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年会在暨大召开 新增19所联盟会员高校
12月19日,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年会在暨南大学石牌校区曾宪梓科学馆召开。本届大会以“融合·创新·质量——后疫情时代在线开放课程创新发展与应用”为主题,展现联盟在抗击疫情期间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管理与应用的经典案例,深入探讨后疫情时代在线开放课程的融合、创新和质量。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宋毅,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姜琳,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执行委员会主任徐晓飞,暨南大学副校长、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理事长张荣华,暨南大学副校长翁健,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180多名专家学者、学科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出席会议。会议由暨南大学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张焕明主持。
联盟会员高校增至82所 开启优质大课项目
宋毅指出,我国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现位居世界第一,为疫情期间世界高等教育在线教学做出了突出贡献。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搭建了“一站式服务”课程平台,跨校协同建设满足不同需求的课程群,构建卓有成效的课程建设、应用、推广机制,推进多种形式的校内校际课程共享,促进了粤港澳三地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有效深化了三地高校间的互动合作。他对联盟未来发展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建设湾区特色一流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促进在线资源常态化共享应用,推动联盟高校学分互认;三是发挥湾区地缘优势,共建高质量专业课程、人文课程和国际课程,促进湾区高等教育集群发展。
(宋毅在线发言)
姜琳指出,在线开放课程是建立健全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体系的有力抓手,联盟要在慕课建设、质量标准、课程运行和效果测评方面树标准、建规则。坚持改革创新,持续推动共享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课的校内学分认定和校际学分互认,建立“互联网+教育”“智能+教学”新形态,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构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教学新生态。
徐晓飞对联盟开展的慕课标准规范宣传工作表示肯定,他希望联盟今后能继续聚合各在线开放课程,总结与研究疫情给高等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带来的新变化,努力探索疫情后新常态下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新形态和新模式。
张荣华作《使命担当深化应用探索创新》工作报告,从抗击疫情、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联盟探索创新三个方面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的工作。他指出,联盟集聚了1600门课程支持会员高校开展在线教学,与会员高校协同提供在线教学方法培训,受益教师超20万余人次;配合省教育厅发布“广东省大学生2020年开学第一课”线上课程,一周内17万名大学生完成学习;持续推进粤港澳跨校学分课共享工作,已开展三学期的跨校学分课选学工作,参与高校达40所,累计选修课程510门次,累计5.7万学生选学跨校课程。张荣华宣布了联盟新增会员名单,会员高校增加19所,现有82所,其中港澳高校7所,高职院校13所。
翁健在致辞中指出,学校在疫情期间制定和实施线上教学方案,建立港澳台和海外访问平台测评小组,提倡“多元协同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了“系主导主抓—学院督促—学校抽检”的线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保证线上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停课不停学’是规模最大的在线教育实验,在后疫情时代,学校将把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与应用视为一项系统性工程继续加以推进。”
会议同时启动联盟优质大课项目,该项目将采用粤港澳三地高校合作共建方式,集聚院士、国家级名师等联盟优质师资,建设聚集新时代、新发展,激励学生勤奋向学、蓬勃向上的“四新”课程,形成湾区系列大讲堂。
与会专家共研在线教育 探讨大学与湾区建设的双向赋能
会上,众多专家从不同角度分享了自己对在线教育与一流课程的理解与建议,深入探讨在线教育的实践、改革与创新。厦门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邬大光、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教授杨九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副秘书长张策、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潘伟、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教务处处长曹庆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刘涛、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副院长季静、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张立力、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教授林华娟等学者分别参加研讨。
会议设置了圆桌论坛,进行题为“大湾区高校协同发展之路:湾区之大与大学之大的双向赋能”的讨论,与会嘉宾结合十四五规划内容,从教学和人才培养角度探讨大学与湾区建设如何双向赋能,共同服务国家战略。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于2018年11月24日成立,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和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11所高校联合倡议成立,暨南大学是理事长单位。联盟以在线开放课程为抓手,推动了学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工作,促进粤港澳三地高等教育集群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 刘情情)
责编:苏倩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年会在暨大召开 新增19所联盟会员高校
相关推荐
- 我校获“挑战杯”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蝉联下届竞赛联合发起高校
-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参观学习“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主题档案文献展
- 学校党委举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专题辅导报告会 省文联党组书记王晓作辅导报告
- 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获批3项广州市重大科技专项
- 我校邀附属第一医院援鄂医护人员进行线上主题交流
- 我校新增计算机科学学科进入ESI前1% 总数达13个
- 明伟杰、陈祖辉入选第七批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名单
- 我校召开《中西文明根性比较》研讨会
- 南方第一个语言学奖——“暨南大学詹伯慧语言学奖”在暨大颁发首届奖项
- 刘金山:美国经济转型的全球化路径与中国贡献
- 我校文科新增一国家级研究基地
- 学校党委召开校级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标杆二级党组织、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中期建设报告会
- 暨南大学举行第六届本科课程新任教师教学竞赛决赛 推动教学方法与理念创新
- 再提速!2021年暨南大学“十大新闻”揭晓
- 暨南大学与康泰生物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暨南大学-康泰生物”生物医药研究中心揭牌
- 《中国社会科学报》整版报道我校“中国共产党百年港澳统战工作:基本经验与未来展望”学术讨论会
- 我校举行2021年教职工庆“五一”、迎建党100周年、建校115周年环校跑
- 新学期“第一课”开启 “线上+线下”教学有序开展
- 中央驻澳办副主任罗永纲一行莅校考察调研
- 【暨南主题教育进行时】我校举办“以使命之名,对话初心”主题活动 听“暨南师说”奋斗的初心故事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中西文明根性比较》研讨会 03-14
- 第三批“广东省绿色学校”公布 暨南大学上榜 03-11
- 暨南大学师生热议2022年全国“两会” 03-09
- 陈志平:书法的学术脉络和学科走向 03-09
高考招生
- 暨南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暨南大学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5年暨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6年暨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3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0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