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苞先生家属向我校图书馆捐赠珍贵手稿及著作
1月11日下午,图书馆副馆长宋戈一行前往谷苞先生之女谷风老师家中,接受谷风女士代表家人捐赠的民族学家谷苞先生生前手稿及著作等珍贵资料。
本次接受的捐赠包括手稿、书信、读书笔记、照片和著作五类。手稿部分有《谷苞自传》《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赖以形成的基本条件》《古代龟兹乐的巨大贡献及其深远影响》等;原国家副主席王震同志致谷苞先生书信一封(原件复印);读书笔记部分为谷苞先生研究古代新疆音乐与舞蹈的读书卡片180张;顾颉刚先生与谷苞先生在兰州合影等照片五张;著作部分包括《民族研究文选》《古代新疆的音乐舞蹈与古代社会》《林则徐在新疆》等13种,涵盖了谷苞先生在各个时期的主要著述。
谷苞先生作为兰大的著名学者,为兰州大学的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做出过重要贡献,宋戈代表兰州大学图书馆向谷风女士及家人致以衷心的感谢,捐赠的这批珍贵文献将收藏在图书馆“兰大文库”。本次捐赠对于传承先辈学术精神、弘扬兰大学风,对图书馆馆藏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谷苞先生生平及其与兰州大学的渊源:
谷苞(1916-2012),甘肃兰州人,著名民族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西北民族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语系,1937年回兰州从事抗日宣传工作,1939年在西南联合大学复学后转入社会学系,师从陶云逵先生等。1941年毕业后进入吴文藻、费孝通先生主持的云南大学-燕京大学社会学研究室。1944年谷苞先生返回家乡,在国立甘肃学院、国立兰州大学任教。1949年兰州解放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新中国成立后,谷苞先生历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新疆民族研究所所长,新疆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
谷苞先生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华民族理论、民族文化交流史、农牧区经济和社会结构。近年来,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背景下,谷苞先生关于中华民族共同性的研究再次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谷苞先生与兰州大学渊源深厚。1927年,谷苞从兴文小学转入兰州中山大学(兰大前身)附小就读。1937年,北平沦陷后,当时在清华大学就读的谷苞回到兰州从事抗日宣传工作,1938年被聘为甘肃学院(兰大前身)附设小学四年级级任(班主任)兼教员。1944年秋,谷苞先生在甘肃学院、国立兰州大学任教,先后任讲师和副教授,开设民族学和社会学课程。
在兰大期间,谷苞先生在甘肃农牧地区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1946年,谷苞用半年的时间,到洮河流域和白龙江上游的藏族农村和牧区进行社会调查。1948年暑假至秋季,谷苞与同仁在甘肃省的山丹、秦安和会宁县等地进行了为期三个多月的调查。1949年后,谷苞先生从兰州大学参军进入新疆工作直至离休。1985年,他再次受聘为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在兰大培养民族学研究生。纵观谷苞先生的一生,他一度在兰大求学,三度受聘兰大,为兰州大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的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9年,谷苞先生的早年著述精选集《故土新知》作为“兰大百年萃英文库”首辑之一种推出,以此铭记谷苞先生为兰州大学做出的重要贡献。
国立兰州大学档案,辛树帜校长签发的谷苞先生赴卓尼等地调查证明信:本校专任讲师谷苞先生于民国三十五年八月起至民国三十六年七月止在卓尼及其邻近藏民区域从事社会考察工作,以供科学研究,特此证明。
谷风女士及家人本次捐赠部分珍贵资料选介:
《谷苞自传》(手稿)
《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赖以形成的基本条件》(手稿)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书荣获北京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
《古代龟兹乐的巨大贡献及其深远影响》(手稿)
谷苞先生的读书卡片(共180页),主要为写作《古代新疆的音乐舞蹈与古代社会》一书所准备的资料
《王震给谷苞的信》(原件复印)
1937年顾颉刚先生(前排中)与谷苞(后排中)等青年教师在兰州合影。1937年7月29日,北平沦陷,偌大的华北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谷苞被迫离开清华校园,辗转回到故乡兰州,在兰州继续从事抗日宣传工作,任甘肃省抗敌后援会宣传组长,并在顾颉刚先生创办的进步刊物《老百姓》旬刊任编辑,以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爱国抗日,呼吁民众救亡图存,共赴国难。
1940年至1945年间由费孝通先生主持的云南大学和燕京大学合办的社会学研究室成员雕像(位于昆明呈贡魁阁)
1981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王震(左)视察新疆时与时任新疆社会科学院院长的谷苞(右)亲切交谈
2001年谷苞(左)与他的老师费孝通先生(右)在一起进行学术交流
2003年,时年93岁的费孝通先生亲笔写给谷苞的诗:书中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魁阁互勉勤耕耘,老来始苦人生短
谷苞先生部分著作
(谭黛丽 图/文 庄虹 刘铁程审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谷苞先生家属向我校图书馆捐赠珍贵手稿及著作
相关推荐
- 兰州大学第三极地区河水与冰川可溶有机碳研究取得新进展
- 学校召开2020学术期刊转型与质量发展论坛 助力“新文科”发展
- 学校领导调研科学观测台站管理中心工作
- 兰州大学学子获第十届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一等奖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再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经费40万元
- 兰州大学在2019年度甘肃省科技奖励中喜获佳绩
- 兰州大学在甘肃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佳绩
- 全球首套规模化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试车
- 兰州大学2020年度在甘肃省科技奖励中获奖
- 学校领导赴定西市安定区调研推进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并为任继周院士定西工作站揭牌
- 兰州大学医学院召开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整改工作推进会
- 内蒙古大学黄芸博士应邀为哲学社会学院师生作学术讲座
-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兰州大学医学院举行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专题培训会
- 兰州大学出版社《传染病防治知识问答》入选2020“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
- 真抓实干转作风 凝心聚力促发展——兰州大学“干部作风、校风学风、师德师风、医德医风”建设年活动总结
- 谷苞先生家属向我校图书馆捐赠珍贵手稿及著作
- 学校领导调研本科招生工作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走访校友活动
- 校园卫士,筑牢疫情第一道防线
- 兰州大学云南校友会召开2019年年会暨换届大会
新闻公告
- 生命科学学院组织开展研究生宿舍安全卫生检查工作 03-14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负责人检查榆中校区工作 03-14
- 兰州大学成功加入LHCb实验国际合作组 03-10
高考招生
- 兰州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8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07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