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学学会2021学术年会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与建设路径”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大学举行
7月11日,中国民族学学会2021学术年会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与建设路径”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民族学学会、兰州大学主办,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兰州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浙江大学、内蒙古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兰州大学等近百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民族学会会长王延中研究员、兰州大学副校长沙勇忠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王延中、沙忠勇分别作开幕式致辞。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张继焦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王延中在致辞中强调,新时代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新使命,就是要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努力建设更加符合中国国情和新时代民族工作需要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他提出新时代中国民族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要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经典表述、中国国情和民族学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并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编纂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学教材为例,介绍了当前民族学界正在进行的探索和实践。
沙勇忠介绍了兰州大学民族研究的学术传统和学科建设发展情况。他说,从顾颉刚先生、谷苞先生到杨建新先生,兰州大学的中华民族研究有着悠久的学术传统。近年来,兰州大学充分发挥各族师生大家庭的地缘优势、民族学理论的创新优势和综合性大学的科教优势,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做了大量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本次学术年会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集中体现,对推动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学科的繁荣发展与创新,建设具有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特点的新型智库,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的大会主旨发言中,杨建新教授从中华民族概念的外延、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关于中华民族的发展阶段三个方面,对涉及中华民族认知的重要问题予以探讨。段超教授讨论了在都市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因素,提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做好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精细化服务工作。张继焦研究员从影响中国民族研究的“四因素”出发,分时期考察了我国民族研究的本土理论转变趋向和变化发展,提出中国民族研究正在发生建构中国学派的重大转变。刘夏蓓教授以“逆行与重构”为题,在海外民族志的基础上研究和分析了逆全球化与疫情下的跨国行动特征。朱晓阳教授从日常语言视角对政治人类学进行了解读。
在7月11日下午的会议中,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专家和学者们共同组成了十个分论坛,深度交流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探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问题、乡村振兴和民族地区发展问题、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问题、“一带一路”倡议、民族学人类学的方法论的思考、生态文明与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经验、民族历史与边疆问题研究、人类学电影作为共同体构建的路径与实践方法等。对民族学学科的多个方面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大拓宽了与会者的学术视野。学者们的发言体现了多学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在历时性与共时性、理论与实践、宏观与微观以及跨学科方法运用等方面的尝试。学者们认为,今后应立足于学科本位,通过典型的个案探研,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理论及观点,并展开跨学科对话。本次会议的亮点之一,是紧密结合学术的相关前沿动态,积极关注现实议题,为学科理论建设和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相信通过本次会议搭建的学术交流平台,必将对中国民族研究的深入发展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会议期间,中国民族学学会召开了第九届第三次理事会会议。参会理事们就学会的管理办法、学会发展建议以及下一年度学术会议的承办地点进行了协商和表决。
在闭幕式致辞中,王希隆教授首先向承办此次会议的兰州大学和参加本次学术会议的专家学者们表示了衷心的感谢。随后他谈到过去几十年,中国民族研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随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确定为新时代民族工作主线,当前有相当多的命题还需要我们民族学人类学学者去实践与探索,以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我国的民族研究,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建设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研究理论体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中国民族学学会2021学术年会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与建设路径”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大学举行
相关推荐
- 祁连山寺大隆生态监测站10周年庆典暨祁连山典型生态系统生态水文过程研讨会在张掖举办
- 兰州大学举行“青春正当时·奋进新时代”2020年新生文艺汇演
- 兰州大学获认定旅游信息融合处理与数据权属保护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 学校领导到核学院、信息学院、县域经济发展研究院调研
- 《甘肃草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对策研究》课题通过评审验收
- 2021,奋进正当时!——兰州大学2021年新年贺词
- 了解前沿 开拓视野 启发思路 提升质量——大气科学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大气科学前沿》课程顺利结课
- “哲学社会学院研究生学术年会”刘开会教授学术讲座
- 兰州大学举行张宏福院士聘任仪式
- 兰州大学蝉联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最高荣誉“挑战杯”
- 第八届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创业大赛成绩出炉 兰大学子斩获多个奖项
-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三次蝉联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一等奖
- 兰州大学与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 兰州大学学者参与的国际团队提出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控制策略的新理论方法
- 甘肃省科技厅厅长李文卿一行来兰州大学调研
- 兰州大学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交响音乐会
- 甘肃省省长唐仁健调研榆中生态创新城建设和兰大“双一流”建设等工作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六届编辑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暨2022年选题论证会召开
- 最美不过夕阳红,不忘初心铭党恩——物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重阳节慰问退休老教师活动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彭勇教授课题组研究工作被Advanced Science News报道
新闻公告
- 生命科学学院组织开展研究生宿舍安全卫生检查工作 03-14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负责人检查榆中校区工作 03-14
- 兰州大学成功加入LHCb实验国际合作组 03-10
高考招生
- 兰州大学2017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8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6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3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1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09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10年招生章程 08-05
- 兰州大学2007年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