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领航 思政铸魂 典型引路 如何用一流党建引领“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
【开栏语】
?今年4月,暨南大学正式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国家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窗口期,是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也是中国特色迈向世界舞台、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历史性跨越的决胜期。
?站在新时代历史起点上,暨南大学要深刻把握新时代背景下办学使命和办学方针的历史性转变,肩负起服务国家大统战以及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使命和职责。
?未来五年,如何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转化为办好暨南大学的生动实践,奋力开创华侨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如何更好地延续传统文科强校优势,在新文科建设上再上层楼?如何进一步优化多校区学科布局,更好地服务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如何提升大学文化品牌建设,弘扬暨南精神,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与发展规划处联合策划推出“我为十四五献计策”全媒体报道,邀请相关领导、专家、师生与校友,激活校内外暨南人力量,通过多维度、多视角的深度访谈,为学校未来五年发展与谋篇布局积极建言献策,并通过全媒体平台刊发系列报道。
?策划:麦尚文 顾乃华
?统筹:苏运生 闫昕
?执行:李梅 李伟苗 苏倩怡 闫芳 杜明灿 张俊苓 章瑞倚 林聪灵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突出思想引领,夯实党建基础,强化思政实效,为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注入“源头活水”。
新形势下,作为华侨高等学府,如何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如何确保正确办学方向,持续推进高校思政工作改革创新?如何更好发挥“双带头人”作用?记者就“十四五”期间党建思政有关话题,专访了学校职能部门及院系负责人、师生代表,听取了他们的意见与建议。
记者:如何以基层组织党建规范化建设为着力点,全面提升学校各级党组织的组织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暨南干部队伍?
学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莹:为了更好地发挥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未来五年,我们计划一是继续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压实党建工作责任,健全党政共同负责制,实行党政交叉任职,激发制度建设“外驱力”;二是强化基层党建,抓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专职组织员队伍建设、高知识群体的政治引领吸纳等工作,增强队伍建设“凝聚力”;三是积极打造党建品牌,做好标杆院系、样板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形成“立起一个、带动一片”的辐射效应,深化先锋引航“内引力”。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主要是健全发现、培养、选拔、管理、监督环环相扣的“全链条”机制:一是拓宽视野,建好年轻干部“蓄水池”。坚持基层导向,按照备用结合、动态管理原则建立后备干部库;二是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干部培养体系,着重培养青年干部,促进良性流动;三是严管厚爱,构建“强责任、重作为”的干部管理体系,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分级分类考核,引导抓重点破难题、补短板锻长板。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卢健民:未来五年,学院计划狠抓党支部基础建设,从五个方面提升组织力:一是抓班子强化统领,将政治标准作为选人用人的第一标准;二是抓规范厚实基础,推进支部科学化、规范化建设;三是抓“纽带”贯通上下,定期开展党委中心组成员学习培训;四是抓“对子”覆盖全员,探索学科交叉育人新途径,联合开展学生党员菁英培育和其它结对共建活动;五是抓“雁阵”建强支部,选派教师党支部书记参党建业务培训,推动“头雁”发挥学科优势,将党建工作融入学术研究、教书育人等环节,加强党建与学科建设互联互通,确保教师党支部书记、教师党员充分参与到各类重要事项讨论决策过程中。
理工学院党委书记田金奎:提升支部规范化水平,对于更好地培养党员干部有积极意义,“十四五”期间,我们一是继续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突出政治学习和教育,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突出党性锻炼;二是扎实进行民主评议党员活动,深化党性党风教育。联系个人实际进行党性分析,通过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推动党员在思想上警醒、行动上自觉;三是积极践行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强化党员责任担当。
记者:未来五年,如何更好地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学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麦尚文:做好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我认为主要要做好三个“有”:一是理论学习“有抓手”。构建以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为主体,覆盖全体师生党员的理论学习体系。通过“双计划”(制订全校理论学习计划、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建设“双平台”(“暨南学习论坛”“暨南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修班”等报告会平台,“暨南大学学习强国号”线上平台)不断提高理论学习广度、深度和实效;二是思政教育质量提高“有标准”。持续推进《中共暨南大学委员会暨南大学关于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方案》的各项工作,力求各项定量指标达到文件要求。依托教育部思政工作精品项目“百年暨南文化素质教育讲堂”,会同职能部门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统筹全校相关单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三是文化育人、文化建设“有规划”。推动制订学校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在顶层设计上明确大学文化建设的路径,完善文化建设整体格局。统筹推进全校中华文化传承传播的相关工作,将学校打造成为国内传承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地和对外展示中华文化的示范窗口。
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卫海英:未来五年,学院计划通过“三心”党建路径,以培养“高认同、深融合、弘德范、厚基础、强实践、勇担当”的新时代使命感的商科人才为目标,践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一是恒心促学,促政治认同,以“专业思政教育党建工作组”为主力军;二是爱心育情,育价值统一,构筑“内外协同暖心工程”;三是信心聚力、凝聚共识,打造坚强有力标杆党委。积极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开设“生态文明与环境会计”、“旅游服务与国家认同”、“党组织治理与公司决策”等专业思政课程,从理想信念教育、中华文化传承和创新精神三个维度搭建立体化实践平台。
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廖勇:针对这个问题,学院主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常学常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学用新思想,铸魂育新人”浓郁氛围;二是坚持思想文化引领,激发思政活力,创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构筑思想文化引领高地;三是坚持选树典型,使广大师生学有标杆、做有榜样,讲好故事,以点带面,发挥先锋模范引领和辐射作用,真正做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形成弘扬正能量“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生动局面。
记者:如何进一步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程京武:“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继续立足“两个大局”,一是对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提质增效”;二是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三是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注重启发性教育,着力打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站稳思政课讲台,讲好思政课内容,为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不断努力。
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学生处处长张志: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强化学生思想引领,以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和“十四五”规划良好开局为契机,厚植学生爱国情怀;二是围绕港澳台侨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打造文化与实践育人体系,增强港澳台侨学生“四个认同”;三是充分发挥5A卓越引领计划、学长计划和领导干部联系学生等思政工作品牌的引领作用,营造勤学乐学、创新争优的良好氛围;四是建立更系统科学的中华文化校园传播机制,旗帜鲜明地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苦练内功,加强学生思政工作队伍培训,完善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推动专业化发展,为新时代学生思政工作改革创新提供可靠保障。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史学浩:未来五年,一是着重构建“三全育人”的研究生工作体系,落实各级党委的“领导责任”,督导各职能部门的“执行责任”;二是抓实研究生导师“第一责任”、把握好思政理论课教师“主渠道责任”、抓细思政管理队伍“一线责任”;三是推进研究生思政工作的“四个结合”,落实三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同向融合和文化融合。还需要将科学精神、学术诚信、学术规范、职业操守和伦理道德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吴昱:通过多年一线教学实践,我感到今后还是要突出讲透理论本质、密切关注现实、积极引导实践,主动了解学生的关注焦点与思想动态,善于利用“翻转课堂”、公众号推文、短视频APP等手段,多平台传播党的理论思想,真正用理论的魅力感召学生、用党员的突出鼓舞学生、用教师的德行感染学生,履行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严格要求。
“忠信笃敬班”学员田迪: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希望之后的思政工作能更加简洁高效、生动深刻。希望党建智慧化水平提升,针对学生群体的思政课培育可以跟实践进一步结合,通过长期、连续的实践活动及时将政治理论内化为党员同志们的行为准则,在实践中锤炼学生党员的综合能力。
记者:学校“双带头人”担任党支部书记这一高校特有模式,今后如何继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医药研究院教工党支部书记马义:下一步,一是继续创建支部间联建、联创工作平台,满足党建活动服务专业发展,积淀建立具有支部特色的组织文化;二是坚持把党建工作纳入到支部及教师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定期自查,明确党政领导班子的主体责任和分管领导的“一岗双责” 要求;三是创新组织生活形式,满足教师发展需求、促进党性修养和专业素养协同提升的有效路径,使党支部党建思政工作“供给侧”能更好地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侧”;四是依托各类党建活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提高党建活动的吸引力,最终实现党建与业务的互促共进、协同发展。
药学院中药学“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陈国栋:未来五年,一是坚持强调政治建设,创新学习树立模范。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创新主题教育模式,加强教师理论学习;二是注重党建教研融合,调查研究抓准关键,解决“两张皮”的问题,广开言路,促进党建教研共同发展;三是开创多方结对共建,真抓实干促双一流;四是开展“校-企”联合结对共建,创建教学实践基地,促进“产-学-研”结合;四是真情实意服务师生,凝聚人心引领保障,使支部更具有凝聚力,共同为推进学科建设而奋斗。
(新闻中心 闫芳)
责编:闫芳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大学门户 » 党建领航 思政铸魂 典型引路 如何用一流党建引领“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
相关推荐
- 我校举办系列活动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
- 邓双全:网络社会与国家凝聚力建构:作为网络政治学研究的核心场域
- “思政+专业”实践育人出实效!我校项目入选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 【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杨建伟做客“暨南学习论坛” 深入解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中华文化传四海】发力电影艺术,打造传播中华文化的湾区影视高地
- 我校获批5项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 暨南大学召开2020年庆祝教师节暨表彰大会
- 卢文刚等:突发事件背景下应急物资“抢购”要协同治理
- 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实体虚体两翼齐飞
- 第十届学校党委第四轮巡察完成反馈,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 暨大12个党组织、工作室入选全省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和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
- 刘金山:美国经济转型的全球化路径与中国贡献
- 我校新增计算机科学学科进入ESI前1% 总数达13个
- 【我们共克时艰】校领导带队检查疫情防控及春季开学准备工作
- 暨南大学114周年校庆获捐赠1.22亿元 启动“更卓越、更国际、更美好的暨南”行动倡议
- 张鸿巍:对于性侵男女童者,刑法都无需再谦抑
- 天安门向暨南大学赠送国旗 暨南师生感受“体验式”爱国主义教育
- 我校一项重大科技成果作价800万元入股企业
- 我校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
-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2020年第七次集体学习会议
新闻公告
- 我校召开《中西文明根性比较》研讨会 03-14
- 第三批“广东省绿色学校”公布 暨南大学上榜 03-11
- 暨南大学师生热议2022年全国“两会” 03-09
- 陈志平:书法的学术脉络和学科走向 03-09
高考招生
- 暨南大学2018年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4年暨南大学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5年暨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2016年暨南大学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3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0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1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09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
- 暨南大学2007年全日制本科招生章程 08-05