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主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兰州大学 > 新闻公告 >

兰州大学研究成果入选“地球大数据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监测和评估成果展”

2021-12-15 0 新闻公告 来源:兰州大学新闻网

2021年9月6日-8日,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简称:SDG中心)成立大会暨2021年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地球大数据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监测和评估成果展”同时开展。这一展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系列国家活动之一,由中国科学院主办,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和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专项共同承办。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和论坛致贺信并指出,科技创新和大数据应用将有利于推动国际社会克服困难、在全球范围内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我校资源环境学院马轩龙研究员课题组完成的《中国西北-中亚五国“一带一路”典型区域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成果通过专家遴选,在本次成果展上进行展出。研究成果同时成功入选即将出版的《2021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一带一路篇)》。该成果基于对地观测卫星数据,分析了近二十多年来中国西北-中亚地区生态状况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得出“一带一路”核心地带大部分地区生态状况变化态势向好,主要表现为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生长季延长,针对区域内生态系统特点生产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西北-中亚五国区域植被生态参数核心数据集,为“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数据解决方案。此次成果入选参展以及与会交流,展示了我校资源环境学院在支持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等方面的研究基础,进一步提高了我校在地球大数据和遥感监测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强了我校与相关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交流。

地球大数据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监测和评估成果展,以“科技创新助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主题,全面展示了地球大数据在促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监测与评估方面的科技支撑作用和重要科技创新作用,在研究经验、数据共享和技术创新方面都具有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从科学的角度向全球展示在推动落实2030年议程中的中国方案。

联合国SDG可持续发展目标

 

马轩龙研究员参展证明

 

资源环境学院长期以来积极组织研究力量在遥感、对地观测和气候变化领域进行持续的研究,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服务于国家战略与社会需求。本研究成果完成人马轩龙青年研究员于2019年11月引进至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课题组研究方向为生态环境遥感及其在可持续发展目标监测中的应用。自入职兰大以来,马轩龙青年研究员已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目前担任遥感领域知名SCI期刊RemoteSensing编委,2020年获得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KamideLectureAward奖并受邀做大会特邀报告,2021年受邀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CASEarth)”专项《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报告》专家组成员。

新闻背景:

2015年9月,世界各国领导人在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联合国峰会上上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该议程涵盖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于2016年1月1日正式生效。这些新目标适用于所有国家,因此,在接下来的15年内,各国将致力于消除一切形式的贫穷、实现平等和应对气候变化,同时确保没有一个人掉队。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立在千年发展目标所取得的成就之上,旨在进一步消除一切形式的贫穷。新目标的独特之处在于呼吁所有国家,包括穷国、富国和中等收入国家,共同采取行动,促进繁荣并保护地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认识到,在致力于消除贫穷的同时,需实施促进经济增长、满足教育、卫生、社会保护和就业机会等社会需求并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战略。虽然可持续发展目标不具法律约束力,但是各国政府都应主动承担责任,建立实现17个目标的国家框架。各国对目标的执行情况的跟踪和审查负有主要责任,因此必须采集高质量、可获取和及时的数据。区域性跟踪和审查将以国家层面的分析为依据,并作为全球层面的跟踪和审查的依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兰州大学研究成果入选“地球大数据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监测和评估成果展”

相关推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