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科重大问题,激发学术研究活力,建构学术研究团队,推进学科不断发展——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举办学术创新工作坊
为提升研究生学术研究水平,增强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增进研究生之间及其与导师组的学术交流,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于12月7日晚在观云楼509教室举办学术创新工作坊,全体在校研究生与导师组的古世仓、权绘锦、马梅萍等老师参加。活动由权绘锦主持。
为了提高学术创新工作坊成效,使参与者能够聚焦重大学科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进行总结和回顾,强化学术史意识,拓展学术研究视野,激发学术研究活力,更新学术话语与研究方法,逐步形成学术共同体意识,有序建构学术团队,主持人提前布置所有参与者学习了张福贵教授的《当代中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的建构》、谭桂林教授的《与时代对话中的知识谱系建构——新中国70年现代文学研究成就概述》和孟繁华教授的《建构当代中国的文学经验和学术话语——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70年》等三篇重要论文,期望从中得到启发,进而相互交流讨论,以有益于后续研究。
2016级博士研究生吴世奇以“中国新文学民间传统的恒与变”为题发言,论述了“民间”的起源与发展,从最初与统治阶级对立的意义,随着时代推移,逐渐衍生出更为丰富博大的内涵。“五四”时期的白话文主张,从语言层面借鉴了民间口语;周氏兄弟站在启蒙立场上,在具体创作中去书写和反映民俗;李大钊、蒋光慈、郭沫若等人,聚焦于民众的革命,在文艺大众化方面达成与民间的结合;沈从文、老舍、赵树理等人,力图从民间内部理解和展现民间。到新时期,民间再次浮出历史地表,以寻根文学和新历史小说为代表,体现了对此前民间立场的反拨。而在全球化、市场化的今天,知识分子精神失落,莫言、马步升等人再次重构民间的语言、叙事、思维与价值体系,表达对乡土中国传统文明秩序的回望。
2019级博士研究生季春雨以“中国知识分子的意义寻求”为主题发言,从“五四”时期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从倡导西化到反对西学,国学与西学的对抗,以及知识分子对人文精神意义的探求贯穿始终。因为市场化和商业化,当代中国文学面临意义失落的挑战,使得建立成熟的中国文学理论话语体系的重要性愈发突显。当代文学文本在意义重建中应如何发挥作用,关系到文学的本体性价值,也是所有文学研究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2019级博士研究生钟祖流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建构意识与现代性显现”为题进行探讨,提出当代文学研究应该有对世界视野的反思和对本土的中国经验的重视,学科需要相对稳固的话语体系和研究架构,需要建构话语共同体。完成这一任务,需要面对三方面问题:一是现代性的表征具有不确定性、流动性、复杂性特质;二是现代性意识更新和催生了对多维多元的研究方法的寻求;三是现代性内涵与当代性魅力的混杂融合,造成了研究视野、观念、方法上的模糊,使边界建构成为当下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2017级硕士研究生范玉彬提出了“当代中国文学与当代小说叙事伦理话语的关系”的话题,指出叙事伦理分为国族伦理的宏大叙事、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消费伦理的大众叙事等三个层面,结合自己对毕飞宇小说创作的研究,探寻中国文学叙事的独特性,剖析作家的精神实践。她认为,毕飞宇在文本中体现出的社会意识与生命自省意识,对以鲁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人格模式的推崇,都反映出其参与历史、成为历史实践者的意图。因此,文学创作应该反映人的存在,过度个人化的作品则会缺乏人间关怀、现实精神和世界意义。
2018级硕士研究生王璐瑶从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需要切入,指出文学研究中构建中国话语、中国经验的迫切性与重要性,认为中国文化传承的历史底蕴,加上对西方文化的包容,共同构成当代文化体系建构的愿景。
在研讨中,导师组对同学们的主题发言一一作了点评,其他同学也踊跃发言、展开讨论。权绘锦说,应该借鉴兄弟院校和学院内其他研究所的经验,逐步建立起研究生内部的学习小组和学术共同体,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该通过互相交流、探讨与协作,设计宏观项目,设置学术话题,写作系列论文,结出重大学术成果。此外,他还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研究所人才培养的经验,以及全国中文学科重点高校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情况,反思了近年来所内研究生论文选题的缺点与不足,希望研究生能够重读经典作家作品、拓宽学术视野、确立学术史意识、勇于解决重大学术前沿问题。马梅萍根据同学们的发言,也做了精准点评,提醒大家注重概念使用的严谨性,以及论述的层次性、条理性和逻辑性等。
古世仓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并说明了此次研讨围绕中心内容,集中阅读同一主题文献,集中讨论并让导师组参与,形成对话关系,有利于相互激发灵感和全面深入思考问题,达到了预期目标。就大家集中讨论的问题看,现当代文学研究需要重视理论创新、话语更新和人文价值,建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无论对学科发展还是社会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都需要克服学科内部及外部的诸多困难。今后,研究所将定期举办类似活动,逐步打造研究团队,努力推进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发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聚焦学科重大问题,激发学术研究活力,建构学术研究团队,推进学科不断发展——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举办学术创新工作坊
相关推荐
- 哲学社会学院举办校友论坛
- 学校召开“平安校园”总结表彰大会
- 甘肃省教科文卫工会、兰州大学工会赴连城野外站慰问在站师生
- 高等教育研究院举行“学党史?悟思想 铸师魂”师德专题教育启动部署会
- 福鼠呈祥?岁岁常欢——兰州大学领导慰问春节期间在岗职工并与在校师生代表共度新春佳节
- 学校领导调研前沿科学中心及国家核产业研究院建设
- 甘肃省省长唐仁健为兰大师生作形势政策报告
-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怀进鹏一行来兰州大学调研
- 兰州大学萃英大酒店荣获携程旅行口碑榜2019最佳服务典范奖
- 草地微生物研究中心召开2021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
-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负责人参加第20届中国经济学年会
- 严纯华、陈发虎、张东菊等研究组成果入选2019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 南京大学蓝江教授应邀为文学院师生作学术讲座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积极推进大学生征兵工作
- 世界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WAJCI2019发布——兰州大学《草业学报》和《草业科学》均进入Q1区期刊
- 中国农业银行董事会秘书韩国强一行访问兰州大学
- 新沂市政府组团来兰州大学开展产学研对接座谈活动
- 献礼百十华诞,助力母校发展——兰州大学校友总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分会成立
- 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五届杨建新民族学田野调查学术周开幕式暨第三届杨建新奖学金颁奖典礼举行
- 强化消防安全观念,提高防范自救能力——校医院开展消防知识培训和消防演练活动
新闻公告
- 生命科学学院组织开展研究生宿舍安全卫生检查工作 03-14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负责人检查榆中校区工作 03-14
- 兰州大学成功加入LHCb实验国际合作组 03-10
高考招生
- 兰州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8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07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