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沧海:迁想妙得 意由心生
尹沧海
东晋时期有顾恺之的“迁想妙得”说,画史记载顾恺之给裴楷画像,颊上加了三根毛,人问其故,他回答说:“裴楷俊朗而有识具,此正是其识具。”旁观者认真端详,觉得特别符合裴楷的气度。其实,在创作中只有对所要描绘的客观物象倾注真挚的情感,再通过联想捕捉把握客观物象的精神和迁想妙得,才能达到“传神”的境界。南朝姚最评价谢赫的绘画说:“写貌人物,不俟对照,所须一览,便归操笔,点刷精研,意在切似。”这是中国绘画中较早的写生记载。北齐的颜之推在其《颜氏家训·杂艺篇》中记载:“武烈太子偏能写真,座中宾客随意点染即成数人,以向童儒皆知姓名。”在中国画史上,一向不划分写真、写生和写意的具体界限。当画家在被描写的物象感动时,其创作的主导力量便是最初的直觉。
元代黄公望在《写山水诀》中说:“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摹写记之,分外有发生之意。登楼望空阔之处气韵,看云彩,即是山头景物。” 天空中云彩的动感使人发现新的形象,这正是迁想妙得的契机。
中国画对写生的理解与西方绘画的写生有不同的内涵,除了有“模仿”的含义之外,更重要的是体现自然之生意,得其虚灵。明代祝允明云:“不知天地间,物物有一种生意,造化之妙,勃如荡如,不可形容也。”“生”是指万物生长的自然状态,“意”是人们的主观感觉与自然相融合的产物,是人们对客观物象精神的汲取,是自然之生意。唐天宝年间,唐玄宗思念四川嘉陵江山水,命画家李思训和吴道子去蜀地收集素材。其后,玄宗问吴道子的画在何处?他说:“臣无粉本,并记在心。”于是唐玄宗命李思训与吴道子同画于大同殿上,李思训经数月成画,而吴道子凭记忆,迁想妙得,一日画毕嘉陵江三百里山水。
从美术史上看其风格,李思训的山水得其形似,而吴道子的山水则描绘山水中体现的精神,是通过迁想妙得来实现的,正是因为中国的写意绘画具备了其特征,所以中国的写意花鸟画没有向如实描绘物象之形似的方向发展,因此有了苏轼、文同之竹以及米元章的“米氏云山”。唐代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更体现了物象与画家内心相契合的创作历程,中得心源是画家将外师造化所得的素材,通过集中和概括在心中产生的意象。实际上,中得心源是把客观世界的“物”与主观精神的“我”统一的过程,也是表现画家鲜明个性的过程。从时人对张璪作画的描述来看,的确是通过主客观和谐而达到自由创作的境界。又如唐代韩滉的《五牛图》,画中的牛,各具情态,特别是画幅中间一牛的正面描绘,没有对牛的长期观察、写生与默记是很难做到的。韩干以画马著称,重写生,他曾回答唐玄宗说:“臣自有师,陛下内厩之马,皆臣之师也。”五代黄筌重视写生,常自养鹰禽,以观其生态。明代写意花鸟画家多画写生花卉,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陈白阳《墨花图册》水墨淋漓、生意俱足,首页为文彭隶题“写生”二字,此写生即物之生意。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沈周《花果》长卷,其卷尾自跋曰:“老子心无事,随芳学化工,满园红与白,多在墨痕中。”这类题材在写意花鸟画中较为常见,而清代恽寿平在花鸟写生方面达到的成就是同时代其他画家难以企及的。
从现存的宋代花鸟画来看,诸多的写生大都是对物而作,只是在创作中又强调了意,肖似物形固然有之,而撷取自然生意才是最主要的,有观察之所得,也有感悟之所得。徐渭题《墨牡丹》云:“牡丹为富贵花,主光彩夺目,故昔人多以钩染烘托见长,今以泼墨为之,虽有生意,多不是此花真面目。盖余本窭人,性与梅竹宜,至荣华富丽,若风马牛,弗相似也。”其中,多不见此花真面目强调了绘画的主观因素,借花之形色表现己之性情,去掉过多的理性及形与色的束缚,游戏于水墨之间。
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学习,一般由临摹入门,便于掌握最基本的笔墨技法、造型及构图程式。入手较高,多看多临,目识心记,久之能使法为己用。对于已经掌握一定笔墨技巧的学画者来说,有目的的选择临摹经典作品,有利于提高笔墨纯度和对于前人艺术风格的借鉴。但对于已经具备创作能力的艺术家来说,临摹仅是对前人作品气骨风神的继承和借鉴,或取其构图、或取其笔墨趣味、或在前人作品中提取与自己艺术风格的同构因素,深入诣趣、阐发幽微。这种临摹与初学者相比有本质之别,借鉴的目的是为了意创,可以说这种临摹包含了很多自我创意。
董其昌学米氏云山,“八大”学董其昌,弘仁学倪云林,“四王”学元人,历代文人画家所谓仿某家的过程其主旨就是借古开今。他们往往借经典作品风格之大意,或与古人意合神侔。而这些作品往往通过意创呈现自家面目,故能随意拈来,皆有我在。如陈白阳对“米家山水”的意创,便是他在一己之体验中,归纳二米、高克恭之画风,并充分发挥自己的用水优势。清代方薰在《山静居论画》中记载:“烟林云壑,墨气浓淡,一笔出之,妙有天机”“一笔出之,妙有天机”是他在法古的同时,一气呵成,灵动无方而又妙合自然之理,画风得之二米而又有出于二米之外的意趣。
明代陈淳的《仿米云山图卷》“春山滃郁,烟云变幻,触目成画”。在陈白阳的写意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山水还是花鸟画,其所云仿某家、法某家画法皆是陈白阳的意创。其作品的内在风格主要来自他放逸出尘的性格与如野鹤闲云般的高士情怀,而对自然的亲近,朴实无华的心灵体验,正是中国古代文人写意画家共同的特点。
(作者系南开大学教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尹沧海:迁想妙得 意由心生
- 上一篇:南开五教授论文入选《<近代史研究>文存》
- 下一篇:李新宇:我的小农意识
相关推荐
- 【迎百年校庆】南开纽约校友会举行庆祝南开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
- 南开大学学生会当选全国学联第二十七届主席团成员单位
- 南开大学召开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推动视频会议
- 查良铮先生重译《欧根·奥涅金》
- “碧虚美学”的风物诗——从《掬水月在手》看叶嘉莹先生的诗与美
- 南开师生获“国际光伏科学与工程会议奖”和“优秀论文奖”
- O-AMAS:在南开,做有效的教学
- 南开教授展思辉荣获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 南开学子捐赠防疫用品 家乡医院致信感谢
- 学校举办消防安全培训及演练活动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高效生物产氢体系的设计组装”项目启动
- 南开初雪已“到货”,请您“签收”
- 南开学子获第十七届“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红色专项活动一等奖
- 南开实践育人工作获天津市“新时代·实践行”系列实践活动多项荣誉
- “云端”课堂,质量“在线”——南开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线上教学纪实
- 学校召开动态生物成像研究中心建设现场会
- 南开大学分子微生物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0年度学术委员会召开
- 尹沧海教授书画作品捐赠仪式举行
- 范曾:做“五爱”之人
- 南开大学举行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
新闻公告
- 学校召开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03-16
- “南开大学—金泽大学交流日”线上举行 03-16
- 天津市领导来校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03-16
- 南开教授为“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作主题讲座 03-15
- 我校参加全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 03-15
- 天津市教育两委相关领导来校督导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03-15
- 南开大学牵头成立“大思政课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03-14
高考招生
- 南开大学2018年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7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6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3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4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5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開大學2013年招收香港地區免試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09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1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南开大学2012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