召开新学期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03-11
- 南农与金埔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 03-11
- 南农与黔南州农业科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03-10
- 南农送挂职干部赴共建先行县兴化市挂职 03-10
高考招生
- 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农业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